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是什么?

答案:5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01-11 21:14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1-11 13:32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1-11 15:06
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在封建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在欧洲封建时代,世俗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世俗封建主的“骑士”,而僧侣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教权的“教士”或“牧师”。欧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由教会来控制。
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教育的等级性就是指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官职出身的人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如在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设有“六学二馆”,即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教育的宗教性主要是欧洲封建教育而言的,教育的宗教性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
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在中国,封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以及根据这些经典所编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女儿经》等。在西方,其主要内容就是宗教教义及与之相产的内容,如《圣经》,教父著作,经院哲学家的著作,各种祈祷书、赞美诗、圣诗等。不过,也存在着一些少量的科技教育的内容。例如中国增加一些算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内容。到了唐代,各地建立起一些专科性学校,同时在一些中央部门,如太医署、太仆寺、司天台等,也设科招生,培养一些专门人才,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早的。
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机械记忆、背诵、体罚是常用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措施,与此同时,教育者们也非常强调个人的体会和自觉践行。
第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学体系,还有私学系统,私学不仅有启蒙教育,而且还有高等教育。在官学和私学之外,还有书院和社学。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也创办了大量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的学校,如教区学校、主教学校、修道院学校以及教会大学。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和专著有:我国的《学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韩愈的《师说》和《进学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和黄宗羲的《学校》等等。西方的杰罗姆的《致莱塔的信》、本笃的《本笃规程》、伊西多的《辞源》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狂恋
  • 2021-01-11 20:59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 2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1-11 19:22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重政治与重伦理!重政治与重伦理这两大特点是相互联系并统一的,因为儒家的政治强调“德治”和“仁政”,从而使民众安居乐业,使社会安定,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处理好伦理关系,重伦理是手段,重政治才是目的。古代教育家之所以重视道德教育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这种道德教育说到底还是政治教育,这种重政治与重伦理的统一,便形成了我国古代教育文化的典型特征: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儒家的修己治人之道。这种思想以社会为本位,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整体的价值,有其合理性的一面。然而它忽视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忽视了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只讲个人的义务和责任,不讲个人的平等和权利,从而束缚了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既不利于个体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以社会为本位的儒家思想便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人数:少数化――不能普及,私塾为主,天文星算、医学、百艺等更是限于家族秘传。阶层:贵族化――学习是特殊阶层的特权或义务,是贵族的标志,甚至是一种活法,甚至不是为了做官,只是表明人家是贵族。穷人基本上要么偷学,要么砸锅卖铁,要么只能学各种手工枝术。内容:礼仪为主,汉朝以后以儒家学说,即所谓的四书五经为主。分科:――贵族学礼仪,工匠学技术。取向:贵族是要做官,工匠是要服役。方式:贵族可以小班开学,工匠是师徒相传。
  • 3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1-11 17:45
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在封建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在欧洲封建时代,世俗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世俗封建主的“骑士”,而僧侣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教权的“教士”或“牧师”。欧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由教会来控制。
  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教育的等级性就是指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官职出身的人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如在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设有“六学二馆”,即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教育的宗教性主要是欧洲封建教育而言的,教育的宗教性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
  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在中国,封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以及根据这些经典所编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女儿经》等。在西方,其主要内容就是宗教教义及与之相产的内容,如《圣经》,教父著作,经院哲学家的著作,各种祈祷书、赞美诗、圣诗等。不过,也存在着一些少量的科技教育的内容。例如中国增加一些算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内容。到了唐代,各地建立起一些专科性学校,同时在一些中央部门,如太医署、太仆寺、司天台等,也设科招生,培养一些专门人才,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早的。
  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机械记忆、背诵、体罚是常用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措施,与此同时,教育者们也非常强调个人的体会和自觉践行。
  • 4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1-11 16:35
1、它包括奴隶社会及其教育和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2、特点是教育基本与生产相脱离,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基本被奴隶主阶级和封建主阶级所垄断。
3、其主要内容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人之术,采用个别教学,具有封闭性与社会生活相脱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