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圣经传道书12章全部意思

答案:3  悬赏:80  
解决时间 2021-01-11 05:00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1-10 22:13
圣经传道书12章全部意思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1-10 22:20
它是对全书的总结。13,14节是最重要的经文,它不只是传道书的总结,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或译:这是众人的本分)。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神都必审问。 (传道书 12:13-14 和合本)
再者,传道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戒: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传道书 12:9-12 和合本)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1-10 23:32
12:1 当记念造你的主:我们可以深入地思想这句话,若回首过去,这句话里面隐含着谦卑的自我意识,就是作为被造物,人在生活中当遵行神的旨意;若展望未来,这句话则在警告人生即将结束,死后且有审判与拯救这两个不同结局。记念造物的主,思想我们的生命之始,使人洞察了终极的生命。圣徒当在生活中常常记念神(诗103:17,18;弗4:1)。追答12:2-8 本文藉着充满风趣的隐喻手法,揭示了肉身的苦恼,与终必归到尘土的虚空。它使人醒悟到肉体会衰老且必死亡的事实,促使人更加迫切地渴慕永恒的生命。传道者之所以如此具体地描述肉体的消亡,是为了警告人当归向神。
12:2 变为黑暗,雨后云朵:当青春消逝之后,人生就是黑暗而忧郁的。与此相同,没有对永生之盼望的人,只能阴郁而悲痛。
12:3-4 看守房屋的:指手;有力的:指腿 ;推磨的:指牙齿;从窗户往外看的:指眼睛;街门:指耳朵;唱歌的女子:指声带。
12:5 杏树开花:乌发变白;归他永远的家: 这句话意味深长,因为我们在这世界中实在是寄居的客旅,永恒之家在神所居住的全新国度。
12:6 银链:指驱动肉身的精力;金罐破裂:生命之火熄灭,如同金灯盏的火花熄灭一样。瓶子……损坏:维续肉身的均都变为无用。
12:7 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根据创造论,即肉体由尘土而造,灵魂来自神(3:20,21)。12:9-14 本文是传道书的最后结语,相当于新约书信的末尾问候。传道者最后一次劝勉听众,当走生命之道——信仰耶和华的道路。
12:9-10 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表明自己所作的教训都是纯正而真诚的。这等于是宣告传道书是被神的灵所感动而写真理,而非一般的属世哲学。
12:11-12 刺棍:指话语感人肺腑。钉稳的钉子:指可赖以修造建筑物或挂东西的钉子,意味着话语是人所能信靠的唯一标准。著书多:教训人不可犯下单靠己力而发现人生真谛的愚行,乃要从真理的标准出发。这并不是说人不必博学广闻,乃是揭穿了独学而无师的愚拙。
12:13-14 13节是整卷传道书的钥节与结论;14节补充说明了最有力的理由。 这些事:指传道者所说关于人生的起点与终点的教导,概括性地暗示了,人是有限的被造物,而神却是造物的主,审判者和救主的柊极真理。人所当尽的本分:正如人在出生之时无法选择父母一样,神与我之间的关系及人的存在等,均是爱我们的神所赐给我们的。因此,在存在论意义上,人必须生活在神里面。神学家田利克曾说:“自由就是去爱自己的命运”,以此表达了类似的内容。
