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高填方路基沉降指标是多少

答案:2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4-27 16:09
  • 提问者网友:娇妻失忆
  • 2021-04-27 10:56
高填方路基沉降指标是多少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你把微笑给了谁
  • 2021-04-27 11:45
1 当采用单轴压缩试验的压缩模量按分层总和法进行沉降计算时,其最大压力值应超过预计的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压缩性指标应取土的有效自重压力至上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压力段的计算值。 2 当采用考虑应力历史的固结沉降计算时,应采用I级土 样进行试验。试验的最大压力应满足绘制完整的E—LOGP曲线的需要,以求得先期固结压力PC、压缩指数CC和回弹再压缩指数CR。回弹压力宜模拟现场卸荷条件。 3 当需进行群桩基础变形验算时,对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应测求土的压缩性指标。试验压力不应小于实际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 初始沉降和次固结沉降 1、初始沉降 (1)、对正常固结粘性土的初始沉降量可按最终沉降量15%估计: Sd=0.15S∞ (2)、当地面有集中荷载P作用时,半无限弹性地基在地面距荷载作用点距离r处的地面沉降计算: 式中:E,υ为土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3)、圆形或矩形均布荷载柔性基础下的初始沉降 弹性半空间表面任意点处的矩形或圆形基础在均布荷载P作用下的初始沉降计算: 式中:Cd为荷载面形状和计算沉降点位置的系数;B为荷载面的矩形基础的宽度或圆形基础的直径。 (4)、考虑地基有限厚度和基础埋深的瞬时沉降 当基础埋深为D、压缩厚度为H时,基础的平均瞬时沉降: (按υ=0.5) 式中:μ0为考虑基础埋深D的修正系数;μ1为考虑地基压缩层H的修正系数。 2、次固结沉降 当主固结完成后,次固结压缩的量值与时间的关系近似为一直线,由次固结引起的沉降计算: △Hsc=CaHlog(tsc/tp) 式中:△Hsc为次固结沉降量;Ca为次固结压缩系数;H为可压缩层的原始厚度;tsc为包括次固结在内的整个计算时间;tp为主固结完成的时间(相应于压缩曲线上主固结达到100%的时间)。 (二)有刚性下卧层的沉降计算 1、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当有刚性下卧层时,基础最终沉降计算: 式中:p0为基底附加压力;h为土的厚度;a为压力为100~200kPa时的压缩系数,硬粘土取压力为100~300kPa时的压缩系数。 2、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当有倾斜的刚性下卧层时,土层的压缩变形计算: 式中:P为连续分布荷载;A为函数;Y为距0点的距离。 3、在局部均布荷载作用下,有刚性下卧层时,基础的沉降计算: 六、沉降计算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可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07-2002)中的方法来确定。 2、应力和变形的关系。在前述有关地基土中的应力和变形中,都把地基假设成直线变形体,从而直接应用了弹性理论解答。实践表明:对于低压缩性的土,当建筑物的荷载不大,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不超过土的比例界限时,它的应力和应变成直线关系,可以得到与弹性理论解答相近的结果。而当荷载增大后,情况却大不相同。又如高压缩性的软土在一开始它的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就是非线性的。因此,为了研究高压缩性土的变形和反映在更大的荷载范围下的变形的真实情况,就有必要把土看成作为非线性变形体。 3、土的压缩性指标的选定。从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基础沉降计算的准确性与土的压缩特性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由于压缩性指标选用不当,或根本不可靠,使得沉降计算完全失去意义。土的压缩性指标应该完全反映出土在天然的状态下受建筑物的荷载后的实际变形特征,但是,在现有条件下,室内实验与荷载实验时地基上所保持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条件都和实际有所区别,而且对于不同的土和不同的实验条件,这些差别也不一样。 4、地基变形计算的精确度问题。对于压缩性较大的地基,计算往往小于实测值;对于压缩性小的地基,则恰恰相反。为了提高地基变形计算的精度,在对比总结了一些地基变形计算与实测的基础上,对不同压缩的地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提出了相应的修正系数ψ,并认为只有正确选用了ψ,就能使地基变形计算的精确度普遍有所提高。但是,修正系数ψ的确定还不是很精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茫然不知崩溃
  • 2021-04-27 12:02
施工情况 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同时将各压实级区分别进行提高,即90%→93%,93%→95%,95%→97%。 土方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填筑材料为低液限粉土和低液限粘土,每层填土压实前需平地机整平,以确保填土压实的均匀性。1#观察点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地质条件有所改善,2#观察点地基上铺设有50cm厚砂砾石垫层作为隔离层,3#观察点地基只进行碾压后直接进行路基填筑。 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 路基沉降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路基沉降速度较快,竣工后的路基沉降相对较缓慢。 路基沉降全部是地基沉降,路基填方本身基本不发生压缩沉降,可以不计。说明路基各区域压实标准的选择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地基沉降与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即地基单位面积受力)有关。 地质条件越好,填筑高度越低,沉降越小,反之,路基沉降越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3个沉降观察点的地基沉降值不同,以2#点沉降值为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地质条件较差,地基承载力小,且路基填筑高度大,其地基虽经过砂砾垫层加固处理但并不能使其地质条件有根本的改善。对于1#点,虽然其地质条件较差,但因其地基经过强夯处理后地质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其地基承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而地基沉降相对较小。而3#点本身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因而3#点地基沉降也相对较小。 通过对沉降曲线图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到,路基沉降在路基填筑初始阶段较慢,当路基填筑达到一定高度时,沉降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当路基填筑即将竣工和竣工后,路基沉降又呈缓慢增加形式,直至路基完全稳定下来,见沉降曲线图。 分析原因如下: 路基在初始填筑过程中,由于原地基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可以承受一定高度填土产生的压力,在地基容许承载力范围内,地基沉降呈现出类似弹性变化的形式,即地基沉降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填土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即土方填筑产生的压力等于地基承载力时,地基受力处于极限状态。当填筑高度继续增加,地基承载力进入强化阶段,原地基土体结构被破坏,地基土颗粒在外力作用下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结构,使地基承载力得到增强。地基土结构的变化,是该阶段地基发生明显沉降的根本原因。 随着路基填筑结束,虽然地基所受填土产生的土压力趋于稳定,但由于多种因素(施工、行车、自然因素等)影响并通过实际观测资料证明,路基在竣工后还不能立刻稳定下来,需要经过约八个月至一年时间,才能使路基逐渐趋于稳定。但路基不会完全稳定下来,还会发生很缓慢的沉降。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