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请问古代的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呀

答案:3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04-28 03:46
  • 提问者网友:樱花树下最美的约定
  • 2021-04-27 18:17
请问古代的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呀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請叫我丶偏執狂
  • 2021-04-27 19:04
被你吓死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气场征服一切
  • 2021-04-27 20:13
第一种是脂批提出的泪尽夭亡说。二十二回看戏时人们看出演小旦的有点像林黛玉,都不明说,只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说了出来,大家笑说不错,结果黛玉生气了。宝玉来劝黛玉时,黛玉说:“我恼她,与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这里庚辰本有一条脂批:“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所谓“未必心应”,脂批者的意思是,黛玉两次说的“与你何干”不是真正的心里话,实际上黛玉心里和宝玉是“你我”不分、合二为一的,不是“何干”而是相干。说明黛玉之所以死,由于还泪而泪尽,似乎不和宝钗出闺成礼有何关联,其实很多人曾怀疑曹雪芹后四十回的“原本”中应是黛玉先死,宝钗后嫁。高鹗现在的写法虽然很感人,而且也符合宝钗遵奉长辈之命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性格,但是这个被迫冒充黛玉的宝钗至少在客观上被许多读者误会为导致黛玉夭亡的责任者之一,而曹雪芹原意很可能不是这样,宝钗应该没有任何责任,甚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地方。由于高鹗对钗嫁黛死的处理在艺术上是一个成功的结局,而后来又被解释成为一场政治婚姻,宝玉、黛玉和宝钗都成为这个阴谋的牺牲品。现在后四十回的钗嫁黛死,是一场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的婚姻战争,包括贾母、王夫人和那个据说在“幕后”拍板的元春也都没有得到她们本想得到的东西,她们都必定从宝玉的痛苦中尝到了失败的苦涩。当然,悲剧的最大受害者是黛玉,她付出的代价是生命。所以高鹗后续的这个悲剧确实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它毕竟不是曹雪芹的原意,曹雪芹原本设计的“泪尽夭亡”的结局,在思想艺术上绝对不会低于现在这个水平。至于将这个“钗嫁黛死”泛政治化,将一个婚姻骗局掉包计说成政治婚姻,那就走得更远了,不仅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也背离了高鹗设计的情节内涵。 第二种当然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由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的钗嫁黛死——往往被说成是“黛死钗嫁”。钗嫁于九十七回,而黛死于九十八回——这个结局写得十分成功,凄婉绝伦,悲切感人,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以至于成为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最后一个真正的大高潮。这是高鹗续书后四十回尽管有许多重要之处不符合曹雪芹佚稿原意,二百余年来却能够得到广泛流传,并受到红学界绝大多数学者的基本肯定和广大读者认可的最主要的原因。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林黛玉上吊自尽说。理由是判词中有“玉带林中挂”一句,因此有人便据此认为林黛玉是在林子里上吊自杀的,那个“带”字便成为“带子”了,即上吊的绳子,“挂”呢,人挂在带子上,那不是上吊还能是什么?! 这个解释乍一看似乎也还有些道理,至少从字面上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关键性的一个“玉”字没有着落,总不会是玉做的带子。据说玉白色居多,在诗词中以“玉”代“白”常见,所以“玉带”是表示白色的绢带,但似乎仍然有些勉强。从曹雪芹对重要人物名字的设计规律来看,往往都有深刻的内涵,不大可能如此浅薄。从情节的合理性来说,就缺乏充足条件。大观园虽然面积广大,花木繁盛,到处有树,但是似乎没有写到足以成为林子的地方。黛玉果真想不开了,要自缢,也只会在夜深人静之时,趁人熟睡不备之际,悄悄地在屋里悬梁,恐怕不会招摇过市地找个“林子”去自尽。因为园子里好些地方都有婆子媳妇值班,很容易被发现。认为她在林中自缢的理由之一,据说是黛玉说过自己是“草木之人”,所以她要回到草木中去。这种说法的牵强附会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是,黛玉深爱宝玉,而且宝玉也死去活来地爱她。一个有着无限牵挂的人,很难想象会抛下自己的最爱者自杀。除非那个人移情别恋,而宝玉显然没有。因此黛玉不可能走上这条绝路。高鹗笔下的钗嫁黛死也注意到了这个重要特点。从审美角度观照,曹雪芹似乎不可能为自己最钟爱的少女林黛玉设计这样一种不美的死法。因为即使是他原来不大喜欢的秦可卿,还让她在天香楼里面而不是在外面的园子里上吊呢。在林子里挂着,难看不说,以后大观园里晚上谁还敢走来走去
  • 2楼网友:陪衬角色
  • 2021-04-27 19:37
病死的…痨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