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核监督就能解决会计基础工作问题吗

答案:2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0-14 15:21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10-14 03:28
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核监督就能解决会计基础工作问题吗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笑迎怀羞
  • 2021-10-14 04:39
会计基本职能

(一) 会计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5个环节,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3项工作,从而提供信息的功能)
1、会计核算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主要”两个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2)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
完整性:所有会计对象都要核算
连续性:核算连续进行,不能中断
系统性:提供的会计数据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会计核算职能
5:五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三项工作-记帐、算帐、报帐
7:七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监督
1、 含义:
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
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 特点:
(1) 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3) 依据是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者联系与区别: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10-14 06:18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当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制于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效果,即取决于教师拟订为完成课堂目标、实现知识和能力向学生的“迁移”所设计的环节、方法、手段、步骤是否“合情”(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实情)、“合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课标或大纲所规定的要求),通过这些环节、方法、手段、步骤是否产生真正的效果。这就是一个教学模式的问题。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步骤)的有机组合。在长期的听课活动中,我们看出,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构思巧妙,教师“导”得深入、学生“学 ”得积极、活动丰富,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得到方法的启迪、能力的训练、思维的发展;有的教师,上台就只顾自己讲,自己写,方法单调,学生活动就是仅仅是忙于听和记,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十分的疲惫,教师虽然灌得多,但学生收获和过手甚少,更谈不上方法的启迪、能力的训练、思维的发展,日积月累,形成课堂教学中的高耗(消耗了大量的课堂珍贵的时间和教师和学生的精力)低效(实际的效果效益差)现象。 2.主要的现象 现象一: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并且教师重讲轻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一一讲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内容讲完教学任务就算完成,学生课堂未“消化”和过手,导致吃“夹生饭”,学习上天天背帐月月背帐,以后还得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旧帐”。 现象二:教师为省事用教辅代替教材,代教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没有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组织,导致所教内容脱离新的大纲考纲要求,有的还仅仅是凭自己的“老经验”,不管有用无用全部拿到课堂,耗费了时间但做的确是“无用功”。 现象三:教师把对学生方法的培养、思维的训练不放在课内,而在课外布置大量并且没有经过挑选的作业,由于学生在课内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和训练,课外处理习题的效率低,不仅本学科学习质量差还耗费了学习其他学科的宝贵时间。 现象四:新课、复习课、习题评讲课全部都是统一的一种模式,形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复习课的作用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再现,教师重视的是把已经学过的东西从头至尾浓缩式复述,既没有新意,又不全面,达不到对知识系统的建构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习题课(或试卷评讲课)中比较普遍的是教师向学生和盘托出正确的答案,对试题的分析也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是自己的解题技能,缺乏让学生参与析题、破题过程,学生感悟的只能是教师就是比学生“聪明”,课后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依然束手无策。不少新教师由于对评讲课的模式要求不清楚,因此评讲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无所侧重,有的也只是见子打子,不能由点及面进行归类和举一反三,课后遇到变式问题又是无从下手。 现象五:因为课堂效益不高,一节课不能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教学进度被拖下来,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比教纲要求大大增加课时,加班加点,不惜“牺牲”掉学生本来少得可怜的自习时间,一学科追加课时,其他学课也不落后,纷纷加课时,惟恐学科阵地丧失,最终的结果的得不偿失...。 正是这些模式陈旧和落后,“高耗低效”的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一些学校向优质中学发展的进程。因此从课堂教学入手,从课堂教学的模式变革作为作为突破口,很抓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益和提高,已经迫在眉睫,成为当务之急。 3.现象的原因 “高耗低效”现象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因素。从教育自身反思,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部分教师事业心、进取心不强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教师事业心、进取心不强,对待教学工作仅仅是应付了事,没有认真钻研教学业务,没有针对内容、针对学生实际、针对课型对教学方法没有进行优选整合,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其质量必然差。这虽然是很小部分人,但的确存在,并且对学生的学风、对学校的教风也要产生直接影响。 (2)教学的思想观念普遍陈旧落后 就日常的教学视导发现,有部分教师的的教学质量,或微观到课堂教学的效益不高,并不是教师不努力。相反,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都是相当认真的,而并不记报酬自己争时间加班加点。认真比较,这些教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课堂教学中都非常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而方法和手段都单一和落后。