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基督教产生的文化渊源(主要和两希文化有关的东西)

答案:6  悬赏:50  
解决时间 2021-01-13 09:34
  • 提问者网友:且恨且铭记
  • 2021-01-12 18:08
基督教产生的文化渊源(主要和两希文化有关的东西)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1-12 19:12
基督教思想渊源

前言

基督教产生於公元一世纪巴勒斯坦,与世界上其他宗教一样,有它的产生背景及思想渊源。基督教脱胎於犹太教,当中汲取了很多异教的教义,例如巴比伦、埃及、波斯等地的神话传说,威利斯‧沃尔克说得很中肯:
「基督教进入的并不是空空如也的世界。当其兴起之时,人们头脑已充满著关於宇宙、罪、赏罚等种种观念。基督教不得不对付这一切。基督教不可能建立在处女地上,而必须将已经存在的各种思想作为材料构筑自己的体系。」(1)
历史背景

犹太教的远古传说有很多是承袭其祖先在两河流域所受的各种宗教及神话观念影响,公元前721年亚述人灭以色列国和公元前597,586年新巴比伦王灭犹大国,俘虏大批犹太人去两河流域后,犹太人在当地受巴比伦文明更明显,“巴比伦之囚”结束后,返回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把这些巴比伦宗教概念也一并纳入自己的经典中。

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率军攻占巴比伦,让流亡的四万多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从而结束犹太民族的“巴比伦之囚”。从公元前539年到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灭波斯帝国,巴勒斯坦处於波斯统治之下,波斯统治者为了抵挡埃及与希腊人入侵,对犹太人采取绥靖政策,让一部份犹太人返国,并允许保留其民族信仰,从波斯返回巴勒斯坦的犹太文士曾与巴比伦、波斯的各种信仰相接触,当其编纂犹太经文,思考神学问题时,波斯宗教中一些观念便潜移默化於内。

古希伯来人离开两河流域后曾去埃及居留,《圣经》上亦曾说以色列人在埃及共有430年,后由摩西带领出埃及,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攻陷耶路撒冷,曾把犹太人充军或放逐到埃及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01年,埃及总督托勒密亦曾将上万犹太人运往埃及亚历山大城,上述接触,使犹太教在形成过程中长期受到古埃及宗教神话影响,进而一道遗传给基督教。埃及宗教神话中较为流行,对基督教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创世说,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观念、对死后审判的描述、对阴间地界的描绘,以及救世王来临的传说。

基督教在其产生和形成过程中,深受当时流行的古希腊哲学影响,在基督教思想体系得以创建和确立时期,吸纳了大量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斯多葛派哲学的元素。

基督教教义元素的追溯

创世、伊甸园

我们可以看出,《旧约》中的伊甸园、创世信条乃直接取材自巴比伦文化;“伊甸”本是巴比伦人对幼发拉底河下游冲积平原的名称,后在古希伯来语中引申为“一个可乐之地”的含义,从而发展出基督教的地下乐园之说,创世和洪水传说则可从两河流域的古代碑碣、泥砖上查考出,1874年,英国亚述学家史密斯二去尼尼微,搜获大批记载《太阳史诗》的碑碣,其中的“吉加美士史诗”泥版透露出重大秘密,它记载了创世传说以及第11日“洪水”及描述洪水得救的故事。

犹太人在接触了巴比伦的创世故事,便据此产生了现在旧约《创世记》的创世神话,故此可以发现很多巴比伦神话的痕迹,例如巴比伦的始祖名为阿当米(Ademi),犹太人便以亚当(Adem)为其始祖之名(2)。 目前世界使用的七日一星期制度也是来自古代两河流域的星神祟拜,当时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太阳历,每月分为四周,每周分为七天,并认为年一星神主管一天,太阳神主管星期日(Sunday),月神主管星期一等等,这些星期制度被犹太人吸收后,便成了七日创世神话了。而圣严法师更分析古巴比伦的宗教仪式时指出古巴比伦人把每月的七日、十四日、二十一日及二十八日定为大凶日,停止工作,这种习俗为以色列民所继承并发展为安息日(3)。附带指出,现今的基督徒视星期天(Sunday)为安息日是一个莫大的误解,因为星期天本是罗马人休息纪念太阳神的日子,(Sunday)顾名思义就是太阳的日子,而且它是一周的开始,而不是一周的终结。

