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泉州中山街来历

答案:2  悬赏:70  
解决时间 2021-10-17 19:07
  • 提问者网友:泪痣哥哥
  • 2021-10-17 06:47
泉州中山街来历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街头电车
  • 2021-10-17 06:53

“中山街”是大众最熟悉的街。但在福建,以“中山”命名的街道并不多。

孙中山先生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与泉州华侨有着密切的交往。泉州以“中山”命名街道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当代泉州人之福。

曾有一句话,关于泉州,叫“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这是1960年10月董必武来泉州时留下的诗句。“东西两座塔”,指的是建于唐朝开元寺内的镇国塔和仁寿塔(俗称东塔和西塔)。“南北一条街”讲的就是中山街。泉州中山街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它是连接泉山门(今中山公园)和崇阳门(今花巷口)的一条主要街道。到了唐朝末期,泉州扩城,中山路的南端延伸到今天的涂门街附近。宋代中山街再次延长,向北到了朝天门(今环城路),往南至德济门,全长约2.5公里,基本形成现在的规模。民国期间,泉州府以“中山路”命名了这条街。

中山街是在上一个世纪初,真正兴旺发达起来的。在南洋发了财的许多华侨将资金注入中山街的商铺,这条街便渐渐成长为繁华的商业街。海外游子爱乡之情和泉州温暖的风,一起伴着中山街长大。

中山街宽12米,街的两侧是骑楼式建筑,一般为两层。这种建筑风格在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较常见。行人因此能轻轻松松躲避突如其来的暴雨,也能免受太阳暴晒之苦。这种人性化十足的建筑样式体现了现代文明的曙光,在福建的三大城市里,只有泉州和厦门有这种建筑样式。

这个风格是“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既有西方建筑的特点,又有闽南建筑的风格——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运用本地材料和工艺,是外来建筑文化与本地传统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

中山街以服装店为主,这里的服装在上个世纪后期曾经引领泉州人寻觅现代生活品位,引领泉州商人实践现代经营理念,引领外来务工者谋求现代生活手段……我喜欢逛街,也是因为这条中山街。一开始,是妻对泉州街道不熟悉,我陪她上街成了责任,后来,我觉得看风景必须要到中山街,于是,陪妻上中山街便成了我的乐事——要了解一个城市,自然要到街上走走。在中山街上,泉州人从随地吐痰到认同垃圾箱的作用,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泉州商人从拉扯客人到明码标价,也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中山街是个真正的大卖场。店虽不大,但店与店只有一墙之隔。大部分店铺经营服装类商品,是平面的服装大卖场。在泉州,少见西单那样的商场,似乎缺乏现代城市的特色,但想想在中山街购物呼吸到的清新空气,又觉得中山街更加人性化。

中山街的建筑是为做生意而设计的,比起泉州古厝,少了些泉州建筑风格。但因为整体建筑一律是骑楼式,加上大多有上百年的历史,故也显得十分古朴。修建后的中山街,更是注重恢复原状,张扬闽南建筑风格。

中山街原来是石砖路,后来是因为行车不便的缘故吧,改为水泥路面。据说要改成步行街,只是车辆无法分流,迟迟未能成为现实。

中山街演绎了泉州的历史,也演绎了泉州人的人生。过去的,人们读取了;现在的,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未来的,只能留给未来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10-17 08:26

中山街是在上一个世纪初,真正兴旺发达起来的。在南洋发了财的许多华侨将资金注入中山街的商铺,这条街便渐渐成长为繁华的商业街。海外游子爱乡之情和泉州温暖的风,一起伴着中山街长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