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为什么会得淋巴结核?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16 23:53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10-16 09:58
为什么会得淋巴结核?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荒野風
  • 2021-10-16 11:07
淋巴结核 【概述】 淋巴结核,亦称瘰疬性皮肤结核,是一种皮肤结核。常因淋巴结结核、骨结核或关节结核继发而来。初起为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坏死,最后破溃形成溃疡或瘘管,排出干酪样稀薄脓液。本病,现代西医学虽可用抗结核药物等法治疗,但疗程漫长,迁延难愈。 现代针灸治疗淋巴结核,始于本世纪20年代[1],亦使用灸法。自50年代起报道迅速增加,早期采用火针、针挑法、截根术等法,以截根术较为盛行,有人曾对133例用此法治疗之患者,作为期2年另4个月的随访,发现远期效果明显[2]。近年来,加然抗结核药物已广泛应用,但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并未见减少,穴位刺激方法亦有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王乐亭老中医,用6寸金针为主,辅助火针和灸肘尖之法,治疗淋巴结核效果明显[3],说明对传统方法的挖掘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据多年来治疗例数在100以上的临床文章统计,在3488例中,其总有效率在83.6~100%之间。 【治疗】 挑治 (一)取穴 主穴: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督俞、膈俞、三焦俞、肾俞、厥阴俞。 配穴:天井、肩井、臂3、气海、缺盆、少海、极泉。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1穴(双侧),配穴据不同发病部位酌选。操作方法有两种。一为划拨挑刺法:令病人取俯 式坐位,常规消毒,以2%普鲁卡因溶液作穴位局麻,取消毒三棱针,刺2~5厘米深,在感觉达到肌膜层时,将三棱针上下划拨3~5次或更多些,划拨幅度0.5~1.0厘米,患者应感到麻木或轻微疼痛,随即起针,在针眼上敷以消毒纱布并固定。此法适于本病结节型早期。二为切割挑刺法:穴位消毒局麻后,用手术刀切开皮肤1.0厘米长,深度至皮下,再刺入挑针,挑出白色纤维组织少许,并割断,缝合切口,盖以敷料。此法适于晚期病人。割刺用于主穴,配穴可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穴位轮用,10次为一疗程,停针3~7日,再作下一疗程。一般须20~25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肿大的结节全部消失或缩小到0.05立方厘米以下,且变硬,或溃破疮面愈合;显效:肿大的结节消退2/3以上,或溃破疮面愈合2/3以上;有效:病情减轻,但未达显效;无效:无改善或恶化。 共治疗2585例,基本痊愈1372例(53.2%),显效618例(24.3%),有效487例(18.7%),无效108例(3.8%)。本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以侧颈部和锁骨上窝病变效果较好,颏下及腋下效果较差[4~7]。 火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 阿是穴位置:患处(下同)。 四花穴位置:即膈俞、胆俞四穴之总称。 结核点:大椎旁开3.5寸。 (二)治法 每次主穴必取,配穴取2~4穴。阿是穴即患处用火针法,先在酒精灯上将针烧红,直刺淋巴结核,如为肿块结核型,可于最早出现或最大的结节肿块,上中下各刺 1针,刺入核心,快入急出;如肿块已化脓未溃破,用粗火针直刺病灶中心,使脓液尽快排出;如已溃破者,在破口周围 0.5厘米处,用火针浅围刺;如形成瘘管时,取适当粗细之火针刺入管腔,深度以不伤及正常组织为限。如果淋巴结肿大成团,可在肿块周围刺灼,针刺正常距离为1~2厘米。火针每周1次,连续4~12次为一疗程。 配穴,采用针刺法,平补平泻,隔日1次。 对已液化、干酪化破溃或形成瘘管的淋巴结核,可配合火针用药捻治疗。即以火针刺入形成孔道后,待脓汁排出,即选合适之药捻放入,外盖消毒纱布,据分泌物多少,每日调换。 药捻制备:将陈醋和猪胆汁各500毫升,盛入搪瓷盆中,煮沸成粘膏状,然后放入红花5克、轻粉2克,混合揉匀后搓成长2~5厘米,如火柴棒粗的药捻,阴干后放入装有漳丹的容器内配。 (三)疗效评价 共治651例,基本痊愈483例,显效65例,有效67例,无效为36例,总有效率为94.5%[5,8~10]。 金针 (一)取穴 主穴:曲池、臂臑。 配穴:肘尖、阿是穴。 肘尖穴位置:屈肘时,鹰嘴突起之尖端。 (二)治法:主穴用透刺法,用6寸长之金针(可用不锈钢毫针代替),针尖蘸少量经灭菌之甘油,从曲池穴,沿皮下对准臂臑(不得偏离)透刺。患者宜双前臂曲肘拱胸,针体与上臂沿长线呈45度角速刺入穴0.2~1.0厘米,然后退到皮下继续推进。当针尖透达臂3时,患者应有胀重感。然后医者左手抚按曲池穴周皮肤,右手以拇指指甲反向刮动针柄6~9次,以患者有热胀感为度,留针15分钟后,再刮针1次。局部红肿热痛用泻法,局部肿硬不红不痛用补法。用捻转补泻,针体捻转须达180°。留针15分钟再捻转1次,共留针30分钟。 对病程日久肿硬不消或脓肿欲溃未溃者,用火针,法同前。腋窝部淋巴结核久治不愈者,灸肘尖穴,无疤痕着肤灸3壮。 上述方法除火针每周1次外,均为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共治200例,以类似前述标准评价,基本痊愈45例(22.5%),显效48例(24.0%),有效100例(50.0%),无效7例(3.5%),总有效率为96.5%[3]。 【主要参考文献】 [1]牛大业。瘰疬鼠疮症之灸法表。山西医学杂志 1922;4(6):21。 [2]夏玉卿。针刺治疗颈淋巴结核133例临床远期疗效观察报告。中医杂志 1959;(3):201。 [3]于汇川,等。王乐亭应用六寸金针治疗瘰疬的经验--附200例临床心得。北京中医 1982;(2):13。 [4]裴廷辅,等。挑刺治疗淋巴结核2000例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 1989;9(3):1。 [5]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81:154。 [6]刘桂芳。割肝俞穴治疗淋巴结核211例。中国针灸 1988;8(3):45。 [7]张文俊。穴位割治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结核270例。中国针灸 1985;5(2):17。 [8]王金祥,等。火针治疗瘰疬273例临床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 1984;(4):27。 [9]朱应超,等。火针加药捻治疗颈淋巴结核280例报道。中国针灸 1987;7(2):13。 [10]康维清。火针治疗颈淋巴腺结核48例 中国针灸 1997;17(5):280。 淋巴结核80%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病因 结核杆菌可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感染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口腔、喉部结核多通过粘膜下淋巴回流感染到淋巴结,肺部结核则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感染淋巴结。 <临床表现> 部分病人可出现乏力、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一侧或双侧、浅层或深层多个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位于颌下及胸锁乳突肌前、后缘或深部。初期肿大淋巴结相互分离,可移动,无疼痛,继之肿大淋巴结相互粘连,形成串珠状,轻压痛,若继发感染压痛较明显,肿大淋巴结常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较差。后期肿大淋巴结可发生干酪性坏死,形成寒性脓肿,局部皮肤发亮呈紫红色,触之有波动感,脓肿溃破皮肤,形成不易愈合的溃疡或瘘管,瘘口处溢出稀薄样脓液。有些病人表现有肺结核及喉结核的症状如咳嗽、咯血、喉痛等。 诊断 一侧或双侧颈部出现多个肿大淋巴结,呈串珠状,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或溃破皮肤形成迁延不愈的瘘管,一般可作出诊断。胸部X线或CT扫描,间接喉镜及后鼻镜检查有时可发现肺结核、喉结核及鼻咽结核等。结核菌素、PPD(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血沉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应与颈部慢性淋巴结炎、颈部原发性及转移性恶性肿瘤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 抗结核治疗 常用药物有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3.局部治疗 已形成脓肿或瘘管者,可通过局部抽脓、冲洗,再注入抗结核药物。 4.免疫疗法 可用转移因子、左旋眯唑、免疫核糖核酸、死卡介苗皮肤划痕、斯奇康肌注等治疗。 5.手术切除 对少数较大的孤立性淋巴结可采取手术切除。 6.中医治疗 商丘乳腺癌治疗中心采用中医秘方独创“活血散淤消瘤丸”治疗淋巴结核效果独特能在短时间内根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