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鲁山山行 诗意

答案:1  悬赏:80  
解决时间 2021-10-17 16:33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10-17 04:04
鲁山山行 诗意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猎心人
  • 2021-10-17 05:10
本篇是梅尧臣的写景名篇,作于康定元年(1040),即诗人任襄城县知县期间,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表现的是诗人喜欢游历山水的"野情"。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这一联的意思是说,绵延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景象十分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大自然的情趣。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其中开篇第一句就表明了诗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之情,而第二句则交代了喜爱的原因。按常规语言习惯,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诗人感到恰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而这里倒过来写,显然是另有用意。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这第二联是在集中笔墨写"山行",第一句承接上联"千山"写"好峰随处改",第二句扣题目"山行",写诗人独自在山中游览的感受。"好峰随处改,"即随便走到一处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观,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移步换形,每向前走一段路,换一个角度,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处截然不同的峻岭奇峰,所以说"好峰随处改"。这个"改"字用的得妙,"好峰"之所以"改",是因为"行",揭示了题目中的"山行"的内涵。这是写的山,而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则是另一番境界,"幽径"是说蜿蜒曲折,深邃幽静;"独行迷"是说一个人行走其间,沉迷于幽静,流连于深邃,不知不觉迷失了来路,迷失了方向,不知自己走到什么地方去了。这里反映了诗人独自游山的真是体验。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此联与上一联有所不同,写的是动态景物,同时也通过动态景物的描写告诉了我们诗人"山行"的季节时令,即"霜落"、"林空"皆点明季节是在深秋,深秋寒凉才会有"霜落",树叶落尽才会显得"林空"。再进一步看诗句内部的联系,"霜落"熊才能"升树",否则是不易爬上去的;"林空"才能轻易看见"鹿饮溪",否则浓密的树荫会障你的眼。"熊升树"写出了艳阳已高照,山间变得温馨明媚了;"鹿饮溪"写出了林间的空旷,也写出了安逸与恬静。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这最后两句是写人家的所在,也是写诗人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诗人游历于奇峰峻岭之间,流连于幽深宁静的小路之上,不免要在心里产生遇到人家的渴望,可是人家又在哪里呢?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白云缭绕的群山深处远远地传来了一声鸡鸣,骤然解开的诗人心中的焦虑和疑团。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情因景生,景随"行"移,以典型的景物衬托出了诗人的"野情"。另外,作品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空旷寂静的山林,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鲜活动人的画面。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至、空旷幽静的境界,尤其"云外一声鸡",给人留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