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鬼节是悲的还是喜庆的?

答案:6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04-27 10:40
  • 提问者网友:妖精ξ也會哭
  • 2021-04-27 01:53
鬼节是悲的还是喜庆的?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有钳、任性
  • 2021-04-27 03:20

无所谓悲喜,他只是一种宗教纪念节日


鬼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民间则在这一天举行祭祖活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留下所有热言
  • 2021-04-27 06:16

应该是喜庆的吧。毕竟好不容易那些鬼可以出来了

  • 2楼网友:错过的是遗憾
  • 2021-04-27 05:40

是为了纪念先辈

  • 3楼网友:专属的偏见
  • 2021-04-27 05:20

看过节的心情了,

  • 4楼网友:我叫很个性
  • 2021-04-27 04:13
算是喜庆的吧,中国人重祖,“数典忘祖”是不孝的表现。发展到今天,就是一个让家里各成员团聚一起加点菜吃个晚饭的日子。借此节日烧点纸钱什么的,怀念一下死去的亲人,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也改善一下生活。
  • 5楼网友:转身后的回眸
  • 2021-04-27 04:03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桂东人称之为“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在桂东的习俗中,“七月半”是清明节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时节。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叫做“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传统观念中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在惊蛰之后、谷雨之前。这时在地下蛰伏过冬的虫蛇开始惊醒复苏,花草树木开始发芽生长,雨季即将来临。在这个时节去扫一次墓,驱赶虫蛇,清除杂草,疏通排水沟渠,以免先人阴宅受到惊扰和水浸,这是清明扫墓的主要目的。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祭拜的仪式是在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供上食品。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江南水乡的“七月半”祭祖活动中的一个特点是吃毛豆。那时毛豆刚熟,用盐水煮上一大盆,祭奠完了以后,就着初凉的秋风和明亮的月色,一边吃毛豆,一边聊天,正是:

  秋风送爽心适闲,更有新烹毛豆鲜。

  父辈颇能知故事,一壶老酒话当年。

  我国的鬼节文化源远流长,我以为鬼节祭祀,不能简单看成是迷信,实际上是民间的一种宗教活动。“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一个民族的习俗和传统,都是某种文化和观念的反映。中国过去的上坟扫墓,过年烧纸和“七月半”祭祖,其基础都是道教关于阴间与阳世的观念,这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曾经传播延续了上千年。只是到了近代,人类文明从地域性向全球性过渡,在不同的地域性文明之间发生接触、碰撞和消融,情况才起了变化。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故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即使亲人活着的时候,有不孝顺或照顾不周的情况,在上坟烧纸的时候,念叨几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种平衡。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会找到更好的纪念先人的办法,但对先人的祭奠和追思,却是什么时代都不可缺少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