古巴比伦宗教中创世神话见於《巴比伦史诗》,其编写时间约为公元前1751至1171年间,史诗说到创世前只有一片混沌的水,称Tiamat和Apsu,二者结合而生诸神,先有Lahmu和Lahamu,后出现大神安努‧伊亚杀死阿卜苏,以其尸建神庙,提阿马特反对诸神创世,诸神杀提阿马特,马尔杜克又将提阿马特分尸两半,一半造穹苍,一半造大地,又割断提阿马特的头,用其血及泥土混和创造人类...这些创世神话后来被基督教吸收,例如《创世记》中上帝造天地时“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把光暗分开”,“将水分为上下”等,皆受古巴比伦神话影响。

除了古巴比伦的创世神话,古埃及的创世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著希伯来人的创世观念。也古埃及曾流行三种创世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为赫利波利斯之地的创世说,它认为世界原是一片浩翰无际的瀛海,宇宙的结构被描绘成空气神双手高举苍天女神,下面躺著地神。

洪水灭世

根据1874年英国亚述学家史密斯两河流域发掘出的碑碣、泥砖,《吉加美士史诗》记载著众神会议决定以洪水灭世、得救义人从船上放出鸽子等巴比伦神话传说,亦是后来希伯来人《旧约》中的洪水、挪亚方舟神话之蓝本。

耶和华、圣母及耶稣形象

波斯帝国所在的古代中亚细亚,其早期宗教是在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时在伊朗游牧部落的宗教崇拜中,战神具特别意义,光明的神阿胡拉马达最初乃是一个部落神,约在奴隶制国家形成初期才升华为全波斯的主神,基督教《旧约》的耶和华形象充满著争战形象,不得不说是受著波斯宗教的影响。

波斯人早期崇拜的太阳神密特拉,在琐罗亚斯德教兴起后巳不再被波斯人提及,但其崇拜活动继续流传,后来发展成罗马帝国的密特拉教,对早期基督教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这一太阳神诞生之日也曾为基督教圣诞节日期的确定提供过根据。

在埃及神话中,作为奥西里斯之遗腹子的荷鲁斯乃人间的国王,他被描绘为一个由其母亲伊西丝女神哺乳的婴儿,或坐在伊西丝膝上的男孩,伊西丝女神也成为爱情和忠贞之妻的象徵,她怀抱著荷鲁斯的形象就像哺乳圣母的形象相似,更往往被认为是后来基督教中圣母马利亚怀抱圣婴耶稣之形象原形。

波斯宗教的末世论和最后审判说对於基督教有过影响,基督教早期流行的 “千禧年”之说即可找出某种渊源关系,而波斯宗教中有关救主扫希安特的传说也对形成基督教的“人子”(即救主耶稣)观念产生一定影响。

善恶二元、末日审判、天堂地狱观

这裏所谈及古埃及宗教神话大体为公元前25世纪至公元4世纪在埃及各地曾流行的宗教观念和神话,埃及宗教起源於氏族图腾崇拜,各地的保护神多为动物形象,其后发展成天体与动物崇拜结合起来,从而使日、月、光明诸神具较高地位,埃及宗教与巴比伦不同之处在於它信仰神对死者的审判和死人复活,相信死者灵魂要进入阴间接受审判,并将有著来世的生活,这些观念曾为基督教的末日审判与地狱之说提供了素材。

关於死后审判的详情载於《生命书》,而在《死者书》中也常有这种冥国审判的插图,它描绘墓地神安努毕斯牵连受审者进入奥西里斯的审判法庭,被判为义人之魂由奥西里斯及其子荷鲁斯迎入死后王国,享受冥世福乐,被判为不义者则连人带心都被等候在旁的恶兽吃掉,这类景象反映了埃及人对来世、死后生活、地狱与处罚、善恶报应的认识,基督教中的来世生活、末日审判、天堂地狱、灵魂得救等宗教观念在此已见端倪。

