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应用?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1-09 03:23
  • 提问者网友:浪荡绅士
  • 2021-11-08 03:56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应用?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11-08 05:33




(1)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临床上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其通过减弱增殖的T细 胞对特异性抗原及同种异体抗原的作用,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及移植物免疫反应的结果。 可口服,也可注射,可的松和泼尼松在肝内分别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后生效,严重 肝功能不全者只宜用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其主要在肝内代谢,由肾排泄,经胆汁及粪 便的排泄量极微。手术日及术后3日静脉滴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0〜1500 mg或甲泼尼 龙500〜1000 mg作为冲击治疗。术后第4日起改为口服,自60〜80 mg/d始,每日10 mg 逐日递减,减至1〇 ~ 20 mg/d维持,3〜6个月逐渐减至维持量7. 5〜15 mg/d。在急性排斥 反应时可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500〜1000 mg静脉滴注冲击治疗。皮质类固醇的不良反应 有药物性库欣综合征、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及无菌性骨坏死等^

(2) 硫唑嘌呤:属咪唑类6-巯基嘌呤衍生物。通过竞争性地反馈抑制嘌呤合成酶,阻 止次黄嘌呤核苷酸转变为腺苷-磷酸、鸟苷-磷酸,从而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并且干扰 RNA的合成及代谢。硫唑嘌呤的口服剂量为:术后3日内3 mg/kg,后递减,维持剂量为每 日1 ~2 mg/kg,毒副反应有骨髓抑制,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此外可导致肝功能损害, 大剂量时有胃肠道溃瘍、口腔溃疡、脱发等。

(3) 环磷酰胺:是一种烷化剂,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迅速增殖的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对B淋巴细胞抑制作用更强。临床有时用环磷酰胺 短时替代硫唑嘌呤,用量为2〇〇1^静脉注射,每日1次,口服0.75〜111^1^,每日1次。毒 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口腔炎症、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环孢素:是目前肾移植患者临床应用主要的强效免疫抑制剂,口服后由小肠吸收, 服药后2〜4 h(平均2.8 h)血浓度达到峰值。在肝内由肝细胞内质网及细胞色素?45()微粒 体酶系统代谢,代谢产物有20种,大部分经胆道排泄,仅6%由尿中排泄,生物半衰期为

14〜27 h。环孢素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高度特异性抑制作用,作用于细胞周期G1早期阶 段;另外,环孢素对于B淋巴细胞也有一定的影响。环孢素起始剂量为6〜8 mg/(kg • d),分 两次口服,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术后1个月内血药谷值维持在250〜350 mg/ml,3个 月内为200〜300 mg/ml;以后逐渐降低,维持浓度在50〜150 mg/ml。环孢素最明显的不良 反应为肝肾毒性。其他毒副反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多毛、痤疮、齿龈增生、面部变形等。此外,肌痛、血小板减少、视听障碍、贫血、盗汗、便秘、 胃炎、溃疡、出血、血尿、精神障碍等较为少见。

(4) 他克莫司(FK506):系从放线菌酵解产物中提取的一种23环大环内酯抗生素,具 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其强度为环孢素的50〜100倍。口服吸收快,主要吸收部位在小 肠,吸收过程类似环孢素。血药峰浓度出现在口服后〇. 5 ~ 3 h,半衰期为3. 5〜40. 5 h,平均 8.7 h,主要经RP45Q3A细胞色素系统代谢,经胆汁和尿排泄。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内钙和钙 调蛋白依赖性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神经钙蛋白的活化,阻断IL-2基因转录,抑制细胞活 化。口服起始剂量为〇.1~〇.31118/(1^*(1),以后根据血药浓度加以调整。血药谷值浓度 1个月内为8〜12 mg/ml,6个月内6〜8 mg/ml,以后维持在4〜6 mg/ml及以上。他克莫司 常见毒副反应有糖尿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震颤、失眠、肢体异常等)、肾毒性、胃肠道 反应。

(5) 吗替麦考酚酯(MMF):吗替麦考酚酯口服吸收后,迅速、完全地被转换为具有生物 活性的霉酚酸(MPA),血浆中不能检测到吗替麦考酚酯,平均口服生物利用度近94%,MPA 在肝中被代谢成葡萄糖苷MPA(MPAG),通过肾排泄,MPA半衰期近18 k MPA是单磷酸 次黄嘌呤脱氢酶(IMPDH)可逆、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淋巴 细胞增殖被阻断在细胞周期S期,从而发挥对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MMF常作为硫唑 嘌呤的替代用药与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剂量为每次〇. 5〜1. 0 g,每日 口服2次,吗替麦考酚酯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造血系统毒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 减少)。

(6)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ALG或ATG进入体内后在肝 调理素和补体(C1〜C4)参与下,对T淋巴细胞具有直接细胞毒作用,使淋巴细胞溶解被网 状内皮系统或循环的单核细胞吞噬或清除。一般用于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诱导治疗以及 皮质类固醇耐受的难治性排斥反应。使用剂量为5 mg/(kg • d),静脉滴注,每日1次,使用 7〜10日,毒副反应包括注射后出现高热、寒战、肌痛、荨麻疹,应预先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 尼龙针,防止高热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7) 单克隆抗体:临床较常用的有OKT3,是抗人淋巴细胞及其表面抗原决定簇(T淋巴 细胞受体和CD3分子复合物)的单克隆抗体,可与T淋巴细胞的CD3表面标记结合,并对 其调理。注射OKT3后,CD3阳性细胞从血液中消失,并使其丧失对抗原的识别能力。使用 剂量为5 mg静脉滴注,7〜10日为1个疗程。一般应用于对皮质类固醇耐受的难治性排斥 反应,也可在肾移植术后围术期诱导治疗,推迟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的使用,避免移植肾在缺 血损害的基础上发生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的肾毒性作用。使用首次剂量后有时出现高热、寒 颤、头痛和血压波动,使用前应预先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针,防止高热和过敏反应的 发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