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顾城《远与近》教学设计

答案:1  悬赏:70  
解决时间 2021-01-12 16:57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01-12 00:21
顾城《远与近》教学设计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1-12 00:47
一、文本解读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是一首表现特定心理和审美情趣而有些朦胧的诗,表达含蓄、精炼,而内容深刻。
第一节,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是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第二节是写“我”的独特感觉。“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从表层形式上看,这种感觉是反常的。因为你、我同处地上,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远与近》只有一个画面;两个层次:看、想(觉得);三个意象:你、我、云。短短的二十七个字,阐述了一种美妙的、常存于我们生活中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哲理。
乍看顾城的《远和近》,有一种特“小儿科”的感觉,甚或觉得荒唐。然而,披文入境,好生玩味,方悟出一种幼稚里的成熟、肤浅下的深刻。
本诗在形式上用半格律体,语言简洁朴实,但在内容上却流露出深沉的感伤情绪。
总之,小诗《远和近》给人一种童话般的美感,深刻地提示了表面悖谬而实际合理的现象。读罢,“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不已。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读成诵。
感知诗中“我”、“你”、“云”的形象。
明确诗词的基本特点,学会阅读分析诗词的方法,着重提高多元解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深思索诗人通过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多元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爱因斯坦吗?他最著名的科学理论是什么?相对论。关于相对论他有一个很幽默、通俗的解释。
(出示幻灯片1)
如果在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觉得只坐了一分钟;相反,如果坐在热火炉上,一分钟就像一个小时。——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幽默说法
可见在时间的长与短上,人的感觉起着重要的作用。时间是如此,其实空间也是这样。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初中学过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你们背背。
(出示幻灯片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为什么远隔天涯却像是近邻一样呢?因为空间的距离并不能阻隔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交流,所以即使远隔十万八千里,也觉得近在咫尺。
可是著名戏剧家曹禺(yú)先生却在他的作品《雷雨》的扉页上写了意思完全不一样的话——“比邻若天涯”。他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回忆《雷雨》。
(出示幻灯片3)
比邻若天涯——曹禺在《雷雨》扉页上写的一句话
(指着剧照)大家看,这是谁?周朴园。这个呢?鲁大海。他们是什么关系?父子,应该很亲近。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呢?面对面,很近。但实际上你们感觉怎样?像仇敌,关系很疏远,难道这不正是“比邻若天涯”吗?
可见不论是时间的长与短,还是空间的远与近,都因人的感受各有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进朦胧诗人顾城的内心世界,看他是如何探求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本导入通过名句、对比的方式,分别展示了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时间长短的通俗例子,表现空间距离远、心理距离近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图画,以及表现空间距离近、心理距离远的《雷雨》剧照,辅以情境、启迪思维、激发兴趣、互动交流。
2、朗诵背诵。
朗诵指导: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yuǎn)
你看云时很近。(jìn)

你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设计意图:从直感上说,这是一首表达“你”与“我”之间特殊感情的诗,两人的关系具有特定性。
首先从建行的特征看,全诗仅6行,其中“你”字单占一行,显然有突出、强调的意思。另外我们知道,在朗读(默读)诗歌时,单占一行的字会引起较长时间的停顿,这种停顿本身也是一种突出、强调:既突出“你”在全诗中的位置,也突出“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其次,全诗6行中,有4行是两两对应的,只在个别地方换字。这使得“你”和“我觉得”两行无形中形成呼应。这种呼应,既是由建行特征引发的读者对诗行排列的视觉感应,也是一种心理暗示:暗示“我”的一切感觉(“觉得”)是以“你”为中心的。如果觉得上述解读比较勉强的话,我们试着重新排列一下诗行:
你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很明显,重新排列诗行后,诗的表义功能没有变化,但“表情”功能则弱化了许多。
因为:(1)取消单独占行后,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心理上,“你”和“我觉得”的呼应关系都不复存在。(2)由于单独占行而在读者那里引起的对“你”,包括对“我觉得”的突出、强调作用也消失了;朗读或默读时的停顿时间自然也缩短了许多。
2、图形表达
用一个几何图形表现你、我、云三者的关系。
设计意图:意象几何学。探讨一个恰当的图形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把语文教学与几何图形联系起来,让学生理清了诗中的人物关系,为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3、帽子过渡
设计意图:插入顾城的帽子,说据说是用半截牛仔裤做的,帽子是自己的家,老呆在家里很安全,生气时可以当烟囱,有人乐意往里放钱也并不太坏——既奇妙,又有趣,自然地引出给诗文造顶帽子(题目)的环节。
4、给诗造“帽”(题目)
假如这诗是你写的,你想用什么做题目?
最后出示顾城《远与近》的题目。
设计意图:自造——合作——阐述。拟题只是一个凭借,目的在于以此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感受诗文,多元解读诗的主旨,并通过交流分享语文学习经验。
因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教育过程》(美)布鲁纳
“诗歌阐释的丰富性,诗歌的诗意是无穷的”
5、想象填词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中添两个词,使所表达再明晰点,把诗的空白填出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用这种方式推敲品析字词的微妙作用。
五、总结归纳
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便是相爱者空间上的距离。虽然远在天涯海角,但却像是就在身旁一样。 “无缘对面不相逢”,这是无缘之人空间上的距离,虽在眼前,却“生生世世不相识”;你和云虽然“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却期待“天上人间会相见”。
纵然千山阻,万水隔,光阴流转千载,也消灭不了这心灵撞击的火花,心灵与心灵在生活中激起的共鸣!远之为远,近之为近,在乎一心。这心,在你,在我,也在他!
附:名句链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而投影到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惊喜,/转瞬间消失了踪影”。——徐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泰戈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情若是久常时,又其在朝朝暮暮?
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缘对面不相逢。
同床异梦。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尽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怀里,天空总是无穷遥远---泰戈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