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如何提高学术能力?

答案:3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1-13 13:52
  • 提问者网友:
  • 2021-01-12 15:27
如何提高学术能力?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野慌
  • 2021-01-12 17:01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1-12 18:56
多看多写,多做工作,日积月累,就可以啦。
  • 2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1-12 17:38
学术能力的提高方法因人而异。在学术界,每个人的天性、习惯、所处环境、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有较大差别。但无论差别多大,
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都是大家共有的特点。
“乐于思考”体现出思考的快乐。富有成就的学者都会把思考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而那些为了功名而思考的人则无法感受到这种快乐,甚至会感到痛苦。其次,无论快乐还是痛苦,为了弄通某个问题都少不了“思考”二字。因此,思考本身就是关键。这就引出第二个问题,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就是会思考。胡适先生曾说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种说法就将“善于思考”点得很清楚。学术领域中经常有许多悬而不决的问题,如果不“大胆设想”,就根本无法回答。但学术毕竟是学术,“设想”虽然“大胆”,若不能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这种设想也无法让人信服。因此,就需要小心谨慎、运用翔实的材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求证。我想,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当是提高学术能力的根本办法。
“乐于思考”不是空想。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如果不认真阅读某个领域的书籍,不仔细留意该领域的各类现象,你的思考就是没有根基的,打破脑袋都想不出一个正点的问题。想出来的问题不“正点”,就缺乏合适的起跑点。而有了合适的起跑点,你就要勤奋读书、勤于观察,进入“设想”与“求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时候,你的学术研究就进入自觉状态。当你不断地通过思考和求证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学术问题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的学术能力渐入佳境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