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如何提高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国内外对这一课题如何研究

答案:1  悬赏:80  
解决时间 2021-11-08 18:54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11-08 02:53
如何提高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国内外对这一课题如何研究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拾荒鲤
  • 2021-11-08 04:33
如何激发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求知欲是挖掘学生潜在的智能,促进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在班上就会有那么些对学习不怎样感兴趣的学生即后进生,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结合我在30年的教学实践中的摸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发扬教学民主精神是创设良好心里环境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发扬教学民主精神,就能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帮助,扶持后进的课堂气氛,可以减轻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多鼓励他们提问和回答问题。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没有偏向优等生,歧视自己。这样后进生在心理上感到平衡,心情舒畅,自然对学习就有了希望。 1、用感情去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感情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后进生智力的催化剂。我们老师要用感情精心设计导语,为后进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我在上“2的乘法口诀”时,我就先让2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上台,问:同学们,这里有几位同学?同学们回答说:有两个。我又问:用几表示?同学们回答:用2表示。我再叫上另两名同学上台,又问:现在有几个?“4个,”同学们回答。我又问:表示几个2?同学们回答:2个2。这时,我说,2个2可用2+2表示,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可写成2×2来表示。这样后进生直接进入课堂活动中,就觉得自己没有被老师和同学忽略,对学习就有了兴趣。2、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新意的刺激物能够引起后进生的定向探索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不段更新和变化教学形式和方法就能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老师和后进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像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他们的心里,是他们消除心里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由“厌学”转变成为“乐学”。 二、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望 动手动脑,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思维活动的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后进生亲自动手动脑,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比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我首先在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上分别标上1、2、3剪下来,然后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角,接着提问:是不是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孩子们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用首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动手操作。通过我简单而直观演示让学生在自己座位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后进生获得新知识时间短,又学得愉快自然,而且掌握得牢固。 以趣激欲。数学课本里面没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只有枯燥无味的数据。数学不像语文那么生动有趣,于是,数学对后进生没有巨大的吸引力。老师在上数学过程中要根据内容编出生动有趣的故事,以疑激欲。“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积极起来。”为激发后进生探索的积极性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后进生设置疑问,创造悬念,让后进生感到兴趣的同时,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探索强烈的欲望。 三、注重教学的实际应用由于后进生意识不到正在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对本身、现在和将来的影响。因此他们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很难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师在教学中力争让后进生时刻感到,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力争把书本的知识与我们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让他们走出教室到野外去实践活动,达到知识与实践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就更加激发后进生对知识的探索,对学习更感兴趣。如:在教学长度面积单位平方米时,我画好了1平方米的正方形区域好几个,让学生站到这些正方形的里面去,看能站几个同学? 这时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后进生也非常活跃,积极参加活动,等活动完,再讲1平方米有多大,他们就非常有兴趣了,自然对学习就有了兴趣。 自从我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后,班上的后进生少了,教学成绩提高了。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解决后进生怎样对数学感兴趣的问题,就让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探索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