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为什么汉唐宋元都没用儒圣?

答案:1  悬赏:70  
解决时间 2021-01-12 03:55
  • 提问者网友:欲望失宠
  • 2021-01-11 07:21
为什么汉唐宋元都没用儒圣?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1-11 08:36
感谢大家于百忙之中,还来看小编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编都在辛勤劳作,只为等您到来!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分享各类穿衣搭配,观看辛苦了,谢谢,祝您阅读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欢小编的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关注小编吧
中国古代成为圣人的标准,必须立德、立言、立功。有人为曾国藩作对:“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乃是对文正公一生的概括。
立德是相对比较简单,树立道德,很多平民也能做到。各种史书对立德的定义都差不多。孔子后人孔颖达说:“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立德,就是树立德业,为后人景仰!自古立德业者甚多,如二十四孝的那些经典;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兄弟;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乐羊子妻......
立言就要求更高些。“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孔颖达如此定义立言是很准确的,立言者必须有高深的学术成就,影响后人。自古立言者甚众,不一赘叙......
古代建立功业的人也很多。孔颍达说:“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建立功业,拯救万民于水火,自古以来也不少,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无论是诸葛孔明还是曹阿瞒,他们都建立了不世功勋......
然而能完成“三不朽”的,却真的不多,能够立言立德者甚多,再立盖世功勋,也许不是没那个能耐,而是缺少历史契机。王阳明所处的明朝,是个十分混乱的王朝,明太祖对子孙那份溺爱,超过了一个国家应有的理性而埋下祸根,那份家国不分的?潘炕?颍?坪醮???校????酰?佑览执蟮鄱岬丈敝犊?迹?旒曳?踝髀也欢希?敝聊?王朱宸濠作乱,赋予了王阳明立下功业的历史契机。
曾经创造过辉煌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却在落后民族数百年的统治之下落伍了,当欧洲人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十七世纪,满清却忙于海禁闭关锁国,对汉人采取歧视性政策,不断打压,以至于文明倒退,国困民乏,民不聊生,终至爆发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与其说是太平天国造就了湘军和曾国藩,还不如说是愚昧无知的满族统治者给予了曾文正公创立功业的机会??
所以,王阳明和曾国藩这两二个立德立言立功的历史完人,在创立了个人不朽功业的同时,其后面的历史背景却令我们感到十分沮丧!
集心学大成的王阳明的确算个圣人,但是曾国藩虽然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完人”,但明显是官场应酬的溢美之辞,后来被当代的一些成功学家反复拿来为成功学站台,更是一种文化陷阱。
曾国藩在思想建树上,不用说圣人,连同时代都未必是巅峰。
但是题主提出的问题还是蛮有意思的,为什么明朝有思想家,而汉唐宋元都差一点呢?
汉朝思维跑偏
汉朝不是没有思想家,而是当时的思想家都被玄学耽误了。比如当时的许多经学家和两晋时代的狂士,在哲学思辨上都有可取之处的。但我们今人的主流思想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所以会觉得那个时代的思辨没有价值。
唐朝是一个务实的朝代。唐人多是自带老大帝国心态的,同时唐人在文学上创造了迄今为止仍未被超越的高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双峰并峙。唐朝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而不是一颗太阳光芒照彻的孤星时代。所以没有特别突出的思想家。
宋人开始酝酿着思维的飞跃
宋朝的经济大发展,儒家开始了理学和心学的分流。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状态已经开始了反思和讨论。从陆九渊和朱熹的“鹅湖之会”开始,中华文明正孕育着一次思想上的跃进!
王阳明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明朝的王阳明是心学大成者,这一点即有王阳明本人的主观原因在里边,更多的是从宋朝就开始的哲学大讨论的结局。
那么剩下的元朝与清朝是怎么回事呢?元朝和清朝都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入侵,如果用欧洲人历史学家的话说就是野蛮人入侵,这对中华文明是一个毁灭性的冲击,造成了整个时代的思想退步,所以大环境恶劣也就很难再出现思想上的巨人,也就不会有圣人出现了!
原因很简单,科举的出现,把一大批可以实现三不朽人物排除在外,而皇权的稳固和加强让文官实现三不朽有了更少的后顾之忧。
立德立功立言,对于200多年的一个朝代来说,不是特别难以出现这样的大人物。
严格来说,孔子立德立言没问题,立功太勉强。春秋的孙武,管仲,战国的商鞅,吕不韦,都是有大功有著作的大人物,只不过不是儒家而已。
汉朝独尊儒术后儒家知识分子才开始有机会建功立业。汉武帝时的桑弘羊为2000年经济政策奠基不能说无言吧?为北击匈奴奠基不能说无功吧?至于立德,就看儒家士大夫怎么评价了。
汉末的曹操,平定北方战乱有功,重编孙子兵法、创作诗歌有言,不是世族就无德了。
唐朝的大拿也不少,李靖军功卓著,写了李卫公问对。都成了托塔李天王了还不能三不朽?没办法,世族也不行,必须是精通儒家典籍,而且写兵书不符合儒家对知识分子的期望。
宋朝科举制度很完善,武功卓著的将领都会附庸风雅。岳飞战功多,文章好,都当武圣人了!但是不行,不是科举出身,对六艺经传不熟悉,还是不行。
王阳明晚一点的戚继光,功劳和兵书也有,却不是科举出身,还是不行。
曾国藩的几个小伙伴左宗棠李鸿章功劳不小,文章见识也行,可惜不是八股取士。
说白了一句话,严格按照儒家标准选拔人才才会出现三不朽现象,但是人才难得,浪费可惜。宁可不要三不朽,也不能埋没人才。
东方讲三不朽,西方讲哲学王。西方的哲学王貌似就一个,《沉思录》作者马克黎塞留。可是没什么用。
可见,所谓三不朽和哲学王和三元及第本硕博连读一样,是高难度动作,但没什么用。
这问题是看多了市面上的各种流行读物才发的问吧。
这么说让朱熹老夫子怎么过?
真要有圣人的话,也看怎么个标准。如果按照孔庙从祀的规格看,王阳明、曾国藩都不在里面,连自称圣人的康有为都摸不到门槛。
孔庙大成殿里供奉着历朝历代的儒家先贤,正中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皇家礼制。依次是四配,也就是四个圣人,他们是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再下面是十二哲,他们是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看看吧,除了朱熹是宋朝的,其余几位VIP可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朱熹对儒学的发展到底有多大贡献?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恤民生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一生自举进士至死,凡五十年,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为宁宗讲《大学》。其余四十年过着讲学著书生活。其著作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此外,还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其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子语类》等书中。按朱熹《年谱》,《周易本义》成书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启蒙》成书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本身两个半圣人也只是一家之言,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儒家发展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原始儒家教义,以孔孟为代表,而孔子为至圣先师,孟子同样也有亚圣的称号,所以,光这第一阶段圣人就两个。
第二阶段就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是董仲舒力排众议,才把儒家和孔孟搬上了神坛,可以说开创了儒家政治化的先河,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第三阶段就是宋代理学兴起,儒家结合佛道两派思想,兼容并蓄,蔚为大观,影响后世千年。这时期可谓人文荟萃,圣贤四起,前有周敦颐,二程,后有陆象山,朱熹,特别是朱熹,可谓集大成者,朱子之圣名名副其实。
第四阶段是明代王阳明心学,亦可归类于理学,算是其分支,但因为其学说独特性和创造性,且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至于曾国藩,说他是半个圣人,并不是因为他开创了啥新的儒家学派,而是在于他对儒家思想严谨的态度和实践的坚持,在当时已算是儒家最后的绝唱,同时也为后世所标榜。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