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摄影要注意角度问题吗?

答案:1  悬赏:70  
解决时间 2021-10-18 06:52
  • 提问者网友:萌卜娃娃
  • 2021-10-17 09:17
摄影要注意角度问题吗?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归鹤鸣
  • 2021-10-17 09:47
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内涵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水平方向拍摄)、仰摄(由下往上拍摄)、俯摄(由上往下拍摄)。

水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由下往上拍摄

  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同一种事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拍摄人物的近距离特写画面时,拍摄角度的不同,可以替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大的变化。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摄,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会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现出来。如果把摄像机架得够低,镜头更为朝上,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甚至主角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头,表现地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

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如果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手法,从而达到不凡的视觉效果。

从上往下拍摄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用来显示某个场景。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

  如果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给人以辽阔宽广的感觉。采用高机位,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有时可以使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化。

  同仰摄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

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

人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如: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降低高度(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摄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摄,这样才符合常理。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
继续追问: 如果想照面部的特写,或是照风景,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补充回答: 1、头部和身体忌成一条直线
两者若成一条直线,难免会有呆板之感。因此,当身体正面朝向镜头时,头部应该稍微向左或是向右转一些,照片就会显得优雅而生动;同样道理,当被摄者的眼睛正对镜头时,让身体转成一定的角度,会使画面显得生气和动势,并能增加立体感。



2、双臂和双腿忌平行

无论被摄者是持坐姿或是站姿,千万不要让双臂或双腿呈平行状,因为这样会让人有僵硬、机械之感。妥当的做法可以是一曲一直或两者构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能既造成动感,姿势又富于变化



3、尽量让体型曲线分明

对于女性被摄者来说,表现其富于魅力的曲线是很有必要的。通常的做法是让人物的一条腿实际上支撑全身的重量,另外一条腿稍微抬高些并靠着站立的的那条腿,臂部要转过来,以显示其最窄的一面,胸部则通过腰部的曲线,尽量显示其高耸和丰硕感。同时,人物的一只手可以摆在臀部,以便给画面提供必要的宽度。



4、镜头宜远不宜近

一般来说,拍人像照,距离远些总比近些好。因为当镜头(尤其是短焦距的镜头)离被摄者很近时,会出现畸变现象。因此,摄影时应选择合适焦距的镜头,并让镜头和被摄者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实践我们知道,若是使用标准镜头拍摄人物头像,最佳距离应在6---8英尺之间;拍胸像则应在8---9英尺之间;拍全身像,以13---22英尺之间为宜

5、坐姿忌陷

表现被摄者坐姿时,不要让其象平常一样将整个身体坐进椅子。如果这样,她的大腿就会呈现休息的状态,以至于腿上端多脂肪的部分隆起,使腿部显得粗苯。正确的做法是让其身体向前移,靠近椅边坐着,并保持挺胸收腹,这样可以避免肩垂肚凸的现象。

6、表现好手姿

被摄者的手在画面中的比例不大,但若摆放不当,将会破坏画面的整体美。拍摄时要注意手部的完整,不要使其产生变形、折断、残缺的感觉。如手叉腰或放到口袋里时,要露处部分手指,以免给人以截断的印象。



风景人像照片
结合风景拍摄的人像称为风景人像照片,属于人像摄影的一个品种。若以表现景物为主,人在画面上显得很小,成了风景的陪衬,就属风光摄影了。所以,拍摄风景人像,无论留影纪念还是摄影创作,如果把人拍得远而小,虽见身影但难辨容颜,就可能严重影响留影效果或神形表现,因此应近些拍摄,把人拍得大些才好。
所以我们拍摄时应注意画面的比例,一般来说,全身像相当于边高的1/2-3/4,大半身像相当于边高的2/3-3/4,半身像相当于边高的3/5甚至4/5(拍摄半身照片时强烈建议大家使被摄人的眼睛处于离画面顶端下方1/3处)。不管怎么样,人的头顶离画面上边应有适量的空间,以看上去协调并有一定的舒适感为宜,不能给人一种压抑感。
二、风光摄影
首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所要拍摄的对象是什么,我们要表现的是什么,然后再按我们的拍摄意图去构图。画面构图除了特殊需要以外,一般应保持平衡,否则就会偏重或形成不稳定感。或者虽不平衡对等,但视觉上要觉得平衡,左右并不偏重。为了使画面平衡,除了采取对称式构图、或者通过画面透视的杠杆作用进行布局外,还可以借助视觉心理的杠杆感、稳定感——一两压千斤布局取得均衡。比如,画面的左半部是一座高耸的山峰,画面右下部是水面,上部是天空,由于景物及其影调存在强烈的对比,画面显得左重右轻,构图很不和谐。假设在画面右下部的水面有一只帆影,或者在画面右上部的天空人一只飞鹰,帆影或飞鹰即使很远很小,与高山相比微不足道,但画面左部高山的偏重感就会消失,整个画面的构图就显得均衡。
再如,画面右上部是一幢楼房或一座高耸的山峰,画面左下部是一片广阔的绿地,这样的画面显然头重(右上重)脚轻(左下轻),显得不平衡。假若适当选择取景角度,表现出绿地上的一群牛羊或一群在草地上玩耍的儿童,尽管牛羊和儿童本身并不能与楼房取得实质上的平衡,但由于与实物对应布局,就具有均衡构图的相当分量,使画面看起来并不见得左轻右重,从而取得了视觉上的平衡。
构图时保持平衡的同时,还要注意画面的反差。有时,在我们要拍的景物中,一部分亮度很大,一部分亮度很小(很暗),会让相机的测光系统顾此失彼:如果按亮部曝光,暗部就会一片漆黑,毫无层次;如果按暗部曝光,亮部就会白茫茫一片,失去了细节。在处理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胶片的感光特性:每一种胶片都有一个曝光宽容度,即允许曝光过量多少或曝光不足多少,对一般的日光型胶片而言,可以曝光过量3级,但只能曝光不足1级。超过了这个限度,所拍摄的景物就会失去层次。所以,当我们遇到景物反差很大的情况时,我们就要尽可能照顾暗部,即我们先按亮部测光,然后在测光的基础上,增加2-3级曝光量进行曝光,这样,亮部虽然曝光有些过量,但已照顾到了暗部,使暗部的层次大大地丰富了,而亮部的层次虽有所损失,但还有相当的层次,还不至于影响到整个画面。
此外,构图时还要注意景深的控制。比如,我们的拍摄对象是一朵洁白的莲花,那么,我们就应该使用大光圈,以获得小的景深,使莲花前后的景物虚化,以突出主体(莲花),如果我们拍摄的是山水风光,则就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的景深,这样才能突出山水的秀美。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千万不要图省事而不使用三角架。使用或不使用三角架有时甚至会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特别是在使用长焦镜头时),因为一幅好的作品一般都要作放大处理,轻微的抖动在小幅照片中或许看不出来,但一经放大,抖动的痕迹就会显露无遗。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三角架+快门线。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