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茶叶制作工艺流程谁能介绍下

答案:3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10-17 11:51
  • 提问者网友:放下
  • 2021-10-17 07:42
茶叶制作工艺流程谁能介绍下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10-17 08:14
茶是采摘茶树的嫩芽或新叶当原料,经过一连串的制作过程而制成的。
  制茶过程为: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   →精制   →   加工→包装→(成品)这些过程对茶起哪些作用:
  1、采青:茶只能采摘嫩叶,老叶无法用,这些细嫩的部分,采下来后称为茶青。(如果多采一片叶为一芯一叶;多采两片叶为一芯两叶。)
  茶:芽茶类:以嫩芽做原料   茶性比较细致
  叶茶类:以叶做原料   茶性比较粗犷
  2、萎凋
  萎凋:茶青采下来后,首先要放在空气中,让它消失一部分的水份,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萎凋分:在室外进行的为室外萎凋;在室内进行的为室内萎凋。
  萎凋的过程:水份的消失必须透过叶脉有秩序的从叶子边缘或气孔蒸发出来。每部分的细胞都必须消失一部分的水份,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发酵作用   。
  失   水:叶子晒干晒死   造成味薄
  积   水:没有搅拌   造成苦涩
  萎凋就是静置与浪青交替进行。
  静   置:就是放置不动,让水份补给到边缘的地方,当然也让已经可以发酵的部分慢慢发
  酵。
  浪   青:就是搅拌,先是促使水份平均消失,然后借叶子的互相摩摩擦,促进氧化。
  3、发酵
  发酵:指茶叶的面份与空气起氧化作用,这个过程称发酵。
  发酵使茶发生变化:
  香变:不怎么发酵的,喝起来是股菜香;让它轻轻发酵就会转化成花香;
  发酵变重后会转化成果香;如果让它尽情的发酵就会变成糖香;
  香气是发芽、开花、结果的变化。
  色变:香气的变化与颜色的转变是同步进行的。
  菜香的阶段是绿色;花香的阶段是金黄色;
  果香的阶段是桔黄色;糖香的阶段是朱红色。
  味变:发酵越小,越接近植物本身的味道。
  发酵越多,离自然越远,加工的味道越重。
  4、杀青
  杀青:是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这个过程叫杀青。
  炒青:就是下锅炒,也可是滚筒式,炒的茶比较香。市场上的大部分茶都是炒出的。
  蒸青:用蒸气把茶青蒸熟,蒸的颜色比较翠绿,而且容易保留植物原来的细胞纤维。
  5、揉捻
  揉捻:杀青过后,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的揉捻。
  揉捻的功用:
  第一、   揉破叶细胞,以利于冲泡。
  第二、   成形。
  第三、   塑造不同的特性。
  揉捻包括:手揉捻、机揉捻、布揉捻
  揉捻的次数越多,茶性就会变的越低沉。
  揉捻分: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
  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
  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
  6、干燥
  干燥:揉捻完茶就算初步完成,这时要把水份蒸发掉,这个过程称为干燥。
  干燥分:火炉上烘干、手摇式干燥机、自走式干燥机。
  7、初制茶
  初制茶:干燥过的茶就可以拿来冲泡饮用,可是这种茶外型不好看,品质也还不稳定,一般称为初制茶。
  8、精制
  销售之前,最好再经过一番精制,它包括:
  A、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等位。
  B、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
  C、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
  D、覆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
  E、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
  经过这些程序完成的茶,就是可以上市的精制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忧
  • 2021-10-17 09:59
(一)绿茶制造工艺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2)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3)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二)红茶制造工艺   我国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其制法大同小异,都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各种红茶的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色香味的形成都有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下文以工夫红茶为例,简介红茶的制造工艺。   (1)萎凋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此外,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2)揉捻   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4)干燥   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三)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乌龙茶的制造,其工序概括起来可分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其中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   (1)萎凋   萎凋即是乌龙茶区所指的凉青、晒青。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   乌龙茶萎凋的特殊性,区别于红茶制造的萎凋。红茶萎凋不仅失水程度大,而且萎凋、揉捻、发酵工序分开进行,而乌龙茶的萎凋和发酵工序不分开,两者相互配合进行。