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鼓室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3  悬赏:40  
解决时间 2021-01-10 14:25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1-10 11:22
鼓室的作用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1-10 11:57
鼓室的作用是
对耳蜗内的外淋巴的波动具有缓冲作用。
鼓室介于外耳与内耳之间,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的小气腔,其外侧壁为鼓膜,内侧壁即内耳的外壁。
内侧壁上有两个小孔:上方的孔呈卵圆形,通向内耳的前庭,称前庭窗,被镫骨底封闭;下方的孔为圆形,与耳蜗的起始部相接,称蜗窗,活体时被第二鼓膜封闭,此膜对耳蜗内的外淋巴的波动具有缓冲作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1-10 14:07
鼓室里边有很多重要的结构,与听觉有很大的相关性。鼓室介于外耳与内耳之间,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的小气腔,其外侧壁为鼓膜,内侧壁即内耳的外壁。内侧壁上有两个小孔:上方的孔呈卵圆形,通向内耳的前庭,称前庭窗,被镫骨底封闭;下方的孔为圆形,与耳蜗的起始部相接,称蜗窗,活体时被第二鼓膜封闭,此膜对耳蜗内的外淋巴的波动具有缓冲作用。鼓室的上壁由颞骨岩部前外侧部形成,该处骨板较薄,若鼓室疾患易波及颅内。
鼓室内含有三块听小骨、两块肌肉、一根神经和与大气压力相等的空气。三块听小骨,自外向内依次为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头和砧骨体形成关节,位于鼓室上隐窝内,并借韧带与上壁相连。锤骨柄细长,末端附着于鼓膜脐上。砧骨长脚与镫骨小头形成关节,镫骨底借韧带连于前庭窗的边缘。三块听小骨连接成一个曲折的杠杆系统,称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时,经听骨链使镫骨在前庭窗上不断摆动,将声波传入内耳。鼓膜和听骨链的活动还与两块小肌作用有关,两块小肌为鼓膜张肌和镫骨肌。鼓膜张肌收缩时,可使鼓膜紧张;镫骨肌收缩时,牵拉镫骨,以调节声波。这两块肌共同作用,可使听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听骨链运动幅度减小,阻力加大,使外来的声波减弱,对内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鼓室大致可分为六壁
(1)上壁:为鼓室盖,是一薄骨板,分隔鼓室与颅中窝。有时骨板发育不完整,代之以结缔组织,故患中耳炎时,可继发颅内感染。
(2)下壁:为颈静脉壁,借薄骨板分隔鼓室和颈内静脉起始部。
(3)前壁:为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较狭窄,有时不完整。前壁上部有肌咽鼓管开口,肌咽鼓管口可分为上、下二部,上部为鼓膜张肌半管开口,容纳鼓膜张肌;下部为咽鼓管半管开口,是炎症在鼓室与咽鼓管之间蔓延的解剖学基础。
(4)后壁:为乳突壁,此壁上部有乳突窦开口,乳突窦向后与乳突小房相通,故中耳炎时,炎症可扩散至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严重者可形成乳突瘘。在乳突窦开口内侧壁上有外半规管凸,下方有一锥隆起,内藏镫骨肌。
(5)外侧壁:为鼓膜壁,大部分是鼓膜,分隔鼓室与外耳道。中耳炎时可蔓延至鼓膜,引起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6)内侧壁:为内耳的外侧壁,亦称迷路壁。此壁凹凸不平,中部有圆形向外突的隆起,称为岬,由耳蜗第一圈起始部隆起形成。岬的后上方有卵圆形孔,称为前庭窗(又名卵圆窗),此孔被镫骨底所封闭。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为蜗窗(又名圆窗),在活体上被结缔组织膜所封闭,称为第二鼓膜。在前庭窗的后上方有一条弓形隆起,称为面神经管凸,内有面神经通过,面神经管凸以薄骨板与鼓室相隔。中耳炎手术时应慎重,防止损伤其内的面神经。
  • 2楼网友:佘樂
  • 2021-01-10 13:31
鼓室里边有很多重要的结构,与听觉有很大的相关性。鼓室介于外耳与内耳之间,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的小气腔,其外侧壁为鼓膜,内侧壁即内耳的外壁。内侧壁上有两个小孔:上方的孔呈卵圆形,通向内耳的前庭,称前庭窗,被镫骨底封闭;下方的孔为圆形,与耳蜗的起始部相接,称蜗窗,活体时被第二鼓膜封闭,此膜对耳蜗内的外淋巴的波动具有缓冲作用。鼓室的上壁由颞骨岩部前外侧部形成,该处骨板较薄,若鼓室疾患易波及颅内。
鼓室内含有三块听小骨、两块肌肉、一根神经和与大气压力相等的空气。三块听小骨,自外向内依次为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头和砧骨体形成关节,位于鼓室上隐窝内,并借韧带与上壁相连。锤骨柄细长,末端附着于鼓膜脐上。砧骨长脚与镫骨小头形成关节,镫骨底借韧带连于前庭窗的边缘。三块听小骨连接成一个曲折的杠杆系统,称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时,经听骨链使镫骨在前庭窗上不断摆动,将声波传入内耳。鼓膜和听骨链的活动还与两块小肌作用有关,两块小肌为鼓膜张肌和镫骨肌。鼓膜张肌收缩时,可使鼓膜紧张;镫骨肌收缩时,牵拉镫骨,以调节声波。这两块肌共同作用,可使听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听骨链运动幅度减小,阻力加大,使外来的声波减弱,对内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鼓室大致可分为六壁
(1)上壁:为鼓室盖,是一薄骨板,分隔鼓室与颅中窝。有时骨板发育不完整,代之以结缔组织,故患中耳炎时,可继发颅内感染。
(2)下壁:为颈静脉壁,借薄骨板分隔鼓室和颈内静脉起始部。
(3)前壁:为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较狭窄,有时不完整。前壁上部有肌咽鼓管开口,肌咽鼓管口可分为上、下二部,上部为鼓膜张肌半管开口,容纳鼓膜张肌;下部为咽鼓管半管开口,是炎症在鼓室与咽鼓管之间蔓延的解剖学基础。
(4)后壁:为乳突壁,此壁上部有乳突窦开口,乳突窦向后与乳突小房相通,故中耳炎时,炎症可扩散至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严重者可形成乳突瘘。在乳突窦开口内侧壁上有外半规管凸,下方有一锥隆起,内藏镫骨肌。
(5)外侧壁:为鼓膜壁,大部分是鼓膜,分隔鼓室与外耳道。中耳炎时可蔓延至鼓膜,引起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6)内侧壁:为内耳的外侧壁,亦称迷路壁。此壁凹凸不平,中部有圆形向外突的隆起,称为岬,由耳蜗第一圈起始部隆起形成。岬的后上方有卵圆形孔,称为前庭窗(又名卵圆窗),此孔被镫骨底所封闭。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为蜗窗(又名圆窗),在活体上被结缔组织膜所封闭,称为第二鼓膜。在前庭窗的后上方有一条弓形隆起,称为面神经管凸,内有面神经通过,面神经管凸以薄骨板与鼓室相隔。中耳炎手术时应慎重,防止损伤其内的面神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