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请问乎 欤 哉作为虚词区别在哪里,最近高中考试文言文出现辨析虚词的题型,请详细说明

答案:2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01-16 23:08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1-16 00:30
请问乎 欤 哉作为虚词区别在哪里,最近高中考试文言文出现辨析虚词的题型,请详细说明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1-16 01:14
文言文部分包括重要实词的意义,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以及对文意的理解等。学习文言文,熟悉是基础,还是先把课内基础夯实,课外迁移运用才能提高速度和准确性。更多关于文言文的做题方法,你可以通过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的高中提高语文班的课程,加油。追问能说些实打实的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家
  • 2021-01-16 02:39
文言虚词不再“虚” 文言虚词只是文言文阅读其中的一个知识点,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在文言文的理解上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仔细分析文言文阅读题,你会发现不少句子的翻译和句式辨析也涉及到虚词,由此可见虚词的重要性。所以,解决了文言虚词这个拦路虎,文言文阅读将不再是学生心中永远的痛。在实践教学中,我归纳了一些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用于教学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追答一、分层记忆,阅读实训 高考大纲里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只有18个,加上其它的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大概有五六十个,对于要掌握的几百个实词来说,虚词实在算不上多。解题,不能只靠技巧取胜,而应是“知识点+技巧”,才能百战百胜,所以,第一步,必须先掌握好每个虚词的常见用法和意义。五六十个的虚词虽说不多,但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全部熟练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才能做到少记忆却有强效果呢?我给出的方法是:分层记忆,阅读实训。分层记忆,即是让学生先记住每个虚词的词性,再记住每个虚词的一些独特意义,对每个虚词的具体的意义只需大概了解。比如说“而”, 它的意义有十几个,如何简化?先让学生记住“而”的三大词性:代词、连词、助词。因为“而”作为代词(翻译成你、你的)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区别较大,所以也要求学生强化记忆。作为连词,它包含了常见的八种逻辑关系,其中的“修饰关系”较为特别,也需强化记忆。这样,“而”的意义便被“简化”了,记忆也简单了。再比如说“为”,它的意义有二十几个,要一一记住太难。它只需这样记忆:词性(动词、介词、连词、语气助词),动词的“修建、创作”等特别意义,介词的“表被动”,连词的“如果”,语气助词的“表反问”,等等这些独特的含义。阅读实训,即是让学生在课文中实践,从而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以及提高解题能力。死记硬背的东西是记不长久的,但由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去做相应的习题。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课内文言文的时候加强虚词的学习,在课文讲解的时候对虚词也进行归纳分析,并让学生做好笔记,学习了三个“文言文阅读”单元及《唐宋散文选读》下来,加上一些补充,也基本囊括了常见虚词的所有意义和用法。二、分清词性,明其用法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由实词虚化而来,因此有的词兼有虚实两种词性,实词虚词往往集于一身,应分清其词性。如“之”,其本义是“到“的意思,但也可以作代词、助词等。所以一个词究竟是实词还是虚词,无需分清,只需知道它有多少种词性。不同词性在句子中的用法是不一样的,它的意义也就不一样。而普通高中的学生,往往连词性也分不清楚,更别说知道各词性的用法了。了解了词性,掌握了其用法,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则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位置推断法 词性不同,用法就不一样,那么它所在的位置也不一样。通过判断虚词所在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分辨出它的意义。“之、夫、焉、与、乎”等虚词就适合用位置推断法来辨析它们的用法。比如说“乎”,句末的肯定是语气词,句中的且后面跟着名词或代词的则多是介词。 (二)搭配分析法(词性分析法、语法分析法) 词性不同,用法意义就不一样,也说明它搭配的对象是不一样的。那么通过比较它搭配的对象,就可判断它的意义和用法了。像“之”,前面是动词的话,它应是代词,再结合语意,就能找出所指代的对象;后面若是处所性名词的话,那它则是动词“到”;若跟在“所”后面,则是动词“到”;若是放在句子的主谓之间,那它便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若放在名词和名词或形容词和名词之间,则是助词“的”。 (三)数学代入法(语境推断法) 任何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新课改之前虚词这道题的每个选项的两句话中有一项是来自课内,新课改之后,则全部来自试卷选段的内容。但不管哪种类型,两个句子中选择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然后代入另一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比如2007年广东高考题,其中A项“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中的“而”, “何前是而今非”中“前是”和“今非”可以较容易判断出“而”应是连词“表转折”,把这个意义代入“心恚愤而无如何”,结合具体语境“郭生所作的作品被狐狸泼墨,只剩下六七十首”,则就可以得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答案。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比如“删除观察法”、“对应分析法”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展开。对虚词的记忆和辨析,都不是靠一种方法就可以做到的,我们要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综合运用各种的记忆和辨析方法,不断训练,那么,文言虚词将不再是“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而是可以掌控的。欢迎采纳 希望帮到你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