通过萎凋,以水分的变化,控制叶片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度。萎凋方法有四种:凉青(室内自然萎凋)、晒青(日光萎凋)、烘青(加温萎凋)、人控条件萎凋。   (2)做青   做青是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做青中形成的。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摇动后,叶片由软变硬。再静置一段时间,氧化作用相对减缓,使叶柄叶脉中的水分慢慢扩散至叶片,此时鲜叶又逐渐膨胀,恢复弹性,叶子变软。经过如此有规律的熟悉动与静的过程,茶叶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所谓的“绿叶红镶边”;同时水分的蒸发和运转,有利于香气、滋味的发展。   (3)炒青   乌龙茶的内质已在做青阶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工序,它象绿茶的杀青一样,主要是抑制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其次,是低沸点青草气挥发和转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时通过湿热作用破坏部分叶绿素,使叶片黄绿而亮。此外,还可挥发一部分水分,使叶子柔软,便于揉捻。   (4)揉捻   其作用同于绿茶   (5)干燥   干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厚。   (四)白茶制造工艺   白茶是我国特产,主产于福建省。白茶的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其品质特征的形成,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   目前白茶种类不多,有芽茶(白毫银针)、叶茶(如贡眉)之分,制作工艺简单。   白毫银针制作工序为:茶芽、萎凋、烘焙、筛拣、复火、装箱。   白牡丹、贡眉工艺为:鲜叶、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或筛拣)、复火、装箱。   (五)黄茶制作工艺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   其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揉捻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   (1)杀青   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闷黄   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针对不同茶叶品质,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   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多,叶问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过程也愈快。   (3)干燥   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   (六)黑茶的制造工艺   黑茶的制造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其中渥堆是黑茶制造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1)杀青   由于黑茶采摘的叶子粗老,含水量低,需高温快炒,翻动快匀,呈暗绿色即可。   (2)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立即趁热揉捻,易于塑造良好外形。揉捻方法与一般红、绿茶相同。   (3)渥堆   揉捻后的叶子,堆方在篾垫上,厚15~25厘米,上盖湿布,并加盖物,以保湿保温,进行渥堆过程。渥堆进行中,应根据堆温变化,适时翻动1~2次。   关于渥堆的化学变化实质,目前尚未有定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三种学说,但一般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热作用,与黄茶的闷黄过程类似。   (4)干燥   有烘焙法、晒干法,以固定品质,防止变质。
  • 2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10-17 09:39
茶叶制作过程: 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为以锅炒而成的炒菁绿茶,比方龙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温蒸汽蒸煮的蒸菁绿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气浓、后者有新鲜新绿感。 黄茶:制作方式近似绿茶,但过程中经过闷黄,使茶叶与茶汤的颜色呈黄的微发酵的茶,发酵度约10~20%,滋味清香甘甜,如君山银针、蒙顶黄牙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白茶:把叶片采摘下来后只经过轻微的、约10~30%程度的发酵、不经过任何炒菁或揉捻动作,便直接晒干或烘干的轻发酵茶。带有细致的茸毛,滋味清淡爽滑,非常独特。特产于中国福建一带,如白毫银针、寿眉牡丹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青茶:又称乌龙茶。发酵度约为20~60%,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滋味变化多端,兼容绿茶的清绿新爽与红茶的醇厚甘美,常带有如花香、果香、谷香等多元丰富的香气,是台湾最知名的茶类。知名茶款除乌龙外还有包种、铁观音、水仙、武夷茶。 红茶:发酵度达80~90%的全发酵茶。制作过程不经杀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然后进行完整发酵,使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为茶红素,因而形成红茶所特有暗红色茶叶、红色茶汤。(然必须注意的是,在英文中,红茶并不称「红」茶,而称black   tea) 黑茶:属后发酵茶。制造上是在杀菁、揉捻、晒干后,再经过堆积存放的过程(称为「渥堆」),使之产生再次发酵,故而茶叶与茶汤颜色更深、滋味也更浓郁厚实。如普洱茶、湖南黑茶等都是着名茶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