古代波斯流行的宗教为琐罗亚斯德教,该教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世界一切光明与黑暗、善与恶、幸福与痛苦的斗争都可归结为光明的神与黑暗的神的斗争,人则有自由选择的意志,斗争的结果为光明的神得胜利,随之根据死人生前的言行进行审判,通过“裁判之桥”而决定受害者上天堂或下地狱。

波斯宗教记载主要见於其圣书《阿维斯陀》,古经除了记述伊朗的宗教神话、赞歌、礼仪、戒律外,还包括其民族起源、历史、民间传说、英雄史诗等内容,波斯宗教中对天使、魔鬼的描述,以及其末世观念和末日审判等之说,无疑都对当时的犹太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更为基督教所继承,至於波斯宗教发展第三阶段的摩尼教,对基督教更有上面直接的影响,罗马帝国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前就一度信奉摩尼教。

原罪、魔鬼

基督教中有关魔鬼或蛇的论说在某种程度上亦取材自波斯宗教的魔鬼论,据说魔鬼乃黑暗之神阿格拉曼尼所造,称“黑暗之子”,魔鬼以阿格拉曼尼为首领,下属六个大魔头,统率各路鬼群。总之,波斯宗教的世界末日、最后审判、死后复活、救主降临等观念皆大大影响基督教教义,而波斯宗教的魔鬼论则在犹太--基督教中演化成人的原罪,尘世邪恶的说教。(4)

而根据圣严法师的分析,犹太人魔鬼的观念是受到古波斯祅教的启发,祅教主张光明之神与黑暗之神不断在斗争,这种观念后来演变成为上帝与魔鬼,而基督教的魔鬼撒旦(Satan),其名则取自古埃及的恶神沙特(Sat)。(5)

受难、救赎观念

基督教的受难、复活之说也有古巴比伦传说的痕迹。基督教中的“受难”观念,亦受到古巴比伦中的宗教风俗影响,在古巴比伦有一种风俗,每年选一已定罪的犯人,使他穿上国王御袍,坐在宝坐上,行乐五天后便将他剥去衣服,加以鞭苔,然后木框贯体处死,这种情况使人想起彼拉多兵士给耶稣穿上紫袍,当作犹太国王,然后拉到十字架,这种作为被杀牺牲在古代社会是十分普遍的,象徵古代社会领袖享有社会权力及与其承担责任紧密相连,具有“受难”意义的是,远古被杀这种活人祭神在古代者往往是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如酋长、巫师。随著阶级社会及统治者权势的增大,这种风俗遂出现戏剧性转变,即找一位替代者看作国王,然后将之牺牲处死,这样国王享受著一个巫师长的各种权力而不需负他的责任,基督教中耶稣受难故事在外观上与上述古巴比伦风俗最为接近,基督教藉此强调耶稣乃为世人赎罪。

圣严法师在分析原始人类的宗教仪式时也指出原始种族存在赎罪观念,他们自感身体污秽不净,以沐浴、灌水等仪式来洁净身体,这些仪式对耶稣的赎罪思想也产生影响。(6)

复活、新天新地

复活观念在基督教中也得到有机结合,古巴比伦宗教纪念青春之神杜木兹复活之风俗亦影响基督教,据传每年一当杜木兹要离近,闪族男女皆为他举行哀典,但春天一到,杜木兹重返人间,枯死的大地又充满生机,这种“迎春节”发展到后来,遂被基督教改造成“复活节”。(7)

在古埃及,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神话广为流传,对基督教的复活观念也影响深远。相传奥西里斯原为埃及之王,其弟塞特为争王位而阴谋将之害死,并切尸十四块,扔到埃及各地,奥西里斯之妻伊西丝将分散碎尸找回拼合,结果感孕生子荷鲁斯,荷鲁斯长大后打败塞特,为父报仇,交战中荷鲁斯失去一目,后来为了救活奥西里斯,荷鲁斯又把夺回的此目让其吞下,从而使他死而复生,奥西里斯复活后不愿再留人间,往冥府称王,成为阴间主宰,为此,古埃及人每年都要举行长达十八天的祈祝盛典,还有一种传说为奥西里斯死於公元前3000年阿太尔月17目,其复活之日则为此后第三天,他的信奉者尊他为“西去另一世界的人们之中为首的一个”,这种说法与后来基督复活之说极似,如《哥林多前书》就言及“基督已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由此可见,奥西里斯的复生便是基督复活的先兆。

