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在宜春铜鼓有哪些姓氏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13 05:09
  • 提问者网友:树红树绿
  • 2021-10-12 21:33
在宜春铜鼓有哪些姓氏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等灯
  • 2021-10-12 21:55
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他们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客家人分布于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据估计,现在全球约有客客人五千万以上。赣南、粤东、闽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赣南又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这里的18个县市,除章贡区和信丰嘉定以及其他少数居民点的世居居民外,其余都属客家方言区。全市客家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也就是700万以上。 1、赣南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 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一个从赣南到闽西到粤东再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从地理上和史实上看,赣南是客家大本营地区接受北方汉民族南迁的第一站。很多客家姓氏源流资料也昭示,他们的祖先在赣南繁衍生息了若干代,后来才进一步往闽西、粤东迁移的。中国历史上共有过五次人口的大迁移,第一次是两晋时期五胡乱华,中原许多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第二次是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的。安史之乱,特别是唐朝末黄巢农民起义,北方地区长期战乱,而赣闽粤三角区相对安宁,于是大批避乱汉民迁居到这里,成为第一批“客家先民”;第三次是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朝廷南迁,一批批的汉民迁来赣闽粤三角区,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与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血缘上和经济文化上的交融,最终形成客家民系;第四次是明末清初,赣南由于受满族铁蹄的蹂躏,后来又发生瘟疫,人口锐减。而此时闽西和粤东由于人口膨胀,加上清初为对付郑成功反清起义,颁布“迁海令”,封锁了沿海地区,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人口与土地的再分配形成尖锐的矛盾,于是一部分客民只好携家出走,另谋出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回迁到赣南,与世居赣南的客家交错杂居在一起,从而最终奠定了赣南居民的现代格局。从赣南各县市姓氏源流资料来看,河东片唐朝宋以来世居姓氏较多,以宁都、石城为代表,河西片明末清初回迁姓氏居多,有的县占百分之六、七十。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赣南后,再循着北上至赣中之吉安,赣西之安福、宜春、萍乡、万载及湖南之醴陵、浏阳、平江,至赣东之铜鼓修水等县,大大扩展了客家人的分布区域。因而,赣南在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五次是近代由于连年的战争,不少客家人从粤东闽西一带迁至沿海,有的移居海外,谋取生路。这部分人不少成为客家中的富人。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一个说法,比较贴近实际:客家民系,形成于赣南,成长于闽西,成熟于梅州,发展于海外。 2、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与传统 什么叫客家文化?概括地说,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她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与闽西、粤东相比之下,赣南客家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厚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包括历史文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等方方面面。 什么叫客家文化?概括地说,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她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与闽西、粤东相比之下,赣南客家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厚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包括历史文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等方方面面。赣南客家人在开发与建设赣南的历程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留存于赣南各地的丰富的历史文物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客家人佛、道、儒三教都信,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祠堂及族谱很能反映其宗教文化。祠堂是过去客家人宗族兴盛和崇祖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每个自然村落的姓氏都有祠堂。有的姓氏除建有总祠外,还建有分祠、支祠,如宁都县洛口乡南岭村卢氏就有一个总祠,四个分祠和两个支祠;上犹县营前镇压黄氏除有总祠外,还建有四个分祠。赣南各地现存明清时期的祠堂不少,如赣县夏府村的戚氏宗祠,宁都洛口乡灵村的丘氏宗祠,南康凤岗的董氏祠堂等等就是代表。这些祠堂不仅规模宏伟,建筑风格别致,而且文化内蕴深厚,是我们研究古代家庭文化的最好的实物资料,同时又是海内外客家后裔寻根问祖的精神载体。谱籍资料则是研究客家历史的最重要的史料依据。客家人的谱籍经“十年浩劫”,虽多有遗失,但因客家人对族谱爱护有加,保存不少。正因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