中易网

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答案:9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01-12 16:52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1-12 07:41
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蓝房子
  • 2021-01-12 08:49
朱元璋杀的人有:公爵中以徐达、常遇春为首的25位公爵;侯爵名臣中有唐胜宗、陆仲亨为首79位侯爵;伯爵中有刘伯温为首的12位名臣;子爵中则有王清、王凤显等11位英雄;男爵中有王恺、孙炎等23位明朝开国名臣。

拓展资料
朱元璋的杀戮原则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枉杀千人勿使一人漏网。
朱元璋对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忠臣元勋实行的是灭门灭族式的屠杀。在明初两大谋反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中,各路开国功臣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罪名牵连,几乎被一网打尽,甚至株连九族,美其名曰:为子孙计。
据说太子朱标劝说朱元璋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大怒,把一根长满了荆棘的树枝扔在地上,让朱标用手拾起来。朱元璋说:"我是事先为你拔掉棍上的毒刺,让你将来江山稳固,你难道不明白我的苦心吗?"
可以说朱元璋的屠杀功臣,纯粹是因为其出身低下,文化层次不高,老年疑心病发作的心理扭曲。
小议刘邦和朱元璋同样大杀开国功臣的本质区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1-12 15:30
怎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呀,关你什么事,反正又没有杀你
  • 2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1-12 14:46
是功臣他都杀了... ...
  • 3楼网友:青尢
  • 2021-01-12 13:09
看看 《明朝那些事》 故事说的很精彩
  • 4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1-12 12:03
常遇春,徐达,刘伯温,胡惟庸,李文忠
  • 5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1-12 11:00
常玉春和徐达是我知道的别人就不知道了。我也想请问一下大家认为朱元璋是个好皇帝吗?
  • 6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1-12 10:55
胡蓝案
空印案
郭桓案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 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赵翼的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 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兴起了几个大案,杀了许多人。
胡蓝案。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 欲谋反。朱元璋命羽林军将胡抓捕,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3万人。洪武二十三年 (1390),有人告发李善长交通胡惟庸情状,朱元璋又将当时已经77岁的李善长赐死,并诛 杀其家。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因牵连于此案亦被杀。
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又兴蓝玉案。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 有人认为蓝玉案与燕王朱棣有着关联。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燕王为窃取储君之位,伺机在太祖面前挑唆,致使朱元璋在 猜疑的心态下制造了蓝玉党案。
胡蓝案使得大明的开国功臣被屠戮殆尽。
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李善长、徐达、 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6人为公爵,另外28人为侯爵,并赐给大量土地,同时颁有铁 券,如果本人或子孙犯罪,可以免死数次。朱元璋还使皇室与功臣联姻,如郭英之妹为朱元 璋宁妃,冯胜、蓝玉、徐达之女皆为王妃。李善长、傅友德、胡海、张龙等勋贵之子皆尚公 主,与他结成了儿女亲家。朱元璋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确保功臣忠心,巩固自己的皇位,使 大明江山传祚无穷。
然而没过几年,这段短暂而甜美的政治婚姻就宣告结束。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颁布《 洪武青花执壶铁榜文》,对文武功臣严加戒饬,严厉指责他们违法乱纪的行径。这可以看作 是朱元璋对骄傲放纵的功臣的一种警告,也是他们关系紧张的一个信号。洪武八年(1375) ,朱元璋制作《资世通训》,洪武十三年(1380)制作《臣戒录》,警告大臣们如果对天子 不忠、逾越礼制,将受到严惩。这些功臣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朱元璋已经将屠刀举起。
廖永忠是最早被杀的功臣。廖永忠在很多战斗中立有功勋,特别是在鄱阳湖之战中殊死战斗 ,建国后被封为德庆侯。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以其私自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逾制 为由将其杀死。其实这只是借口,真正导致廖永忠丢失性命的原因在于一个政治隐秘,当年 正是他执行了朱元璋谋杀小明王韩林儿的任务。在他之后,朱亮祖、李文忠、徐达先后死于 非命。