在古埃及也曾流传过关於救世王降临之说,据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预言记载,当一地区遭受灾祸役就会有人预言将会有一个大能的国王来临,他将开创一个幸福、和平、正义的时代,从这种救世王降临之说到犹太教的弥赛亚观念和基督教的基督再临论,当可见出一条伏线。(8)

波斯古经上还有对复活的描写,如《耶斯特》第19章提到了来世,据说在那儿死者将复活,不再有旧时代,不再有死亡,不再有腐败邪恶,《布达希施》第30章则说是救主扫希安特带来了复活,复活后不再有等级,《伽泰》中也谈及人们在复活后将得到永生的灵粮。

神学

希伯来人是一个宗教成份很重的民族,它本身没有哲学的根基,基督教的神学是借助了希腊人的哲学建构而成,希伯来人的宗教和希腊的哲学思想碰撞在一起,得到有机的结合,成为基督教神哲学的基石。

毕达哥拉斯强调“灵魂轮回”说和数字神秘主义,他认为“灵魂”不朽,可以转变为别种生物,在对“数”的认识上,他指出“万物都是数”,从而构成了具有抽象推理之哲学意义的数字主义,西方思想传统中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始於毕达哥拉斯,它乃尔后基督教哲学特徵之一,正如罗素所言:「有一个只能显示於理智而不能显示於感官的永恒世界,全部的这一观念都是从毕达哥拉斯那裏得来的,如果不是他,基督徒便不会认为基督就是道;如果不是他,神学家就不会追求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的逻辑证明。」(9)。

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则在其理念观、回忆说、灵魂不灭论和世界等级模式诸方面影响到基督教的观念体系,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独立於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这种神秘而永恒不变的理念乃是个别事物的“范型”,而个别事物则为完善事物之不完善的“影子”和“摹本”,理念世界真实而完善,而现实世界乃不真实及不完善,在理念世界中,善的理念是一切理念的泉源,是逻各斯,即宇宙的目的,柏拉图认为,物质和肉体均不完善,它们乃灵魂的重负,力求灵魂从中解脱才是人生目的,柏拉图还有一套“世界等级模式”: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理念世界以世界灵魂为最高主宰,它布满世界,乃世界完美,秩序的根源,而现象世界则反覆无常,卑微低下,在神秘而不可见的最高神之下为创造世界者,由它造出现象世界,从灵魂等级来看,造物主之下为天体灵魂,其次为人类灵魂,最低者为动物灵魂,人类灵魂又可分“理性”、“意志”、“欲望”三部份,若要得救,就需发展理性,训练意志,克服欲望。总而言之,柏拉图把世界二元割裂,基督教的彼岸世界观即与之相似。

此外,柏拉图更是第一次使用“神学”一词的哲学家,并推出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关神存在之证明,甚至柏拉图的理念观、目的论、神秘学说乃至其整个哲学体系都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现成模式和材料,柏拉图哲学中神之单一性、永恒性以及神之至善观念和灵魂得救观念,俱成为尔后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先声,基督教神学的唯心主义,目的论即建基於此。

柏拉图的门生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世界本原及本体的“第一因”、“第一推动者”和“宇宙终极目的”等理论,他率先将“太初哲学”、“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与“神学”联系起来,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得以重建,阿奎那的神哲学思想、上帝论证即建基於此。

