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关于中学生对班级责任感的认识的检讨。

答案:3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04-27 16:06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4-27 01:08
关于中学生对班级责任感的认识的检讨。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魅世女王
  • 2021-04-27 01:25
呵呵,最好开一次会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星星坠落
  • 2021-04-27 03:08
个人对班级的建议、认识
  • 2楼网友:摧毁过往
  • 2021-04-27 01:57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因而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而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定要通过班级中的学习、活动来实现,这就首先需要学生具有责任感,能自觉地把自己看做是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翁。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教育形势下,班主任工作显得较以前更为繁忙,除了常规的工作外,还要组织好各种各样、千头万绪的教育活动,就显而易见的每天都要抓纪律、卫生来说,班主任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只要班级中不发生问题便是好的。可很多人在工作中尽心尽力,结果还是今天纪律扣了分,明天卫生被警告,于是又忙于认真查证、批评教育。类似事情发生多了,班主任就没了耐心,动辄狠批一顿,可还是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我们把学生作为单纯管理对象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所致。我们忽视了对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体的认识,忽视了班集体建设与培养每个学生责任感的关系,因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使学生思想上形成一种惯势:值日生是你安排给我的,纪律是你在管我的,活动是你要我参加的……从而不会产生出于“这是我的责任”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就这样,长期以来,学生管理班级的责任感得不到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而班主任整天忙得团团转还是事倍功半——班级管理的实效得不到提高。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呢? 1、利用班队课播下责任感的种子,为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提供力量源泉。责任感这一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要经过一个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的养成的过程。其中,道德认识的启蒙教育是基础。因此进行责任感的理性教育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第一环节。班级管理中责任感的培养,可利用班队活动课,通过讲故事、围绕一件事展开讨论等,从正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责任感,达到激发学生相应情感的目的。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十分注重利用学生身边榜样来使他们感知责任感。如:有同学能认真学习了或能做好值日工作了,就表扬他能对自己负责了;有同学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就表扬他能关心他人了;有同学能捡起地上的废纸,就表扬他有主人翁精神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为集体着想,主动为争取荣誉做贡献。 2、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喜爱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活动既可丰富他们的精彩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许多事实证明,那些肉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鲜奇异、富有浪漫色彩的教育活动,常常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如果整天只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那是培养不出责任感的,只会使学生显得疲疲塌塌,对身边一切事物漠不关心。各类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班级管理中的活动,可设计与责任感有关联的内容,如助残爱心活动、环保活动等。“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强化“对他人负责”、“关心他人”的好行为;设计了“每日孝敬时间”,每天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事情帮着做,强化“对自己负责”,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尽量使他们都来参与活动的设计、准备;在实施的过程中,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从中锻炼才能。如在开展“我是小雷锋”的主题班会前,由班长总负责,各节目自主小组,选专人负责,班主任“只拉弓,不射箭”,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当然,放手不是放任,自主不是自流,在活动中教师还是要起到主导作用,否则就是为活动而活动,失去了作用,而且如果班主任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会使班级出现行为散漫的风气,失去共同奋斗的目标,学生会失去归属感,相互间缺少合作,集体就会名存实亡。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坚持让学生在玩中受教育,在乐中受感染。一个几十个人的班级,仅靠一个班主任、几个任课老师的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领会“我是班级的一员,我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荣誉、成绩是和每个成员息息相关的”,从而主动关心班级的事情,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管理。学生自我管理是一种自觉行为,它的直接动力来源于责任感和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一个有集体责任感的学生,当他领悟到教室整洁对全班同学学习生活都很重要时,他便会自觉主动地讲究卫生,注意不乱扔纸屑等,并要求其他同学也做到。

3、创设一个宽松的教育氛围,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保障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出的一种活泼生动、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和锻炼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温床。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求教师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平时,班主任尽可能鼓励集体活动,显示集体精神,活动中给予学生以客观的表扬或批评。遇事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多和学生商量,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对班级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能产生重要影响,使他们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从而使他们都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人当家作主,个个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这实际上要求班级管理能向民主型发展,采用班主任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方式,把教师的支配性与必要的宽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又不至于迷失方向、缺乏充分的人际合作。

4、要重视班级舆论对责任感培养的作用

班级舆论是反映多数人对某一或某些问题的态度或倾向性,因此它一经形成,就会对每个班级成员都产生世大的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重视班级舆论甚至超过对班主任意见的重视程度。正确的班级舆论能扶持正气,抑制错误码思想,阻止不正确的道德习惯的形成。因此,班主任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过程中,要把引导班级舆论作为把握班集体建设方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这“引导”不是班主任自己的表态管束,而是巧妙地启发和组织学生逐步培养起正确的班组舆论。如抓住学生中发生的的或学生耳闻目睹的典型事例及时进行讲评、讨论,调动学生内心对责任感的积极情感。这样,班级舆论就能不断地朝高层次方向发展,促进责任感的培养。

因此,只有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才会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把班集体建设好。这样,学生既得到理性的责任感教育,又在实践中学会负责,人人为班级管理出力出点子,共同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的集体。这就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使我们教育培养的人成为有责任感的人,今后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