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北京春节每天的风俗习惯

答案:1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0-17 19:53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10-16 23:00
北京春节每天的风俗习惯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空山清雨
  • 2021-10-17 00:09
老北京在春节风俗习惯 民俗专家高巍先生介绍说,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心理,就是将节日气氛逐步烘托到高潮,从而让人们更加感恩惜福。以腊八为例,过去宫廷中也熬腊八粥,除赏赐给大臣外,还要回报一切曾施予恩惠的生命体,比如要给树抹一点,此外还要祭祖,主要目的是感念先人、神灵和他人之恩。而民间都是在炉子上抹腊八粥,表示感谢灶王爷。感恩之情,贯穿在北京年节习俗的始终。“老北京的春节不是一天,而是从春节到以后将近一个月都有讲究,可以说,每一天都有感恩的内容。”高巍说。

  除夕:老人着正装领子孙祭拜祖先,然后吃年夜饭。需守岁,节通“劫”,传说“岁”是吃人的妖魔,所以要保持清醒。老人要给压岁钱,源于老人生活经验更丰富,压岁的力度更大。老北京都是晚上12点吃饺子,以示“交子”,应是素馅,敬神用。灶王爷这天回家,要重新请神。

  正月初一:家庭内部拜年,不接待客人。清代官员初一是到单位团拜,同科室的人围成圆圈,互相拜贺,然后到其他科室去拜年,下级官员需向上级拜年,至今这个习俗日本还保留着。从除夕夜到初四晚上,家中的垃圾不能扔,也不能理发和修房子。庙会基本在这一天开始。

  正月初二:到五显财神庙上香,五显财神庙在六里桥附近,后来修立交桥给拆了。由于人太多,无法进香,只能把香点燃往里面扔。有人泼水防火,谁沾了水就是沾了财气。到财神庙 “请元宝”,有了这纸做的元宝,来年就能发财。纸元宝需红布裹着,放床底下。第二年要还纸元宝,而且要多还感谢财神,庙僧以此来赚钱。此外,初二还是回娘家的日子。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上帝特允许老鼠在这天娶亲,要求人早睡,在屋子四角放些粮食,让老鼠也能过一天好日子。

  正月初四:诸神下界,被认为是传统春节休假的最后一天,诸神到人间巡游,所以各家要扎纸人纸马,供神仙乘坐,此外还要祭神。

  正月初五:又称“破五”,据说是财神生日,商家正式恢复营业,因为要开除人,所以叫“破五”。破五不能做新饭,只能热旧饭,煮饺子要煮破一个,也可以理发、修房子和倒垃圾了。商家给财神过生日,需要摆“三桌半”就是把四个八仙桌并起来,摆满三个半桌的席,必须先上有甜味的水果,表示财源广进,这样的席有的要摆一天。



  正月初六:送“穷神”,祭“厕神”。送穷神需要供煎饼,扎纸车,有干粮有交通工具,穷神就走了。厕神要来检查卫生,所以要清理厕所。

  正月初七:人日,被认为是人类先祖之日,古代是吃鱼生。鱼生,类似今天日餐的生鱼片,取意生生不绝,子孙绵长。北京在古代不是产鱼区,就有吃春饼的习俗,因为“春”字有人日元素。

  正月初八:顺星,群星聚会,需要祭祀,本命年的人尤其要顺星。黄昏时用纸捻蘸油点燃,从厨房到院子,做一溜,人间灯火与天上诸星相对应,一说需要燃灯108盏。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禁止屠宰,以示上天有好生之德,全家需祭拜。

  正月十三:开始点灯,叫散灯,也叫散小人。由堂屋到大门都燃灯,以除不祥。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传统春节的结束,要举办灯会、灯谜等活动。全家女眷晚上还要拜兔爷。

  正月十六:“走桥摸钉”,妇女们在晚上着白衣,凡有桥处,头人拿香开路,后边结伴而过。叫“度厄”,也叫“丢百脖”、“走百病”,据说这样一年可以不腰腿痛。“摸钉”是到正阳门的门扇上摸门钉,据说能生子。

  正月十八:收灯。传统元宵节一般到此结束。

  正月十九:阉九节,传说忽必烈要收丘处机为女婿,丘处机是出家人,为了不放弃信仰,就于这一天自宫。传说丘处机会在这天回人间巡视,但变身为童女或乞丐,因此北京习俗是正月十八夜起在白云观外等丘处机,一旦看到形迹可疑的女孩或乞丐,大家就会蜂拥上前跪拜。

  正月二十九至三十:雍和宫打鬼,被认为是北京春节的最后一天。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