古希腊哲学通过希腊化时期影响犹太教以及古罗马时期其学派直接渗入基督教,其中罗马时期的新柏拉图学派与后期斯多葛学派对基督教学说体系的确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新柏拉图派代表人物普罗提诺提出了万物之源是“太一”的理论,这个“太一”乃神秘的精神实体,超越一切存在,它作为万物的“泉源”凭其不断的“流溢”而创造世界万物,不过“太一”并不直接创世,它从自闩y溢出“努斯”,即一种理性精神,从“努斯”流溢出“灵魂”,再由“灵魂”流溢出物质世界。普罗提诺还强调“灵魂”在本质上具有爱慕,向往“太一”的特性,它使人渴望回到“太一”与神合一。新柏拉图派的“太一”理论和“灵魂解脱”学说为基督教的“上帝论”和“救赎论”的哲理化奠定了基础,这种“太一”被视为上帝,宇宙一切都从它那里流溢出来,物质世界离“太一”最远,所以是恶的,卑贱的,只有静思默想消除物欲,达到“出神”境界才能使灵魂回归“太一”,受这种学说影响下,基督教宣称上帝为万物的泉源和归宿,人生追求的目标是与上帝合一,归於永恒的上帝,不能不说是脱胎自这种神秘的新柏拉图主义。(10)

总结

透过历史性的考察,高耸入云的基督教思想从天上拉到了地上,因为基督教吸了大量古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作为其教义的素材。

基督教传统的创世神话、伊甸园、洪水传说和受难复活等皆是古巴比伦文化的元素,这些传说皆可从《吉加美士史诗》找到它的原形;巴比伦纪念青春之神杜木兹的风俗和的迎春节庆典也可视为基督教复活节的原型。

在埃及的神话中,对基督教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神话死后审判的观念,奥西里斯之爱西丝女神的形象被描绘成哺乳圣母的形象,这更是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婴的原形。

古波斯宗教的善恶二元论、末世观念和天使魔鬼的描述无疑对基督教也产生一定作用;而基督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古希腊罗马的斯多噶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也起著不可估量的影响。



