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大运河的修建对当时百姓的危害

答案:1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01-12 21:23
  • 提问者网友:谁的错
  • 2021-01-12 00:12
大运河的修建对当时百姓的危害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1-12 01:35
隋炀帝甫一登基便开始大兴劳役,不是凿运河就是筑长城,百姓多为役所苦,所以大业六年的时候就开始有农民起义的出现了。而隋炀帝整个大业年间的起义,一一列举下来简直堪称是触目惊心。

隋大业六年(610年)六月 尉文通起义
隋大业六年(610年)十二月 王万昌起义
隋大业六年(610年)瓦岗农民起义
隋大业六年(610年)翟让起义
隋大业七年(611年) 王薄起义
隋大业七年(611年) 刘霸道起义
隋大业七年(611年) 孙安祖起义
隋大业七年(611年) 高土达起义
隋大业七年(611年) 窦建德起义
隋大业七年(611年)张金称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七月 刘元进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 杜伏威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三月 孟海公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 韩相国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九月 彭孝才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 宋子贤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 杜彦冰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正月 李德逸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二月 韩进洛、甄宝车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 白瑜娑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三月 郭方预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三月 孟让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三月 郝孝德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三月至十二年 格谦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八月 陈填、梁慧尚、李三儿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八月 朱燮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八月 管崇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十月 吕明星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十二月 向海明起义
隋大业十年(614年)二月 唐弼起义
隋大业十年(614年)四月 张大彪、宗世模起义
隋大业十年(614年)五月 刘迦论起义
隋大业十年(614年)六月 郑文雅、林宝护起义
隋大业十年(614年)八月 杨公卿起义
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一月 司马长安起义
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一月 刘苗王起义
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一月 王德仁起义
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一月 左孝友起义
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 卢明月起义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正月 颜宣政起义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二月 王须拔、魏刀儿起义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二月 杨仲绪起义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七月 张起绪起义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十月 李子通起义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十月 魏骐驎起义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十二月 敬盘陀、柴保昌起义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十二月朱粲起义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正月 翟松柏起义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二月 卢公暹起义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 孙华起义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八月 赵万海起义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 操师乞、林士弘起义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九月 荔非世雄起义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九月 杜扬州、沈觅敌起义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 徐圆朗起义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 王子英起义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三月 张子路起义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三月 李通德起义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三月 郭子和起义

为什么隋炀帝大业五年至唐高祖武德元年间,短短十七年的时间人口却一下子减少了那么多,这下该明白了吧?沉重的劳役让百姓不堪重负,随之便有农民起义。沉重的赋役与连年的战乱,人口想不迅速减少都不可能!如此视百姓如草芥的统治者又如何不亡?

当然又有人说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也是希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就连唐朝不也因为大运河有所惠及吗?事实上对于隋炀帝来说,功在当代是肯定要的,不然他也不会拼命要求缩短工期加班加点地完成开凿。至于利在千秋,倒也未必。

首先,大运河有利于古代经济发展这一点是没错。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特殊贡献的大运河,是最后成型于元代的京杭大运河而非隋炀帝时代的南北大运河。

杨广的南北大运河:江南河——长江——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河)——淮河——通济渠——洛阳——永济渠——今天津——涿郡
元代的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扬州运河——泗水——济州河——会通河——御河——潞河——通惠河---------元大都

这两条航线一对比便知,两条运河除了江南(运)河似有相似外,其余完全不对路。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始于元朝,至今黄河以南的航段仍在使用。至于隋炀帝开凿的这条南北大运河,则是完全的华而不实,甚至可以说是只为了满足隋炀帝巡行的要求才开凿的。

其次,两条运河唯一相似的路段:江南(运)河系,是“肇自始皇,非始于隋也……炀帝初非创置,不过使宽广耳。” (《镇江府志》》)而且历来江南水流大小、方向不定,经常淤塞,还常有海潮倒灌,河道运输极其不稳定。经唐始,至北宋数百年间,江南运河系统在历代官民苦心经营之下,才从孤立分散的河道逐渐成长为完整而庞大的运河体系。杭州(即余杭)才从隋及之前几乎名不见“史”传的小城镇,逐步发展为中唐的“东南名郡”,再到北宋的“东南第一州”,最后成为南宋的一国之都。历史的稳步进程冷酷地嘲讽了隋炀帝妄想一步登天的荒谬和可悲。

再者,隋炀帝所建运河是否真的有利于唐朝?不提通济渠连年淤塞也罢,仅举一例就可否定杨广的所谓功绩。贞观年间征辽东,李世民任命韦挺,经隋炀帝所通的运河运输军粮等军需物资。不料“漕渠壅塞”,军需供应延误,韦挺因而被罢免,甚为不平。

可见,隋炀帝耗费巨大赔上无数百姓生命而凿成的大运河,其实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讽刺。别说用这条华而不实的大运河来给隋炀帝脸上贴金,怕只怕贴得不过是张锡箔纸。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