通常而言,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产生矛盾不乏先例,关键是皇帝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汉代的 刘邦心存猜忌,大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气量宏大,处理较为妥当;宋太祖赵匡胤则采取了 另外一种模式,即“杯酒释兵权”,和平解除功臣的兵权。朱元璋的情况与刘邦有些相似, 却又不同。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多是他的同乡,甚至汤和与周德兴还是他的同村,是 幼时游戏的玩伴。正是这些人在战斗中出生入死,东征西讨,为朱元璋夺得天下。待到朱元 璋登基成为皇帝后,他们之间却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不可逾制。这些功臣心里也许难以及 时适应这种改变,而朱元璋却是一个多有顾忌的君主,矛盾于是不可化解。朱元璋之所以大 开杀戒,史家通常认为是他为继位者扫清障碍,永保大明江山。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对他 大开杀戒不以为然,曾数次劝谏。一次,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 ,让太子朱标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就对自己大杀文武功臣进行解释:“汝 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 ”意孝陵神功圣德碑思就是说,我杀人就是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可是,他在为子孙扫除障碍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后来,他的孙子建文帝锐意削藩,燕王朱棣立即起兵“靖难”,夺取天下。假使当时蓝玉等能征惯战的开国功臣还在,朱棣未必敢兴兵,建文帝也不用“逊国”了。
朱元璋不仅屠戮功臣,也注意严肃整顿吏治。这与他来自底层,看到元朝因吏治腐败导致灭 亡的教训有关。他在明初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须用重典,法外用刑的情况很严重 ,遭到惩处的官吏很多。
空印案。按照规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和各府、州、县都要派遣官吏到户部报告地方财务情况 ,户部审核清楚才算了结。户部的审核很严格,钱谷数字如稍有不合就得重新造册填报。重 新造册不算困难,主要是账册上要有地方衙门的印信才行,而从中央到地方重新盖印往返要 很长时间,因此地方官员习惯带些备用的空白文册,一旦遇到驳回的情况,只须重新填写而 不必往返了。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户部也很清楚,照例默认,没有人去追究。再说 ,这种文册盖的是骑缝印,也不能用作他图,没有什么危害。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 发现这种情况,非常震怒,认为是故意欺骗他,下令将各地衙门长官主印的一律处死,佐贰 官杖一百充军边地。很多人蒙冤受死,其中就包括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他是当时人公认的 好官。
郭桓案。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等人告发户部侍郎郭桓等人串通舞弊,吞盗官粮。 朱元璋十分重视,将他们全部逮捕。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等人亦 牵连在内。最后追赃粮700万石,郭桓等数百人被处死,各地布政使官员入狱被杀者又有数 洪武刻本《御制大诰》万人。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因此破产者不计其数。
  • 7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1-12 10:46
朱元璋杀的功臣有汤和、徐达、刘伯、胡惟庸、蓝玉、朱允等。
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徐达发背痈吃蒸鹅而死;刘伯温据说被胡惟庸授令毒死;但胡惟庸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后十年,还给他安插了一个“通倭谋反”的十恶不赦罪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
胡的死,造成了终明朝一代没有宰相一职,从此自秦汉以来建立的宰相制度,在此宣告寿终正寝,明朝以后的清朝,只有口称“奴才”的所谓“大学士”而没有铁骨铮铮为民请命的魏征、文天祥等宰相,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胡惟庸死了没多久,又爆发了“蓝玉案”,胡案是对文官下手,蓝案可是对武将动刀。作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战功显赫的凉国公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起来,恰好此时朱元璋年仅三十八岁的太子朱标病故身亡,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年幼的皇孙朱允炆被能臣宿将欺负,上演北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翻版,朱元璋不得不对大将军蓝玉下手,为自己的孙子扫清障碍。
蓝玉“谋反”案涉及人数也不少,一万五千人。胡蓝二案一出,整个开国元勋体系,竟然十去其九,以至于后来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夺自己侄子的江山,建文帝朱允炆纵观文武百官,竟无可用之帅去率兵抵挡,兵败后不知所踪,至今其下落仍是个谜。
朱元璋原本想巩固孙子的江山,不料却间接将接班人建文帝送上不归路,想必起朱洪武于地下,也当哀叹自己苦心经营却适得其反,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8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1-12 09:56

朱元璋杀了胡惟庸、蓝玉、李善长、周德兴等开国功臣。
1、胡惟庸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

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2、蓝玉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 ,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
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3、李善长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
4、周德兴
周德兴(?—1392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同乡。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从朱元璋起兵,此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斗。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和杨璟、张彬一起征讨广西。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江夏侯。
洪武五年(1372年)元月,率领赵庸、左君弼出师南宁,讨伐湖南、广西少数民族。洪武二十年(1387年),经略福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十日,因子作乱宫廷坐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