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为什么故抗兵相若,则哀兵必胜?

答案:1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01-11 07:03
  • 提问者网友:贪了杯
  • 2021-01-10 17:09
为什么故抗兵相若,则哀兵必胜?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渊鱼
  • 2021-01-10 17:52
《道德经》六十九章中“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哀兵必胜,出自此处。然,陈鼓应先生依据《说文》解“哀”有慈的意思。并解该句为:所以,两军相当的时候,慈悲的一方可以取得胜利。现代汉语词典等对其解释,大都是这样的:意思是对抗的两军,充满悲愤心情的一方,必定能获得胜利。后来用来指受压迫而拥有正义的队伍阵营,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常用以鼓励处于劣势的一方坚定必胜的信心。 依古意及上下文语境,似乎“慈悲”一说更符合《道德经》之本意。 《道德经》六十九章中“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哀兵必胜,出自此处。然,陈鼓应先生依据《说文》解“哀”有慈的意思。并解该句为:所以,两军相当的时候,慈悲的一方可以取得胜利。现代汉语词典等对其解释,大都是这样的:意思是对抗的两军,充满悲愤心情的一方,必定能获得胜利。后来用来指受压迫而拥有正义的队伍阵营,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常用以鼓励处于劣势的一方坚定必胜的信心。 依古意及上下文语境,似乎“慈悲”一说更符合《道德经》之本意。 附:六十九章[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译文]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注释]1、为主:主动进攻,进犯敌人。2、为客:被动退守,不得已而应敌。3、行无行:行,行列,阵势。此句意为: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4、攘无臂:意为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