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负值?

答案:2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04-28 10:16
  • 提问者网友:情系雨樱花
  • 2021-04-27 12:06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负值?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丢不掉的轻狂
  • 2021-04-27 12:30
与商誉相对,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低于被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形成负商誉的原因与形成商誉的原因正好相反。在实务中,负商誉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被并企业存在一些账面上未能表态的不利因素,如企业已出现经营不善的端倪,已存在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或经营活动,导致以后各项利润下降,现金流入减少,从而使合并双方的成本交价格低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 负商誉的处理方法
从实务上看,负商誉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
(1)在记录购进的可辨认净资产时相应调低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即按比例冲销除长期有价证券以外的非流动资产价值,直至其价值为零。如果还有差额,记入“递延贷项-负商誉”账户,并在规定的有效内进行摊销。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就规定了这一处理方法。
(2)合并时所购进的可辨认净资产仍按其公允价值计价,不作任何调整,投资成本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数额,全部记入“递延贷项-负商誉”账户,在一定的期间内将其转为各期利润。这一处理方法可简化会计处理手续。 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规定:负商誉应当是购买方所获得的可辩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减去购买成本,不再允许对可辩认资产和负债大于购买成本的差额进行分摊,以减记所购入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具体来说,修订后的准则要求负商誉从商誉中扣除,其差额分别以下列情况确认为收益:
(1)如果负商誉与预期未来损失和费用有关,该损失和费用正体现在购并方的并购计划中,且能可靠地计量,那么应该在预期损失和费用发生时,将负商誉确认为收益。
(2)如果负商誉与预期未来的损失和费用有关,不超过所购得非货币资产公允价值的负商誉,应当在所购得非货币资产的折旧年限内平均分摊;超过部分应当立即确认为收益。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将其全部作为递延收益,并规定在5年内等额摊销。这种作法与购并过程中的正商誉处理方法相对应。但我认为,对于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应从负商誉形成的原因和性质出发,以及合并后可能产生的后果作不同的处理;如果负商誉的产生确系高估被购并企业资产价值所致,则应先将其等比例冲销非货币资产的价值直到与购买成本平齐后,再将其余额列为某项负债,以便冲减购买企业未来发生的损失。若负商誉是由于被购并企业存在着隐形负债等不利因素形成的(存在有许多退休职工和冗员),则负商誉应作为“一种负债”,如“应付退休职工费用”或“应付下岗职工安置费”处理,而不能作为递延收益处理,以备在将来发生相关费用时低减费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时光不老我们不分离
  • 2021-04-27 13:49
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出现负值,现在的准则不允许负资产的存在,包括负商誉。 理论上固定资产超龄服役继续计提折旧,或超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等都可能造成固定资产出现负值,但这样做会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减少,而实际上其他资产价值并没有减少,会误导信息使用者。所以所有资产出现负值时,最多在备查簿上予以记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