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求世界著名钢琴曲曲名及作曲家名称

答案:1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04-27 15:11
  • 提问者网友:白越
  • 2021-04-27 02:49

作曲者的出生地及详细资料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何必打扰
  • 2021-04-27 03:50

世界著名钢琴曲《夜曲》-肖邦


音乐历史的特质之一就是那些在远离本土也能够盛名远播的作曲家的数量。在肖邦的例子中,这点可见一斑:他生于波兰,是一个1787年移民入境的法国人的儿子;从21岁起,巴黎成为了他的家,然而这一切在他离开祖国到西欧去寻求他的音乐梦想时并非是刻意安排的。在巴黎,他成为了柏辽兹,李斯特,门德尔松,以及众多在那个时代远比在以后更负盛名的作曲家们的朋友。而且,在和SCHUMANN一起参观德国时,还结交了众多作家和画家,特别是DELACROIX。可以想象这一切对于一个20多岁的作曲家来说会有怎样显著的影响。然而,尽管肖邦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在他到达巴黎以后完成的,但是那些两三年前创作的——包括钢琴协奏曲,21夜曲——已经显示出了他非常成熟的音乐表现风格和钢琴演奏技巧,这些成为了他以后艺术生活最重要的特征。在那之后最为显著的改变就是结构的精致和技巧的精湛,做个比较吧,巴赫的成就也不高于他。 作为一种钢琴流派的夜曲,“night-piece”是由JOHN FIELD发明的。JOHN FIELD是爱尔兰人,于19世纪早期移民到了东欧,从地理角度来说,他的路线刚好和肖邦相反。JOHN FIELD于1812和1839发表的作品都是基于演唱旋律的模式,华丽而并非用低音模式来使旋律协调——这显然就是肖邦的起点。尽管1832年以前肖邦和JOHN FIELD从未谋面,但他幼年在华沙可能就听说过JOHN FIELD,或者是听说过JOHN FIELD的作品。在肖邦的一生中,曾经亲自发表了18部作品,1827年到1837年间保存的三部夜曲,在下个世纪才被发现并发表。但是,它们在肖邦作品中的地位却是勿庸置疑的。 肖邦在音乐史上的准确意义至今仍然很难定位,部分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钢琴,还有就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清晰的表现出对那种可以被精准的划分为各个部分的一种倔强的抵制。它们更加依赖于非凡的变化和即兴的表演,为了使每一篇章更为生动,通常会把标准的正式类型的一种或者多种­——例如使用三元形式(夜曲的基础)或者是奏鸣曲的形式——混合在一起,而且没有哪两个部分会使用相同的混合。同样的,在一个篇章后部对较早段落的重复不仅具有各自不同的加以修饰和改变的旋律,而且还使用不同的合音方式及伴奏配乐。这样一来,就用一种前移的生动形态弥补了三元形式对称的不足。 除此之外,夜曲还表现出了肖邦对融合不同流派外观上差异的特殊兴趣。正如华尔兹,玛祖卡舞曲,或者威尼斯的船歌都是除了叙事曲,谐谑曲或者波洛涅兹舞之外易于舞蹈的流派,夜曲却能够突然现露出玛祖卡舞曲的缩影——例如C小调夜曲,NO.20——这样意想不到的并置,就像是在大调和小调之间刻意放置的对半音和声或音律变化的一种冲击,它与存在于那些半梦半醒之间稍纵即逝领域中的乐感息息相关。最为典型的例子是OP.15NO.3,在它中间有着玛祖卡舞曲的惊鸿一瞥,之后是肃穆的赞美诗部分,这一部分突然缩减了这一篇章,而不是象预期的那样回到开始之处,而早期的手稿中这里是采用了传统的DA CAPO返回(这篇手稿的另一面还写有OP.10NO.9,这表明这部夜曲至少有一部分是在1833年以前创作的)据说肖邦把这个乐章和哈姆雷特——在他的音乐中提及的众多文学映像之一——联系在了一起。 这些夜曲构筑了作为肖邦叙事曲和其他大型作品的最基本素材,这其中常常包含着显著的对比与冲突。后来,夜曲之间的对比变得微妙起来,韵脚背景的转换常常越是令人不安,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就越是不明显。动态的极端似乎倾向与为那些崎岖不平的篇章所保留,例如OP.48NO.1——这里的名称“夜曲”已经被推至前端的极限——heronic marche funèbre逐渐释放出激情的喧哗,这在与肖邦同时代的ALKAN身上也是令人震惊的。在另外的例子当中,戏剧性的时刻总能在我们意识到它开始之前就令我们惊讶不已了,——例如,IP32NO.1的小调结尾从众多的评论者那里获得了英雄主义悲剧的印象。勿庸置疑的,肖邦在保留诸如此类令人惊诧的安排上是非常明智的;音乐用自己的术语讲述了它的故事——在德彪西风格的表述中,这被誉为“钢琴与演奏者自身的交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