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柴静《看见》中用过的古诗词

答案:1  悬赏:70  
解决时间 2021-01-13 19:55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1-13 00:26
柴静《看见》中用过的古诗词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荒野風
  • 2021-01-13 01:28
摘选柴静《看见》里的经典句子
  
  这是很长的路,你要做好长跑的准备。——白岩松送给刚进新闻界柴静的话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序言
  
  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了几个层面?”——陈虻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白岩松安慰柴静的话
  
  以前当观众的时候,老讥笑别人八股腔,现在当了主持人,用的比谁都熟练,每天结尾我都说“让我们期待一个法制民主的社会早日到来吧。——柴静自述
  
  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陈虻
  
  等多无知才能这样无畏啊
  
  去,用的皮肤去感受新闻。
  
  当你关心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你可以选择不当记者,但是你当了记者,就没有选择不去的权利。——(当时非典时柴静跟踪报道新闻时,她妹妹回答她的话)
  
  不怕死的多了,前几天我拉的那两个比你还不怕死呢?已经死了。
  
  你会觉得好笑吗?我曾经以为你是我的另一半。
  
  苏联作家:“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盐水里滚滚,十年后我们再来讨论。”
  
  《飞越疯人院》中的麦克默菲,他押了十美金,搓了搓手,使劲抱住那个台子,没搬起来,再一次用力,还是搬不动,他只好退下,突然她大声叫起来:“去他妈的,我总算试过了,起码我试过了。”
  
  知道和感觉是两回事。
  
  承担命运施加于自己的一切,不粉饰、也不需要虚浮的怜悯。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含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
  
  这些早就干枯失血的花瓣给我一个刺激,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到那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 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采访是什么?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帕克斯:“我只是讨厌屈服。”
  
  “今天你可以失去获得它的权利,你不抗争,明天你同样会失去更多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包括土地、房屋。中国现在这种状况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长期温水煮青蛙的一个结果,大家会觉得农民的土地被侵占了与我何干,火车不开发票、偷漏税与我何干,别人的房屋被强行拆迁与我何干,有一天,这些事情都会落在你的身上。”
  
  同事安慰我:先打一枪,然后再在那个洞上画一个靶子,效果是一样的。
  
  你可不可以颠覆我对你的看法。
  
  人民围拢的时候,表达的很可能只是一种情绪。
  
  过去你觉得只有好人和坏人,现在只有好事和坏事,将来只有有事和无事。
  
  事情的背后往往隐而未见得复杂因果如同大网,铺向无边。
  
  一个世界如果只按强弱黑白两分,他很可能只是一个立方体,你把它推到,另一面朝上,原状存在。
  
  所有你认为的坏蛋,在心里都不认为自己错了。
  
  价值中立不代表价值冷漠。
  
  官僚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只有一种人就玩不下去了。
  
  无论如何自制,人的情绪是根除不了的,有时松有时紧,永远永远。
  
  《金刚经》里,有一句“念起即觉,觉即不随”,人是不能清空自己的情绪判断的,但要有个戒备,念头起来要能觉察,觉察之后你就不会跟随它。
  “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我猜想柴静老师做节目、写博客时,常是热泪盈眶的。得诚实地说,悲情、苦大仇深的心理基础是自我感动。自我感动取之便捷,又容易上瘾。对它的自觉抵制,便尤为可贵: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一条冗长的逻辑链,在我们这,这些逻辑链绝大多数是同一朝向,正是因为这不能言说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能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号啕大哭。”
  生活就是生活,他没有只站在哪一方面的立场上,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