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请问“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的全诗及作者,谢谢~

答案:3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4-27 17:50
  • 提问者网友:相思故
  • 2021-04-27 13:29
请问“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的全诗及作者,谢谢~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青春如此荒謬
  • 2021-04-27 14:03
春怨·纱窗日落 刘方平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指出“诗文俱有主宾”,要“立一主以待宾”。这首诗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写之人,所待之宾就是这句所写之花。这里,以宾陪主,使人泣与花落两相衬映。李清照《声声慢》词中以“满地黄花堆积”,来陪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中人,所采用的手法与这首诗是相同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留下所有热言
  • 2021-04-27 17:15

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详细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83736.htm?fr=ala0_1_1

  • 2楼网友:转身→时光静好
  • 2021-04-27 15:41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释] (1)纱窗日落:即照在纱窗上的阳光已经西沉。(2)金屋:极为华丽的居室,这里指嫔妃们住的宫殿。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做太子时,他的姑母要把自己的女儿阿娇许配他,汉武帝随口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3)春欲晚:明媚的春天即将过去。(4)不开门:指女主公孤寂无聊,春光将尽也无心观赏。 [简要评析] 这首诗篇写得含蓄深沉,历代为人激赏。内容写失宠宫女的暮春悲叹,主旨从二句中的“泪痕”两字和三句中的“寂寞”两字中透出。主要表现手法是用景物烘托,且是重复使用具有同种感情倾向的多种景观,给读者造成雪上加霜的感觉,使他们同情诗中女主人公的悲惨身世。作者罗列了“日落”、“黄昏”、“金屋”、“无人”、“空庭”、“春晚”、“梨花满地”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为突出失庞以后宫女的寂寞凄凉心境服务的。诗人将它们叠加在一起,遂刻画了一个愁上加愁、悲上加悲、悲愁无穷的宫中女子形象。本诗的句法也很特殊,基本结构是二、五配合,即可读成: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表面上看,前三句的前后两半似乎有些脱节,但仔细琢磨却并无此嫌。首句中的“纱窗”是女主人公所处的位置,“日落渐黄昏”是她在纱窗边所见之景。二句的“金屋”是女主人公所居之大环境,“无人见泪痕”写她在此环境中的情感宣泄。三句的“寂寞”是写女主人公内心的忧愁原因,“空庭春欲晚”是写她忧愁的触发物。而末句先写“梨花”,再续接“满地不开门”,可知梨花虽美,然已覆满地面,再也美不起来了。而这残败衰落的景象,正是女主人公色衰爱驰的象征之物。全诗长处在于借景来抒情,表现这个失落女子青春已逝的凋零之感。将情和景浑然结合,景中含情,层层深入,最后一侃将女子的深深衰怨推向高潮,气氛意境就在情景当中尽显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