12:14 不认识神意味着失去唯一判断善恶的标准,而生活在模糊的标准之中。但是,不论人信不信神,神都会贯彻自己的旨意。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寻找并选择了神,事实却与此相反。圣徒当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迄今为止,传道者揭穿了人生的黑暗面,试图用各样方法解决那些问题。最后,他以审判警告人们,强烈地向人们呼吁,传道书的教训是生死攸关的重大的紧迫的问题,要以审判之神作为救主。传道书的教导,并非仅是一种有益的处世哲学,乃是神对人的命令。《精读本圣经注释》建议您下载《精读本圣经注释》,标志是长方形的红底白色十字架。功能很齐全,且有十几种圣经注释,上面只是其中一种注释。
  • 2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1-10 23:03
传道书第十二章

旅程终了(十二1-8)
在所有文学作品中关于老年和临近死亡的描述,很少篇章有比这段经文更生动感人的了。像大多数希伯来文诗一样,它从一系列并排的精致素描小插图取得效果,一同绘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图画。不论如何它是一篇在译者和注释者手中饱受摧残的篇章,他们坚持给每一种素描找出人体不同的部位作参照,并给与前后一贯的比喻的意义。这种做法反映在现代英文译本第三节的译法上,令人遗憾。在那里,一度是热闹兴隆如今变为损坏的大厦那生动的素描消失了。‘看守房屋的’变成‘你的双臂’;其他译法循同一方向暗示为双膝或为腰部。‘有力的’变成‘你的双腿’;别的译法则作双臂。‘推磨的’便毫不希奇地变成‘牙齿’,‘从窗户往外看的’变成‘眼睛’。同样你可以解释第二节的日头为前额或脸,月亮为额或颊,星宿为眼球,永不消逝的雨云(现代英文译本的译法)为‘患重感冒而不停息的吸气’。这是为了找一个开启解释那一切经节之门的钥匙,而对那段有诗趣的美丽经文作出不必要的破坏。那把钥匙,被追求这条路线的人作不同切削,这个事实是在这种做法中问题最小的。让我们现在依据如下的假定,即依据反映在标准修订本和新英文译本对这段经文的解法来探索,基本上是正确的。
假如上一段是邀请人要在生命和青春尚在时加以礼赞,这段经文一开始便号召人‘你趁着年幼……当记念造你的主。’这是Koheleth用‘造化之主’这个词描述‘ 神’的唯一地方。这是有些学者所以认为不是‘造你的主’而应了解为读音非常近似、意义为‘你的坟墓’之希伯来字的理由之一。从Koheleth在某处所说确定死亡令人作难的来看,这种想法会有新鲜意义的;但这种改变简直不必要。这一段始于第一节而终于第七节的经文,描述人为所造世界的一部分;脆弱的人按照创世记二章七节,说是用地上的尘土造成并得到从 神而来的生命之赐与;有一天 神收回他的赐与时,便归回尘土(请参三19及以下的注释──残酷的路蜿蜒至绝境)。Koheleth说,生命要礼赞,但要记得你拥有的生命只是暂借的。别假装你是自造或是自给自足的;你有一位造你的主。时间会过去,青春和壮年会消逝,而且那些岁月会来临,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在这里译作‘喜乐’或‘目的’(新英文译本的译法)的那个字,是出现于三章一至九节那富丽堂皇人生经验织锦开头的那个字。在那里标准修订本说到关于每一件‘事’(译按:中文本作‘务’),新英文译本则作每一样‘活动’的时候。在这里是说,到了一个时候,使人生丰富的一切经验、一切活动,都会不再是我们享受的了。逝去的岁月和末了的死亡,收取它们的通行税。
这样我们来到Koheleth精致素描的老年的小插图。
(一)第二节第一幅图是一幅集结的暴风雨图,厚厚的雨云遮盖了日、月、星辰的光。这是一场持久不肯走开的暴风雨。渴望雨过天青是没有用的;甚至滂沱大雨之后层雨又集结。这是给Koheleth使用的一幅大自然的图画。他已经用过‘光’和日头的景象(十一7)来描写人生的一切佳美和丰富,并以‘黑暗的日子’和幽暗、阴霾满布的暴风雨云,与它遥遥相对。