(1)毛丽姬:《天堂地狱:基督教文明》,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页。
(2)释圣严:《比较宗教学》,台湾中华书局,2002年,第276页。
(3)释圣严:《比较宗教学》,台湾中华书局,2002年,第65页。
(4)卓新平:《宗教理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469-476页。
(5)释圣严:《比较宗教学》,台湾中华书局,2002年,第33,68,275页。
(6)释圣严:《比较宗教学》,台湾中华书局,2002年,第25页。
(7)卓新平:《宗教理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447-459页。
(8)卓新平:《宗教理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459-469。
(9)[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65页。
(10)卓新平:《宗教理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481-488页。
参考资料:百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1-12 23:45
基教源于侵略形式
只要信基教的人 都很容易作出蒙骗无知的人
比如 圣经说“我是真理 我是道路 我是生命”但在教义上 对于所谓真理 道路 生命 所作的见解是极为肤浅 并没有参透与详解 其背后是私目
前些天 有一个牧师对我说 “不要去学太多东西 那会承受不了的”看似有道理 但我有思想的一天 就会明白了解的一天 任何想操控人的思想让人陷入困惑的 那是不道德的
以上两个比喻 在基教的人中 用得最多 这种思维调子的支两蒙骗谎言 都适用于统治政治博取民心 的野心份子
“你是神的子民”“ 你有些不知道的事”“圣灵与你同在”这些语调充满引诱无知的愚民 请你别信 会丧失了理性与见解!
  • 2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1-12 23:20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东正教(Easten Orthodoxy)、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但在本词条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
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
从476年罗马帝国分裂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1054年)马丁·路德1517年 加尔文
英国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圣公会)
一. 基督教起源(origin)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Jesus)。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教。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基督教会。 耶稣复活的这一天成为后世的复活节(每年春分以后、又逢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教会又定了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而则成了圣诞节(耶稣出生的确实日子已不可考)。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但因计算错误,耶稣实际出生的年份应为公元前六年或四年)。
部分非基督宗教教徒的史学家认为,耶稣传达的教义更加接近犹太教,而保禄(又译保罗,Paul)对基督教教义做了较大贡献,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于犹太人范围。在蛮族之间传播基督教,具有开化功能并能确保罗马法的精髓和拉丁语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区流行。只有英国视罗马基督教为异教信仰。在克洛维的统治之下,法兰克人成为基督教徒,尔后并渡过莱茵河把基督教基督教传播给日耳曼人。拜占庭人则在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之间传播东正教。在公元第五世纪初期,圣巴特瑞克把基督教带到爱尔兰,然后传播到苏格兰,再从北方返回英格兰。在第六世纪后期,教皇格列哥里(伟大者)派传教士由南部进入英格兰。在同一个世纪,英格兰人再一次皈依基督教。
耶稣的生平和传说
研究基督教起源的人,总是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的耶稣是否实有其人? 否认耶稣实有其人的学者大约持有下列几种观点:
(1)认为耶稣只是基督教神话中的偶像;
(2)耶稣是错误传说中的人物;
(3)基督教中的耶稣实际上是历史上同名者的捏合杂揉;
(4)在同时代的历史著作和考古发掘中找不到充分的根据;
另外,教会中同样有一部分人否认耶稣有血肉之躯,他们认为耶稣基督是神,作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的耶稣只是一种"幻影",或者说是人的幻像。
主张耶稣实有其人的既有护教人士,也有非基督徒的学者, 各种看法之间往往大相径庭,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全盘接受圣经的记载, 维护教会传统,认为耶稣就是道成肉体的基督;(2)耶稣是当时犹太人"叛乱的首领";(3)耶稣是一场革命运动的领导人;(4)耶稣是个大骗子; (5)耶稣是至死不悟的预言家;(6)耶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后来的人们将他神化了。学术界对圣经中"拿撒勒人耶稣"这个名称展开过讨论。《新约》头5卷称耶稣为"拿撒勒人(Nazarene)或"拿佐拉派。(Nazoraean);而在犹太教文献中,耶稣及其门徒被称作"拿撒利姆"(Notarim)。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词都与加利利一个叫做"拿撒勒"(Nazareth)的城市有关,但也有少数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在《旧约》中找不到这个拿撒勒城的名字,可能它是一个小村庄名字。近人罗伯逊(Archibald Robertson)引述4世纪约有关献后指出:公元前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境内就有一个教派叫"拿撒利派"(Nasaraens),并说:"另一桩奇事是,一个叫做曼达安派的教派,他们崇奉施洗者约翰为真先知,而斥责耶稣是说谎者和骗子,但是依然称他们的主要成员为拿撒拉(Nasoraye)也就是"拿佐拉派"。他因此得出结论说:"约翰和耶稣的信徒们被称为拿佐拉派。但是这个称号并不是源於拿撒勒的村名,却是源于希伯来语Natzar一词,原是'守'的意思 即指守秘密者或严守犹太律法者。" 国内也有人认为基督教是由上述拿撒勒派发展而来。 似乎更多的学者坚持拿撒勒派是基督教中的一个派别的观点,认为该派出现的时间应为1、2世纪。
