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在单位里工作,每天跑腿的事很多,都是杂七杂八的事,让人不胜厌烦,怎样从跑腿的事情里面学到东西啊?

答案:2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10-17 23:40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10-17 07:24
在单位里工作,每天跑腿的事很多,都是杂七杂八的事,让人不胜厌烦,怎样从跑腿的事情里面学到东西啊?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10-17 07:56
给你转2个故事。自己慢慢看。
========================分隔符
当时公司招了大批应届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新新人类。平均年龄25岁。那个新的助理,是经过多次面试后,我亲自招回来的一个女孩。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聪明,性格活泼。私下里我得承认,我招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学里优秀的表现之外,还因为她写了一手漂亮的字。女孩能写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来长发飘飘,多么女性化的一个姑娘,一手字却写的铿锵倜傥,让我对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 ­
手把手的教。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学的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练。跟各位同事也相处的颇融洽。我开始慢慢的给她一些协调的工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让她尝试着去处理。 ­
­
开始经常出错。她很紧张,来找我谈。我告诉她:错了没关系,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问题了,来问我,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办。仍然错。又来找我,这次谈的比较深入,她的困惑是,为什么总是让她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我当时问她:什么叫做不琐碎的工作呢? ­
她答不上来,想了半天,跟我说:我总觉得,我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我还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次谈话,进行了1小时。我知道,我说的话,她没听进去多少。后来我说,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先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发生。然后循序渐进罢。 ­
­
半年以后,她来找我,第一次提出辞职。我推掉了约会,跟她谈辞职的问题。问起辞职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却每天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成就感。我又问她:你觉得,在你现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的最浪费你的时间精力的工作,是什么?她马上答我:帮您贴发票,然后报销,然后到财务去走流程,然后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
­
我笑着问她: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了吧?通过这件事儿,你总结出了一些什么信息? ­
­
她呆了半天,答我: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不就行了呗,能有什么信息? ­
­
我说,我来跟你讲讲,当年我的做法吧:9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被调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跟你现在做的一样,帮总经理报销他所有的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你你刚才说的,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
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和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它们涉及到了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于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所有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等记录下来。 ­
我起初建立这个表格的目的很简单,我是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同时万一我的上司有情况来询问我的时候,我会有准确的数据告诉他。通过这样的一份数据统计,渐渐的我发现了一些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样的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总经理的公共关系常规和非常规的处理方式。等等等等。 ­
当我的上级发现,他布置工作给我的时候,我会处理的很妥贴。有一些信息是他根本没有告诉我的,我也能及时准确的处理。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 ­
渐渐的,他基于这种良性积累,越来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渐渐的,一种信任和默契就此产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好用的助理。 ­
­
说完这些长篇大论,我看着这个姑娘,她愣愣的看着我。我跟她直言: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用心。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她不出声。但是收回了辞职报告。 ­
­
又坚持了3个月,她还是辞职了。这次我没有留她。让她走了。 ­
后来她经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诉我她的新工作的情况。一年内,她换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坚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说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05年的时候,她又一次辞职了。很苦恼,跑来找我,要跟我吃饭。我请她去写字楼后面的商场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忽然跟我说: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
­
所谓的职业生涯,其实你很难预测到你将来真正要从事什么工作,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有关。大多数人,很有可能将来所作的工作,跟他当初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从22岁大学毕业在26岁之间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学会了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
­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你的踏实,聪明,和细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就会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说三句话甚至半小时交待一个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这是作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
­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多的学习机会,人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
­
一个新手,大多数新手,在这四年里,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这四年的经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轻时走弯路,很多人觉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工作,循序渐进的、隐约的,成为今后发展的分水岭。 ­
­
漫不经心的对待基层工作的最大的损失,就是将看似简单的事物性处理方式,分界成为长远发展的能力问题。 ­
­
聪明的人,总是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时间长了,他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普通的人,总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运。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会讨领导欢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响心态。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是这种情况。 ­
­
工作需要一个聪明人,工作其实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在聪明和踏实之间,我更愿意选择后者。 ­
­
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 ­
这是无意间在同学空间看到的一篇文章,觉得说的很好。就COPY 了过来。描述的都是现代社会新人对工作的态度,或者心理。包括我自己在内,看着看着孔乙己的感觉就出来了。如果想向前迈进,不要觉得是大才小用了自己,也不要去计较,更不要去嫉妒。请放下心里的疙瘩,用心的做吧
========================分隔符
昨天明先生打电话问我中国笔记本和台式机市场的一些问题,于是我用内行的专业词汇跟外行的他显摆了半天,临了他说:“你不像刚毕业一年多的啊,很熟练啊。你跟谁学的?”
哇哦,我跟我老板学的。

