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现在云南彝族婚嫁习俗是怎样的,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16 19:51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10-16 11:42
现在云南彝族婚嫁习俗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10-16 13:17
彝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彝族聚居区的特点,多是大分散小聚居,与其它民族交错混居。 彝族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过去也有一夫多妻的现象,他们的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及自由恋爱相结合。男女青年成婚必须经过几道程序,一是吃小酒,二是八字酒,三是火笼酒,四是搭棚酒。讨亲嫁女习惯由唢呐队伴奏,新娘出嫁习惯唱《哭婚调》《想娘调》,哭毕由哥或舅从厢房背出,婚礼场上他们有相互打花脸逗乐取笑的风俗。 ——无字的情书 香堂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多居住在山区,高寒山区。虽然文化教育比较落后,但他们却有一种不易被外人识破的通讯方式,用不同的物质表示不同的内容,这就是无字的情书。姑娘对小伙子的追求表示同意,就用芭蕉叶包一小疙瘩盐巴托人带给远方的小伙子,小伙子一旦接到盐巴这封无字的情书之后,就可满有把握地带上定婚的礼物到姑娘家吃定婚酒,如姑娘不同意,就用纸或芭蕉叶包一只苍蝇寄给男方。 香堂人表达无字情书的形式,多种多样。当小伙子第一次到姑娘家见面时,姑娘煎鸡蛋或炖鸡蛋招待,表示姑娘对小伙子的冷淡,没有感情,无缘;用葱、蒜炒菜招待,说明姑娘不喜欢,小伙子就不必再提出婚姻、恋爱之类的事,也不必托媒人多费口舌;姑娘煮茴香招待,表明姑娘对婚事不同意,是对男方的明确表态。当小伙子于某日到姑娘家说亲时,姑娘及其家人就会用自家的堂屋门来表示对婚事的赞成与反对,两扇门大开表示父母及姑娘对婚事都喜欢、赞同;只开一扇门,表示姑娘和父母一边同意一边反对,开左边表示父母同意姑娘反对,开右边表示姑娘同意父母反对;两扇门都严严地关着,表示姑娘全家老小都不同意,小伙子对婚姻之事不必再提。这种无字情书的表达方式,只在未确定恋爱关系之前有效,如果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就不表示任何意见。 ——婚礼场 婚礼场上一是擦花脸,擦花脸是香堂人婚礼场上最热烈、最欢乐的一个精彩场面。新郎来迎娶新娘时,伴娘要将事先准备好的染色,出其不意地擦在新郎的脸上、脖子上,而新娘被接到新郎家后,新郎家的几个小伙子也用同样的方式给陪嫁的小姑娘擦花脸,香堂人擦花脸的染料,都是红色的颜料,表示爱情甜密和生活的吉祥如意。 二是送给新郎的礼物。新娘离家出嫁时,要当场送给新郎一床新娘精心制作的背巾,意为以后新郎背娃娃,之后,陪嫁的相帮,捧出一个碗大的饭团,年轻的姑娘、媳妇一拥而上将饭团塞进背巾把背巾牢牢拴在新郎的腰杆上,背巾和大饭团意味着成家立业之后吃穿之事都不用愁。 三是新娘的镜子挂新郎腰。出嫁时姑娘戴镜子,一是照亮前程,二是驱赶邪恶。但彝族支系的香堂人,却有个新奇的礼规,这面陪嫁的镜子不仅新娘戴,有时新郎也可以戴。结婚当天,当新郎领着新娘从厢房走出来时,新娘的妹妹或女伴要趁新郎不注意将小镜子挂到新郎脖子上,挂上去的镜子,新郎无论如何也不能摘下要一直戴到把新娘领进新房为止。香堂姑娘把挎镜子作为衡量新郎是否聪明、机灵的标准,机灵的小伙子是不会容易被别人挎上镜子的。这个时候,新娘就会很自觉地把这面陪嫁的镜子戴到自己的胸前。 彝族人支系多,婚礼习俗形式多样,别具特色,但在许多形式上也是存大同求小异,如吹唢呐接新娘、提亲吃火笼酒、结婚前两天吃压八字酒、正式结婚吃正酒、定情信物“白布毛边底”鞋,新娘出嫁必须哭、吃定亲酒、被背出门的新娘、新娘出嫁前的绝食、新婚之夜的“合门龙”等习俗都与其他民族异曲同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