无论是新课、复习课、试题(试卷)讲评课均突出一个“讲”,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些学生记,以节课常常是一讲到底,让学生牢记的是结论。由于以讲代学,没有学生活动环节,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课堂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思想得不到激活,思维得不到训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自然成为遗留问题,一检测,学生的成绩与期待的差距甚远。这样的作法,让人明显感觉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苦,也明显表现出是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制约。教师如果不转变思想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应有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从调动,思维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提高,学生所获得的只能是结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东西。 (3)对先进的方法和模式知之甚少 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与教师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于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以及高中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了解,对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对于在教学中从仅关注“教”转化为既关注“教”更关注“学”,既注重结论,有注重过程与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等等均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道。诚然,部分教师由于承当的教学和其他工作任务过于繁重,无暇顾及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要应付每天繁重的工作,只能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还有的教师长期处于信息相对封闭的地区,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外出学习,自然就只能是“闭门造车”。 (4)教研氛围不浓、着眼点不对路 教研氛围不浓、着眼点不全面,是我市部分学校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就其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以年级为主要活动单元的学校管理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学校学科教研活动、弱化了学科整体优势的发挥,即使进行了教研,也仅仅局限在本年级教师之间,资源相对有限。在研究的内容方面,部分学校的学科备课组活动大致都只是统一进度、选择资料、安排考试等表皮的东西,着眼点不对路,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生状况、学法指导等教研究活动应该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研究得很少,甚至基本就没有思考,客观上导致教师固守自己习惯了的教学方法“各自为阵”。其次,在部分教师的思想上还有狭隘的竞争意识,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不愿意与别人进行教法交流,既封闭别人,实际也封闭了自己。再者,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要求往往过于宏观,要求不具体,特别是对课型模式研究、教法学法研究的要求不明确,对年级集体备课的督查也未到位,因而集体备课随意性强,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因此,教研氛围不浓、着眼点不对路,管理的措施不力,客观导致了我市高中课堂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和问题长期存在。 4.问题的对策 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而要纠正“高耗低效”现象,应有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1)积极行动,着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学校应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新课程的有关理论,在学习活动中,建议学校领导要首先学、带头学,只有领导理解、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领导的思想转变了,才有可能去引领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不能停留于理论学习,要在学习活动中联系本校、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实际展开讨论,从教学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的效益等方面展开反思,深思“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要研究如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与方法。。。”等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使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通过转变教的行为促进学的方法的改变。 (2)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学习借鉴 我国推行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育相对先进发达的地区积极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总结了不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校要组织专人对这些方法和模式进行收集整理,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究,切合实际进行选择借鉴。要“先看别人怎么做,再跟别人学着做,最后自己怎样创新做”,逐步形成适合本学校、本学科的有效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理顺年级组和教研组的职能关系,恢复和强化学科教研组的作用 前已分析,导致学科教研的弱化与过于强调年级负责制和忽视教研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而纠正“高耗低效”必须要加强学科教研才能见实际效果。因此,学校应该理顺年级组和教研组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整合全校学科教师资源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科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4)进一步明确集体备课的要求,加强指导、督查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和重要途径,学校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的质量,除了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对集体备课的形式、研究的内容、侧重点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对大纲考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学法指导等要作为重点研究。对集体备课活动的质量要实行责任制,学校领导可以去尊点、参与活动,强化督查的措施和力度。 (4)当前应从常规课类型入手,变革教学方法和模式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的陈旧和单一,要改变“高耗低效”就必须从变革教学模式入手。一开始,学校对学科教学中常规的几种课型要求可以提出一些规范让教师进行尝试。本人结合对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思想的理解,提出对几种课型的教学模式供学校和教师参考。 .新知识学习课:首先要根据大纲(考纲)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充分挖掘本课内容在整章、整个知识板块、学科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所教学的知识与教学大纲、高考大纲的关系,理顺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其次要确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贯穿“诱思导学”的基本策略。在新课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呈现“问题”(或让学生发现‘问题’);紧扣“问题”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和关键组织学习小组和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归纳”,“运用方法训练”,教师再进行精要的讲评和点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新课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精讲”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中的过程参与;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要使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并力求当堂知识和技能的消化、过手,坚决抛弃“一讲到底”。 旧知识复习课:教学中要克服当前的通病现象——把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或按章节或按板块顺序重新讲一遍。这实际上只是对知识的简单和浓缩式的再现。这种讲法,课时耗费大,缺乏针对性。既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也无助于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的建构,更谈不上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方法的引领、能力的培养。应该的处理方法是:无论是章节复习还是专题复习,当课堂复习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深钻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要求,正确制定复习的标高(知识技能的深度广度),根据所要复习的知识技能对应研究高考试题,在试题中找到知识技能的落脚点,通过试题去挖掘知识和技能的生长点。将这些试题按照所要复习的知识系统进行顺序编排整合,组织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以题目的形式呈现问题(学案形式),以问题为线索,以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提炼、总结、方法和规律的揭示并辅以针对训练和变式训练为主要的活动模式展开复习。复习课既要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同时对知识的运用方法、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习题、试卷评讲课:不少教师对评讲课的处理是将评讲课简单地处理成为讲作业、讲习题,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把学生做错的题目的正确解答方法“讲”清给学生,学生只要听懂了,评讲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样讲,其效果的最直接反映就是,这次讲的问题,下次依然是问题,错误累纠不正;课堂上是好象听懂了,课后遇到换角度的变式题目又不知所云了。更有甚者,对再遇到同类题目还是一筹莫展。这说明这样的“讲”法,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收益。没有收益的核心症结在于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思维障碍没得到必要的暴露,教师不能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去清除障碍;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解答方法直接呈现给了学生,学生仅仅是单向接受,即使有所获取,获的也仅仅是就题论题的问题处理方法、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上好评讲课,教师至少应该有“三个意识”。 一要有问题意识------评讲什么,即本次评讲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试卷(练习、作业)进行认真批阅,统计分析,找出学生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及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理清这些问题是知识和技能的缺陷,还是运用能力、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等智力问题,或是属于粗心大意、表达不规范等非智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对学生的问题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选择好所要评讲的策略、方向和重点。 二要有策略意识-------如何评讲,即评讲的方式方法问题。在评讲课中教师要提供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从读题开始,到审题、析题、解题、表达等各个步骤均要进行必要的尝试,进一步暴露知识能力的缺陷和思维的障碍。要将只是教师把解答方法呈现给学生的通常做法,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索,教师适时、适度进行启发诱导,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整个过程,是点拨助推式,不是包办替代式。针对方法和规律,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提炼、总结。 三要有反馈意识------在评讲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是否在积极进行思维活动。评讲课本来就是立足于解决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暴露出的“学”的问题,评讲课质量的标准就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有所得。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把存在的困惑解决了,是否把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弄清了,是否通过一个题目的分析解决了一类问题。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对评讲的题目(问题)进行梳理后,应该设计课堂针对性的同式(同一考查方式)和变式(针对一类问题、或知识技能运用的变换情景、角度等)练习,通过课堂针对性练习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上得到训练和提升。 (5)在改革探索的进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模式也没有定势,需要教师去积极探索和创新,需要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支持并加以制度、措施保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只要我们的领导和教师真正意识到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这种“高耗低效”现象,积极去分析研究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措施、方法和途径,积极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相信在一段时间后,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质量必然得到切实的提高,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必然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