"耶稣"在希腊文作lesous,是希伯来文Jeshua(耶书亚)。Jehoshua (约书亚),Joshua(约书亚)等词的译音,原意为"耶和华(是)拯救"。罗伯逊认为希腊文中"基督‧耶稣"就是"弥赛亚‧约书亚",同《旧约》中的先知约书亚有内在联系。但这种一家之言忽略了"约书亚"这词本身的含义,也撇开了《马太福音》第1章第21节的解释,所以不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即使非常肯定耶稣实有其人的论者,对耶稣的生平仍存有种种疑点,比如耶稣的生卒年代,照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生年就是公元纪年的开始,但是历史学家指出: 《路加福音》第2章第2节所载"居里扭作叙利亚巡抚的时候",应在公元6 - 7年,然而按《马太福音》第2章第1节的记载"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的佰利恒"来看,生年应定于公元前4年。 不仅生年仍为悬案,卒年亦难以确定。
《圣经》中记载耶稣生平事迹寥寥无几,童年的事几乎末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讲到他12岁时跟父母去耶路撒冷,在圣殿里坐在教师中间听讲发问的情景。然后就是第3章第23节说:"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30岁。"此外,福音书记载的都是他传道以后的言行。所以黑格尔也觉得不无遗憾地说:"关於耶稣[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这一有趣的问题,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最初出现时已经是在成年时期,那时他已经从犹太人传统旧俗念意识中解放出来了。"
综合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耶稣生平有下列几点我们可加以肯定: 1. 耶稣是犹太人; 2.生活在公元1世纪初; 3. 30岁左右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 4. 曾收12个人为大弟子; 5. 遭到犹太教上层分子的嫉妒; 6. 后以"谋反罗马"罪被钉死於十字架。
"基督"一词在希腊文作"Christmas",意为"受膏者",即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对应词。在《新约》圣经中,常同耶稣连用或换用。但近代研究者常将耶稣同基督分开。有的还将"历史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加以区分。
信者得救的典故
《路加福音》23:39-43 在众人不信耶稣的情况下,和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一名犯人,悔过并信了耶稣,他的罪被赦免,并得救。
  • 3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1-12 21:53
在公元前1003年,达味领导以色列12支派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统一的北以-南犹联邦王国。统一的联邦王国只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很快就分裂和没落了。前722年,北以被亚述王撒尔贡所消灭。在前598年和公元前587年,南犹大分别有3023名高阶层的犹大人、800多中阶层的犹大人被放逐于巴比伦。前587年南犹大被巴比伦王拿步高二世所消灭。以色列人世代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区沦为先后兴起的波斯帝国,埃及帝国,希腊帝国,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罗马帝国在耶稣逝世后的宗徒时代,即是公元70年-72年的犹太战争,消灭了以色列。从此,以色列人被分散到世界各地,直到1948年才建立以色列国。
犹太人历经长时期的帝国的殖民生活,日日夜夜地期待天主向他们所许诺的拯救者“默西亚”来救他们脱离压迫者的手。大约在公元前8年至2年间,默西亚拣选了犹太少女--玛利亚做自己的母亲,诞生在犹太-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耶路撒冷南端的伯利恒。他的妈妈用襁褓裹着他,把他放在马厩(也称马槽)里,有天使在欢唱:“天主受享光荣于高天,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1-20)。”他在接受贤士们(是外邦人)朝拜以后,他的母亲带着他逃往埃及,并住在那里,直到迫害他的黑落德王死后,才从埃及回来(玛二7-22)。他的名字叫耶稣。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曾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的圣城耶路撒冷圣殿聆听经师讲经,并向他们询问(路二39-46)。他在加里肋亚省的纳匝肋小镇中隐居长大,直到30岁左右(路三23)才离开此地,前往加里肋亚宣讲天国的喜讯(谷一14-15)。因此,他被称为加里肋亚人与纳匝肋人(玛二23)。这个纳匝肋人耶稣在约旦河里,接受若翰的洗礼(谷一5)之后,开始他的福音传扬:“时期已满,天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一14-15)。”他本是元始和终末(默二十二13),过去和现在,时间和历史,光荣和权能属于他;但他来到人间,属于自己的领域,自己的子民却没有接纳他;他受尽世人的奇耻大辱与痛苦之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其时,大约三十三岁。他死后第三天,应验了自己所说的话:第三天必要从死者中复活起来(谷十六1-20)。这些见证,他所召唤的门徒都一一记在心中,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已有二千年了。
耶稣三十岁离开隐居的纳匝肋来到约旦河,公开宣讲天主的国与他的福音,众多人开始接受他的宣讲,并跟随他,度福音生活。他从中拣选了十二人作宗徒。他从死者中复活之后,便祝圣(按立)伯多禄为教会的磐石:“约纳的儿子西满,你要叫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势力决不能胜过他(玛十六13-19)”,明确宣布建立教会。以伯多禄为元首的宗徒在共融牧养下,跟随主的人渐渐形成了一个可见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就是日后发展成为普世教会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罗马天主教会。这是一个永远不可、也没有人能否认的历史事实。
教会本着耶稣基督的训导福传天下,把天主的爱通传给世人,努力圣化人灵,福利社会,保全基督全部的宝训。教会从来没有改变、加添或删减天主亲自颁布的十诫和亲定的七件圣事。
  • 4楼网友:罪歌
  • 2021-01-12 21:29
基督教产生,完全是上帝的启示。
  • 5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1-12 19:59
旧约是希伯来文写的,新约是希腊文写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