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远安花鼓的来历、表演形式、特点?

答案:1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1-08 14:47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11-08 09:12
远安花鼓的来历、表演形式、特点?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青灯有味
  • 2021-11-08 09:51
韵味独特的远安花鼓

远安花鼓是以远安的民歌小调、地方语言基础,吸收了襄阳花鼓、荆州花鼓、湖北越调、四川梁山调等剧种的部分剧目和声腔,改进和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地方剧种,声腔曲调多样,风格粗犷朴实,地方韵味独特。

远安花鼓戏的角色分小生、小旦、小丑(少数几出戏有净角行当),历来均由逻辑性扮演,其音乐男女不分腔。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唱腔分正腔、采腔两大类。正腔腔系有陶腔、汉腔、南腔、四平,属“板腔体”音乐;采腔腔系多为一戏一曲,如“绣荷包调”、“瓜园会调”等30多种,属“曲牌体”音乐,打击乐有苏锣、苏钹、钩锣、马锣、边鼓、简板。苏锣、苏钹1人操作,为主奏乐器。

远安花鼓戏从早期较有影响的艺人杨泽福起,至建国前夕,相传已有六代,艺人百余,演出时均自由组合,时聚时散。1930年苟家垭 地区艺人陈衡山自置行头,组成半职业性的“新胜”戏班,扎根于民间,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后有茅坪场艺 人陈翠香、宝华寺艺人甘明鉴、老君庙艺人王如玉等相继组成各自的花鼓戏班。除在本县演出外,还曾到南漳、保康、松滋,宜昌、当阳、兴山、秭归、长阳一带演出。历史上,还下襄阳、天沔花鼓艺人同台演出,并吸收了他们的“越调”因素,群众称为“雨夹雪”,男女同腔也改为男女分腔。建国后,花鼓老艺人贾春玉等对远安花鼓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挖掘整理,1957年成立了全省唯一继承发展该剧种的专业剧团——远安花鼓剧团,进行了戏曲改革,招收培训女学员,增改人声邦腔为弦乐伴奏,配以高胡、四胡、月琴“三大件”为主奏乐器,并配置文场、武场,从而更加丰富了花鼓戏曲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远安花鼓有传统剧目《李逵砍旗》、《思凡》、《淹腊菜》等100多出,内容多是反映民间生活的。唱腔曲牌40个,都比较抒情。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瓜园会》等,内容健康,表演纯朴风趣,深受观众喜爱。此外还创作了现代戏10多个,其中《抢新床》、《阳关大道》、《好事成双》等曾赴湖北省参加过会演或由省电台播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