(二)三、四节第二幅图是一幅从前很繁荣而现在已衰落之庄园图。在它全盛时期它像活动繁忙的闹市。那里有人──‘看守房屋的’──大概是家仆或家奴,负责和顺地照拂家人家务;‘有力的’,大概是庄园领主及其众子,过着时髦的生活。那里有妇女:女奴,忙于她们低贱和粗重的工作,磨粉;这个住宅的贵妇消磨她们的日子,从窗户往外望,悠闲地注视发生的一切。大门曾日日敞开着,人们或出或入,或作他们社交上的拜访。但现在大门都关了,艰难的时候已来临。那些绅士和贵妇对周围社会不再有任何力量,或显示任何兴趣。仆人少了,而且都老了。那紧张而喧扰的活动已停止,寂静已降临。甚至鸟儿的歌声都肃静了(这似乎是第四节下半节的意义,在那里经文有些地方是非常不确定的)。往日的道路,往日的生活;一切都死寂而消失了。今天当你走进我们现在乡间一座比博物馆稍胜一筹的大厦,你可以得到一点同样的感觉。那些人像仍在墙壁上,但从前充满那些房间的笑声和热情已消逝了。宽阔的楼梯仍在那里,但穿着高雅、拾级上舞厅的领主们和贵妇们已消失了。厨房连同那巨大的烤肉叉和擦得光滑的铜盘还在那里,但没有烤猪在烤肉叉上旋转,没有仆人匆忙进出预备食物。生活,楼上的和楼下的,都消逝了。
(三)第五节第三幅,是一幅老人图,四肢无力,不再能攀登小山,甚至漫步街头都得考虑。他可能绊跌而断了腿或股骨。这一节下半节有三个词组描写这个老人,这些词组曾被人作各种不同解释:(1)‘杏树开花’。当杏树花盛开时,它盖满了脆弱、苍白、淡红稍白的花朵。这样,这就可能形容一个一头蓬乱白发的老人。因此现代英文译本译作‘你的头发会变的’。然而同一句话可以译作‘他蔑视不能入睡’(希伯来字杏树与不能入睡之间有关联,请参耶一11-12的注释──两个异像中所论及的话)。在这里被了解为一个衰弱的老人无法不打瞌睡。你也能给它在性方面的意义。这里是一个性欲早已成为过去的人。他所能作的一切便是昏昏入睡。(2)‘蚱蜢徐曳而行’(译按:中文本作‘蚱蜢成为重担’)。蚱蜢或蝗虫通常从一点飞跃到另一点,轻易而迅速。在这里是一只蝗虫,吃得过饱,变得笨重,使它感到难以移动,是一个老人行动缓慢、举步维艰的适当比喻。然而用作蝗虫的那个字与用作“做爱”之希伯来字的语音相似。这句话因此可能形容老人已丧失一切精力,做爱对他来说只可能成为重担了(请参标准修订本的注脚)。(3)‘人所愿的也都废掉’,或更按字义,正如新英文译本的译法:‘续随子蕾已不再有强烈的兴味’。续随子浆果树生长在小灌木上,被认为有某种刺激作用。人因此把它作为一种壮阳剂。甚至这种药亦不再有任何功效。情欲已消失,不能重新激起那种欲望了。
旅程将近终点。死亡敲门了。职业的吊丧者被召来了,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另一宗生意。一个人归‘他永远的家’,是指死后光景的自然描述,出现于多种文字中。例如十七世纪诗人瓦勒(Edmund Waller)就曾使用这种描述,而且从其他方面描绘一幅颇似Koheleth所描绘的图画。
灵魂住的幽暗的茅舍破旧而且衰败了,
让新鲜的光线从时间造成的裂罅透进来;
较智慧的人临近他们的永远的家时,
就由软弱而变成更加强健了。
Koheleth会接受幽暗的茅舍‘破旧而且衰败了’的说法,但他没有任何光线透过裂罅进来的感觉,没有想到在这衰弱中会有能力或智慧。死亡是黑暗而且无乐趣的结局。‘永远的家’是个适当的描述,只因你正走向日子必漫长的死亡(十一8)。
在第六节两幅简明而生动的图画,强调死亡的终局性。二者都可能有第三、四节所描述的庄园领主、和庄园,为它们的背景。第一幅图,是一幅贵重的金罐或金灯图,用银链悬挂在天花板上。链上的一环折断或被除去了;金灯掉下来,在地板上破碎了。第二幅图,是庄园中的井图。妇女每日都到井旁,用转轮的滑车从深井中打水装满她们的水罐。现在井旁只留下破裂的水罐和破裂的转轮。换个隐喻来说,生命的绳索已经折断了。没有别的可说了。到末了我们回到(第7节)像创世记第二章描述的开始;尘土仍归尘土,生命仍归赐生命的 神。而且到最后Koheleth终于回到(第8节)他开始之处:‘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请参一2的注释──一个人及其主题歌(Ⅰ))。
可能第八节显示为Koheleth写这卷书的结语。它会是一句适当的结尾。在余下的几节中,我们不再听见Koheleth向我们发言;不再有‘我说’或‘我(看)见’或‘我又转念’的字样。只有Koheleth作为一个教师的评估(9-12节),和最后的临离去的一句话(13-14节),二者都可能出诸别人手笔。
为了辩护(十二9-12)
