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为什么出土气完好的有机文物很快风化

答案:1  悬赏:40  
解决时间 2021-01-18 08:32
  • 提问者网友:两耳就是菩提
  • 2021-01-17 14:17
为什么出土气完好的有机文物很快风化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等灯
  • 2021-01-17 15:30
文物在地下环境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被腐蚀与抗腐蚀,逐渐与地下埋藏环境建立了一种平衡体系。地下埋藏环境基本上是一个大的缓冲体系,其明显的特征就是温、湿度变化缓慢。地下环境中,在没有地震或其它地质变化的前提下,文物整体的物理性能是比较稳定的,没有明显的张力变化与体积变化。

  地下文物的化学性能就没有物理性能那么稳定了。地下水与其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在地下文物的内部不断地渗透、溶解、蒸发、结晶,这样对多孔结构的文物影响比较大,比如,陶质类文物就会出现酥粉现象,有时还会形成陶器表面沉积膜。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地下埋藏的有机质类文物也一直在进行着老化反应。在老化中,有机化合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会慢慢地失去,纤维素的分子链也会逐渐地断链、水解,蛋白质分子出现降解等等。比如纺织品文物的腐烂、粉化。不仅如此,地下埋藏的金属文物也会被慢慢地矿化,失去原有的金属性能,如青铜器、铁器因为矿化而变得整体脆弱、易断。

  虽然如此,千百年之后,文物在地下形成的平衡体系,使其在地下埋藏环境中的腐蚀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有的甚至可以被认为已经停止了腐蚀。其外观通常没有多少改变,在出土时的初期,仍然能够看到当年埋入地下时的风采。

  但是,在文物出土的同时,迎接它的地上环境与地下埋藏环境却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文物面临的是含氧量丰富的空气。原来文物与地下环境形成的氧化还原平衡体系被打破了,文物开始迅速地进行氧化反应,这一点对于有机质类文物尤其明显。

  其次,是地上环境中温、湿度的大幅度、频繁的变化。相对于地下埋藏环境,每天的日出日落,冷暖交替,与地下环境相比,一天犹如一年的变化。

  通常空气中的文物含水率明显低于地下埋藏时的文物含水率,所以,出土文物所含有的水分,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蒸发流失。并且,这种流失在文物的不同部位是不均衡的,从而导致文物体积的湿胀、干缩各部位不均衡。因此,地下出土文物经常会出现快速干裂、变形。

  再有,光线的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地下环境没有光线的影响,不存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影响。文物出土后,直接面临阳光的光分解、光氧化作用,导致出土文物的各项化学变化加速。例如有机质类文物和带有彩绘的文物,经常会发生质地材料颜色加深、表面彩绘变色、退色现象。

  最后,面临的是地上环境中各种生物类的危害。空气中飘浮有大量微生物的孢子、植物的种子、昆虫的虫卵,有的可能是在地下埋藏环境中本身带有的。在地上环境的条件许可下,它们会在出土文物表面很快地滋生,给文物带来很大地伤害。

  总之,文物在地下经过千百年的埋藏,化学性质虽然都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它们与埋藏环境已经建立了某种平衡,还能较好的保持其原有状态。但是一经发掘出土,这种平衡状态迅速被打破,各项因素的变化给出土文物的承受能力带来巨大的考验,如果这个变化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文物将受到明显损害,所以在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及时的稳定性处理与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追问也就是说 有机物的化学成分已经缓慢改变了 在地下特定条件还维持原来物理形态
出土后的变化才是物质在外界环境应有的真实面貌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