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河南有什么过年的习俗?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17 22:04
  • 提问者网友:太高姿态
  • 2021-10-16 23:16
河南有什么过年的习俗?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野慌
  • 2021-10-17 00:02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过年谣既是河南民间过年的大事记,人们置办年事儿就是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

过年从“小年”开始,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小年又称灶神节、祭灶节。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是日,家家晚饭前为灶神设香案,供上灶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祭品,放鞭炮,称“送灶”或“辞灶”。祈求老灶爷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神圣。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和火烧。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大多人家自己动手,发面、炕制火烧,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除夕,即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俗称“年三十”,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日子。一般与初一春节连过,民间视为最重要的节日。此日,人们早起,到墓地恭请祖宗神灵后,换桃符、贴门画、对联(又称贴门对)。贴门对要赶在中午之前,并且要乘家人全部在家时贴,否则不在家的人就会被贴在门外,不吉利。除了贴门对外,还要在院子里贴上“满院春光”、“幸福之家”,院门旁贴上“出门见喜”、“出入平安”,猪圈马棚贴上“猪肥马壮”、“六畜兴旺”,车辆上贴上“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粮囤上贴上“五谷丰登”、“粮油满仓”,厨房内贴上“丰衣足食”、“衣食无忧”等等春联,以讨吉祥。

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享受那份团圆的气氛。年夜饭尽其所有,倾其所好,大凡人家都少不了饺子和鱼,因“鱼”和“余”谐音,是 “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象征。河南人过年习惯吃饺子,不仅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好兆头,又因为饺子形状像银元宝,蕴含“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人家包饺子时,还取几粒花生、大枣等包进饺子,若谁吃着了,新年就更有福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