倘若Koheleth说的一些事不曾触怒人的话,那就令人非常惊奇。在那些凡事都有答案的人看来,怀疑论者是激怒人、令人生气的人。在那些拥有四平八稳的信条的人看来,对信仰声言表示任何怀疑的,势必视为敌对。这几节最可理解为Koheleth的一位友人或学生说的话,要答复那些对他的教师作的攻击。他根据两种理由为他辩护:
(一)他说,Koheleth是一位智慧教师,关于他所说的都经过长期和切实的思考。他的目的是‘将知识教训众人’,帮助他们诚实而理智地面对人生。他所教导的,是仔细审察证据的结果;他‘非常谨慎地衡量、研究、编排那些箴言。’他关注的是,使众人面对有关他们和他们的经验的‘诚实的真理’(第10节,新英文译本的译法)。几乎也要求读者,假如他们不同意Koheleth,也要同样诚实。而且那要求对我们仍然适用。
(二)这一个人曾设法使他的教训吸引人──‘他寻求可喜悦的言语’(第10节)。‘可喜悦的言语’可以指他使用的措辞得体的言语,或是指他所说的内容。他并不是要使人不安;他‘选择他的言语令人快乐’(新英文译本的译法)。我们通常赢取人们赞同我们的观点或信仰,并不是故意藉着攻击或使人不安。说到这一点,耶稣是最高典范。他大声疾呼要人明白自己对别人的义务,他讲述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十29及以下),使人领会。他不传讲无条件赦免之爱的神学,他讲述一个慈父及其二子的故事(路十五11及以下)。不,我们非但不令人不安,还须吸引他们,令他们发生兴趣,使他们为他们自己着想。
Koheleth令你不高兴吗?这个人说,那么要面对事实,他这样做是告诉你诚实的真理,而且真理往往令人不舒服的。智慧人的职责并非让你固守成见不加干扰。智慧人的言语像‘刺棍’(11节),策励你向前,使你努力;像‘把钉子钉稳’(新英文译本的译法)。令你受伤,很可能,但为了你自己的益处是必须的。可不是吗,我们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设法避免受伤。我们自命自己是最容易相处的人。我们归咎别人。全是他们的错:他们无理性。在我们被真理击中要害之先,我们必需立即控制自己。
而且 神的目的是要我们面对令人不安的真理。智慧人的言语(11节)被描述为‘搜集的言论,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这个牧者极可能就是 神(请比较现代英文译本),一切真智慧的根源。译作‘搜集的言论’那个词组的意义是不很清楚的。犹太传统倾向于指为学者的议会。它可以指教师的集会,或指那些受教者的集会,因此新英文译本译作‘聚会的人’,或如标准修订本的译法,指搜集所教导的,那就是‘搜集的言论’。不论它是甚么,这辩护的论据,力言Koheleth所要说的不但是诚实的真理,也是从 神而来的。
警告信号(十二12-14)
若是有人急于要为Koheleth辩解的话,却有些人有所保留,有些则认为Koheleth的话应置于群体的信仰背景整体去理解。我们在最后三节听见的便是这样的声音。他接受典型的智慧教师的角色,称他的听众为‘我儿’(请参箴一8;二1,等等)。他发出率直的警告,不是(正如标准修订本的情形)谨防‘这些事’(就是智慧人的言论)以外的任何事,相反地(请参新英文译本,现代英文译本)是关于加诸其上的事,即‘着书多,没有穷尽’的事(12节),那就是不要相信你读到的每一件事。单在今日的大不列颠每日每十分钟便出版一本新书,关于我们今日的世界他会说甚么呢?可能令他烦恼的不多在新书的写作,如‘那些书的用法’(新英文译本的译法)。他不是劝我们不要读书,而是警告我们并不担保你所读(或写)的书的数量,与你对人生的真正了解有任何关系。
生命比读书更重要,读书有时令人失望或‘疲倦’。生命比寻觅重要;必须要有所发现。作门徒,比坐在有靠臂的椅读一本论神学的好书或论激励人作门徒的书更重要。必须有流露于行动的委身。因此我们来到较后的注释者所指唯一要说的事,‘这些事的总意’:就是要‘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
对放逐后希伯来人群体的信德,没有甚么能比这一点更加重要了。这是单纯信德和善良生活的秘诀。 神的诫命为他们写在妥拉(Torah),就是律法上,是要群体遵守的。正如诗篇一百十九篇说的:
主阿,你曾将你的律法赐给我们
并叫我们忠心遵守。
我多么希望我能忠心
遵守你的指示!
