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2009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能是多少?????

答案:2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18 06:57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10-17 10:05
2009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能是多少?????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10-17 11:43
当国内的多晶硅之战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盛宴却已悄然开席。作为光伏发电领域里的两大主力“健将”,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似乎拉开了一场争霸赛。
薄膜电池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层薄膜制备成太阳能电池,其用硅量极少,更容易降低成本,同时它既是一种高效能源产品,又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更容易与建筑完美结合。在国际市场硅原材料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薄膜太阳电池已成为国际光伏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
目前已经能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薄膜电池主要有3种: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CdTe)。
薄膜太阳能电池虽然早已出现,但由于光电转换效率低、衰减率(光致衰退率)较高等问题,前些年未引起业界的足够关注,市场占有率很低。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电转换效率得到迅速提高,现在比2年以前约提升了30%-40%,虽然仍然与晶体硅电池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其用料少、工艺简单、能耗低,成本有一定优势,越来越被业界所接受。因此近3年来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3,436MW,较2006年增长了56%,中国厂商2007年市占率由2006年的20%提升至35%,而日本厂商市占率则由2006年的39%下滑至26%,日本厂商市占率下滑除了受到上游硅料供应吃紧及日本本土市场光伏系统装置容量下降等因素影响之外,日系厂商开始布局下一世代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2007年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包括a-Si、μc-Si、CdTe、CIGS等技术)增速持续超越整体产业,2007年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00MW,较06年的181MW大幅增长了120%,2007年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占率由2006年的8.2%提升至2007年的12%,而2008年已达到15%-20%。在薄膜太阳能电池透过电池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大面积生产的成本优势,其市占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与此相应,继太阳能组件热、多晶硅热之后,薄膜电池又成为国内光伏领域新的投资热点。
与晶体硅电池相比,薄膜电池的成本下降潜力要大得多,这主要得益于薄膜电池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薄膜太阳能预计未来的产能可能会达到整个太阳能行业的20%,而2007年只有7.6%,可见这当中的空间。薄膜太阳能就是要做得薄,要提高性能指标,有很多物理方法,比如说离子束方法沉积纳米晶硅薄膜这种工艺,如果国内企业能够在这些方法上面有所提升,将会非常有前景。
中国投资资讯网2009-2012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10-17 12:53
“人造月亮”将在下世纪初挂起   1999年2月5日,俄罗斯“进步M-40”货运飞船再入大气层。不过这次与它一起被烧毁的除了从“和平”号空间站上带回的垃圾外,还有未能按计划展开的代号为“旗帜2.5”的“人造月亮”。莫斯科航天指挥中心内气氛压抑,参与旗帜计划的专家们无奈地吞咽着失败的苦酒。世界各地的人们也不禁发出了遗憾的叹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月4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根据俄罗斯航天局的安排,“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一次别具一格的“人造月亮”实验,实验的代号为“旗帜2.5”。