大三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除了在办公室里闷头干活,什么事儿都做不了。比如媒体打电话来问产品信息,我连产品型号都分不清;媒体提意见,我只能点头说是;客户提要求,我说好的我马上做;供应商一反对我们的意见我说那好吧,就照你说的做。总之就是所有的交流到我这就嘎一声戛然而止了,然后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苦干,干到山无棱天地合的境界。我清楚的意识到,我是真的没有话跟你们讲啊。虽然我能和同学扯的天昏地暗,虽然我在聚会上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但是在职场,我做不到了。我所有的语言能力化为零,甚至于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更无力显摆我出色的中文语言功底。每次和老板见媒体、见供应商,如果我单独在场,场面极其尴尬,说几句寒暄的话就冷场了,还说点啥呢。惆怅啊。老板以来就场面不同的,气氛热烈,问答环节环环相扣,我就如同摆设一般可以退出会议室了。几个回合下来,我都懒得去会议室见人了,反正我没什么说的嘛。

某天看唐骏的自传,看到一点说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要先想一想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对照老板的想想差距在哪里,思维方式不同?阅历不同?抑或其他什么,他说这叫“跟着老板学管理”。

我眼前一亮,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会议室会面中,而这一次我的主要任务是洗耳恭听老板是怎么对应对方说出来的每一句话的。每次对方说一句话,我先迅速的想一下如果是我会怎么回应,然后听老板说出来他的回答,互相对比,发现差异和不同。渐渐的我发现原来这个这个问题的回应切入点可以在这个数据上,那个问题可以那样来反问才不会被忽悠,而另一个不合理的要求可以这样礼貌而和谐的回应。寒暄的话可以这样讲,换名片时候该讲什么,离开的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会不失礼节。换了一个角度去工作,感觉好像到了一个新世界,新鲜感不断涌现,顿时觉得我以前那叫单项思考,而现在的才能双向对流起来,两个字“新鲜”!

当我再遇到单独接应客人的时候,我先学着老板的样子,说同样的话,回应同样的语言,并同时在工作中积累自己的阅历和学识。现在无论是电话还是面对面,我可以轻松的融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恰到好处的找到合适的话题切入点,在关键的地方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每次主宾双方讨论热烈,形成友好洽谈的局面,并就不同问题表达观点,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结束交流,共创美好和谐的新局面。

去年1月开始做打印机的时候,面对生疏的客户产品和陌生的新世界,便用这种方法开始跟着老板学管理,无论是讲话还是日常事务的处理。六月的某一天给某个媒体打电话,他似乎在电话里什么都没说,只在最后说了一句:“你没事吧,半年时间,你像换了一个人。”因为我换了一种思维上职场。