我若看重你的一切命令,
我便不致于蒙羞。(诗一一九4-6,现代英文译本的译法)
不这样行,便是不敬畏主。敬畏 神意味把 神置于生活中心,这样便从较大的关联去看我们自己所有的欲望,希望,和雄心。那是体会到我们整个生命所作所说的每一件事,善或恶,对 神来说都是一本敞开的书,而且他会作出他的裁判。这并非打算吓坏我们。恰巧相反。它使我们确信我们是与一位关心我们所作的 神有来往;生命因此有意义。
如果这结束的一段,是出自设法恢复平衡之人的手笔,并把Koheleth的话置于较被接受的体制中的话,便带点讽刺了。说这是讽刺,在于Koheleth可能写了这些话,但这些话却有颇不相同的意义。正如我们已看见的(请参三14的注释──富丽而又令人迷惘的人生织锦),敬畏 神的意义可以指许多不同的事情。它可以形容Koheleth在一位遥远的 神面前俯伏,他的意向是他无法彻底明白的,是他依然小心、以免触怒的一位;因此他会遵守那些诫命。至于最后一节,它的意义不外指我们和我们所作的一切,显然都在 神的管理之下。他会审判我们,但那审判是好是坏、有利或不利,又有谁知道?(请参九1)
这应该使我们联想到人们使用同样的话语时,至少在宗教圈子里来说,其意义未必指同一件事。甚至最关重要的‘ 神’这个词,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指完全不同的一回事。那就是为甚么终究说我们信 神是不够的道理了。我们究竟信的是哪一种 神呢?我们作为基督徒对这问题的答复,就不应当说耶稣像 神,而是 神像耶稣。那就是把温暖和丰富加于‘ 神’一词中,这是Koheleth心目中(就我们所见的)一无所知的。
传道书为五卷弥基录(Megilloth)之一,即轴卷,在传统上,与犹太人宗教年的五个主要节期有关联。传道书成了住棚节第三日指定宣读的经卷,这个节是收成感恩的大节日,那时礼拜者心中最显着的心情是欢乐的心情:
守节的时候,你和你儿女、仆婢、并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以及寄居的,与孤儿寡妇,都要欢乐。在主所选择的地方,你当向主你的 神守节七日;因为主你 神在你一切的土产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事上,要赐福与你,你就非常的欢乐。(申十六14-15)
在这里很容易看见与说这话的人的一些连系,他说,‘人应吃喝,并在自己的劳碌中享福,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二24,标准修订本的译法)。但关于‘虚空’,关于hebel,关于无意义的强调又怎样呢?
有个犹太作家说,‘在住棚节,犹大群体奉命要欢乐,会堂的长老却选择朗诵传道书,连同其忧郁之迭句“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也许为使人神智清明,恢复平衡。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正视犹太人思想中,主要强调我们必须快乐地努力在世界工作。而我们预先悄悄把传道书放在臂弯下、使自己免受某种苦恼,似乎同样真实。’
圣经中有传道书;至少提醒我们人生里欢乐是可能的,那是存在 神赐给我们丰富的生命里的。尽管我们还伴着许多有关今生来世种种生命未解答的问题而活,依然可以欢乐。──《每日研经丛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