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控太阳能反射装置,如果一切顺利,“和平”号上的宇航员可以控制反射镜的姿态,使反射的太阳光固定在某一特定地球区域,太阳的光芒会24小时照射大地,实现人们心中“太阳永远不落”的愿望。   中午时分,装载着太阳能反射装置的“进步M-40”货运飞船遵照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脱离“和平”号空间站。经过几次机动,飞船飞到了距“和平”号400米的位置。在“和平”号上两名宇航员(帕达尔卡和阿夫杰耶夫)的操纵下,飞船对接口上的太阳反射镜开始旋转并试图借离心力展开。然而仅1分钟后,“进步”号的天线突然莫名其妙地打开,钩住了25米长的太阳能帆板,宇航员们试图晃动这些反射镜使其松动,但未能奏效。第2天,又进行了一次尝试,仍以失败告终。无论地面指挥人员,还是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都一筹莫展。俄罗斯航天部门会商后认为,实验继续下去已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货运飞船长时间在“和平”号空间站附近飞行,对“和平”号的安全有威胁,因此决定终结实验,便发出指令,于是货运飞船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人们翘首以盼的“人造月亮”旗帜,未能扬起便飘然落下。   而按原计划,在宇航员指挥下,8个如同花瓣一样的镜面将在太空缓缓打开。这8块花瓣的框架是用特制的高强度超轻型塑料做成的,表面镀有反光度极强的铝薄膜。这个直径达25米的“人造月亮”的总重量只有4千克不到。如果能部署成功的话,俄罗斯、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几乎所有“和平”号空间站运行轨道经过的国家都会陆续出现一束自太空投下的太阳光。光束的直径在地面为5~7千米。夜色中,这束“太阳光”将比月光强5~10倍,街头的人们可以看书、下棋等。“人造月亮”原定绕地球运行16周,历时约24小时,然后随装满“和平”号空间站垃圾的“进步”号飞船返回地面。   反射阳光造福人类这个想法,最早出现在美国提出的哥伦布500计划中。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制造利用太阳风推力作为动力的太阳帆船,以凭借太阳风的推力在几年内经月球飞抵火星。俄罗斯、日本和法国等国都对太阳帆船方案有很大兴趣,纷纷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俄罗斯主持研制太阳帆船工作的著名设计师弗拉基米尔·瑟罗米亚特尼科夫突发奇想,想出了利用超薄反射膜制造太空照明系统的高招。这一系统首先可以解决俄罗斯高纬度地区的照明问题,这些地区每年都有长夜难明的极夜时期,渴望光明的人们深受其苦。此外,太空反射镜还可以用来照亮发生地震或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地区,使救援工作在夜间也能进行。由于太空反射镜在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同时,并没有给地球环境带来诸如二氧化碳之类的污染物,所以它称得上是一种环保型能源,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值得大力提倡。但也有少数人对此提出了异议,生物学家担心它会改变地球某些区域的生物模式;天文学者则为它可能会影响天文观测而强烈反对。但俄罗斯科学家们认为“人造月亮”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于是实施了代号为“旗帜”的一系列计划。   1993年2月4日,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就曾利用“进步”号货运飞船进行过一次代号为“旗帜2”号的“人造月亮”实验,在太空展开了人类第一个太阳帆。实验获得了极大成功。   “旗帜2”号阳光反射镜装在一个镜包中,由8瓣厚度仅有5微米的超薄镀膜铝片组成,镜瓣之间由32根线连接。镜包安装在“进步M-15”货运飞船上。飞船脱离空间站到达指定位置后,“和平”号上的宇航员发出指令,镜包打开,“旗帜2”依靠自身放置产生的离心力舒展开来,成为一轮“人造月亮”。这个“月亮”直径为20米,地面光斑直径4000米。当它运行到西欧上空时,恰好是后半夜,它大方地向地面射去了第一缕阳光。可惜由于云层太厚,人们未能详细观察这一不同寻常现象。但很多人都说曾看到一束光亮。试验结束后,反射装置与“进步”号飞船分离。在加拿大的晴朗夜空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天空中“飘扬”的“旗帜2”号,有人还拍下了照片。在此之前,俄罗斯还进行了“旗帜1”号阳光反射镜的地面工程实验。俄罗斯科学家追求光明的努力天地可鉴。   俄罗斯科学家辛苦筹备了五六年的“旗帜2.5”阳光反射实验失败了,这将使空间照明系统的研制进程大大受挫。实际上,与“旗帜2”实验相比,“旗帜2.5”阳光反射实验无论是试验方法,还是光线反射仪本身的结构,都有了很大改进。俄罗斯科学家表示近期将不会进行类似的“人造月亮”实验。但这并不等于俄罗斯放弃了在太空照明系统方面的研究。有消息说,俄罗斯打算在“旗帜3”计划中研制直径达70米的太阳反射镜,并有望于下世纪初试飞。还有人预计,2008年到2010年间可能会在建成的国际空间站上装配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太阳帆。装配完毕后,太阳帆将在轨道拖缆的帮助下进入北半球。到2015年可能建造一个由3~4个这样的太阳反射镜组成的空间照明系统,使长期渴望光明的高纬度地区洒满阳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