总是收到网友的来信,说工作如何的不顺心,自己如何的不擅长,似乎所有的人都进了错误的公司和错误的办公室,跟了错误的领导。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任何工作都可以学到东西,而学东西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换个角度上职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进步,什么叫收获,那种大脑里强烈的对比反应而升华出的新智慧会给你一个不同往昔的新鲜印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10-17 08:59
给你转2个故事。自己慢慢看。 ========================分隔符 当时公司招了大批应届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新新人类。平均年龄25岁。那个新的助理,是经过多次面试后,我亲自招回来的一个女孩。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聪明,性格活泼。私下里我得承认,我招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学里优秀的表现之外,还因为她写了一手漂亮的字。女孩能写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来长发飘飘,多么女性化的一个姑娘,一手字却写的铿锵倜傥,让我对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 ­ 手把手的教。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学的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练。跟各位同事也相处的颇融洽。我开始慢慢的给她一些协调的工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让她尝试着去处理。 ­ ­ 开始经常出错。她很紧张,来找我谈。我告诉她:错了没关系,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问题了,来问我,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办。仍然错。又来找我,这次谈的比较深入,她的困惑是,为什么总是让她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我当时问她:什么叫做不琐碎的工作呢? ­ 她答不上来,想了半天,跟我说:我总觉得,我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我还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次谈话,进行了1小时。我知道,我说的话,她没听进去多少。后来我说,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先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发生。然后循序渐进罢。 ­ ­ 半年以后,她来找我,第一次提出辞职。我推掉了约会,跟她谈辞职的问题。问起辞职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却每天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成就感。我又问她:你觉得,在你现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的最浪费你的时间精力的工作,是什么?她马上答我:帮您贴发票,然后报销,然后到财务去走流程,然后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 ­ 我笑着问她: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了吧?通过这件事儿,你总结出了一些什么信息? ­ ­ 她呆了半天,答我: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不就行了呗,能有什么信息? ­ ­ 我说,我来跟你讲讲,当年我的做法吧:9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被调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跟你现在做的一样,帮总经理报销他所有的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你你刚才说的,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 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和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它们涉及到了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于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所有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等记录下来。 ­ 我起初建立这个表格的目的很简单,我是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同时万一我的上司有情况来询问我的时候,我会有准确的数据告诉他。通过这样的一份数据统计,渐渐的我发现了一些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样的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总经理的公共关系常规和非常规的处理方式。等等等等。 ­ 当我的上级发现,他布置工作给我的时候,我会处理的很妥贴。有一些信息是他根本没有告诉我的,我也能及时准确的处理。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 ­ 渐渐的,他基于这种良性积累,越来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渐渐的,一种信任和默契就此产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好用的助理。 ­ ­ 说完这些长篇大论,我看着这个姑娘,她愣愣的看着我。我跟她直言: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用心。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她不出声。但是收回了辞职报告。 ­ ­ 又坚持了3个月,她还是辞职了。这次我没有留她。让她走了。 ­ 后来她经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诉我她的新工作的情况。一年内,她换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坚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说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05年的时候,她又一次辞职了。很苦恼,跑来找我,要跟我吃饭。我请她去写字楼后面的商场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忽然跟我说: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 ­ 所谓的职业生涯,其实你很难预测到你将来真正要从事什么工作,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有关。大多数人,很有可能将来所作的工作,跟他当初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从22岁大学毕业在26岁之间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学会了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 ­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你的踏实,聪明,和细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就会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说三句话甚至半小时交待一个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这是作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 ­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多的学习机会,人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 ­ 一个新手,大多数新手,在这四年里,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这四年的经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轻时走弯路,很多人觉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工作,循序渐进的、隐约的,成为今后发展的分水岭。 ­ ­ 漫不经心的对待基层工作的最大的损失,就是将看似简单的事物性处理方式,分界成为长远发展的能力问题。 ­ ­ 聪明的人,总是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时间长了,他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普通的人,总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运。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会讨领导欢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响心态。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是这种情况。 ­ ­ 工作需要一个聪明人,工作其实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在聪明和踏实之间,我更愿意选择后者。 ­ ­ 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 ­ 这是无意间在同学空间看到的一篇文章,觉得说的很好。就COPY 了过来。描述的都是现代社会新人对工作的态度,或者心理。包括我自己在内,看着看着孔乙己的感觉就出来了。如果想向前迈进,不要觉得是大才小用了自己,也不要去计较,更不要去嫉妒。请放下心里的疙瘩,用心的做吧 ========================分隔符 昨天明先生打电话问我中国笔记本和台式机市场的一些问题,于是我用内行的专业词汇跟外行的他显摆了半天,临了他说:“你不像刚毕业一年多的啊,很熟练啊。你跟谁学的?” 哇哦,我跟我老板学的。 大三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除了在办公室里闷头干活,什么事儿都做不了。比如媒体打电话来问产品信息,我连产品型号都分不清;媒体提意见,我只能点头说是;客户提要求,我说好的我马上做;供应商一反对我们的意见我说那好吧,就照你说的做。总之就是所有的交流到我这就嘎一声戛然而止了,然后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苦干,干到山无棱天地合的境界。我清楚的意识到,我是真的没有话跟你们讲啊。虽然我能和同学扯的天昏地暗,虽然我在聚会上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但是在职场,我做不到了。我所有的语言能力化为零,甚至于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更无力显摆我出色的中文语言功底。每次和老板见媒体、见供应商,如果我单独在场,场面极其尴尬,说几句寒暄的话就冷场了,还说点啥呢。惆怅啊。老板以来就场面不同的,气氛热烈,问答环节环环相扣,我就如同摆设一般可以退出会议室了。几个回合下来,我都懒得去会议室见人了,反正我没什么说的嘛。 某天看唐骏的自传,看到一点说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要先想一想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对照老板的想想差距在哪里,思维方式不同?阅历不同?抑或其他什么,他说这叫“跟着老板学管理”。 我眼前一亮,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会议室会面中,而这一次我的主要任务是洗耳恭听老板是怎么对应对方说出来的每一句话的。每次对方说一句话,我先迅速的想一下如果是我会怎么回应,然后听老板说出来他的回答,互相对比,发现差异和不同。渐渐的我发现原来这个这个问题的回应切入点可以在这个数据上,那个问题可以那样来反问才不会被忽悠,而另一个不合理的要求可以这样礼貌而和谐的回应。寒暄的话可以这样讲,换名片时候该讲什么,离开的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会不失礼节。换了一个角度去工作,感觉好像到了一个新世界,新鲜感不断涌现,顿时觉得我以前那叫单项思考,而现在的才能双向对流起来,两个字“新鲜”! 当我再遇到单独接应客人的时候,我先学着老板的样子,说同样的话,回应同样的语言,并同时在工作中积累自己的阅历和学识。现在无论是电话还是面对面,我可以轻松的融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恰到好处的找到合适的话题切入点,在关键的地方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每次主宾双方讨论热烈,形成友好洽谈的局面,并就不同问题表达观点,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结束交流,共创美好和谐的新局面。 去年1月开始做打印机的时候,面对生疏的客户产品和陌生的新世界,便用这种方法开始跟着老板学管理,无论是讲话还是日常事务的处理。六月的某一天给某个媒体打电话,他似乎在电话里什么都没说,只在最后说了一句:“你没事吧,半年时间,你像换了一个人。”因为我换了一种思维上职场。 总是收到网友的来信,说工作如何的不顺心,自己如何的不擅长,似乎所有的人都进了错误的公司和错误的办公室,跟了错误的领导。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任何工作都可以学到东西,而学东西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换个角度上职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进步,什么叫收获,那种大脑里强烈的对比反应而升华出的新智慧会给你一个不同往昔的新鲜印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