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英语习语翻译的毕业论文

答案:1  悬赏:40  
解决时间 2021-04-27 23:46
  • 提问者网友:离殇似水流年飞逝
  • 2021-04-27 10:47

急求一篇题目为《英语习语翻译》的毕业论文,有知道的或也再写这论文的朋友的共享下你们的资料,小弟在这里谢谢了!

若很多的话麻烦打个包发到小弟邮箱里,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发了麻烦留言告诉小弟声,可以马上加分!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ー何必说爱
  • 2021-04-27 11:02
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摘 要] 习语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在英语语言中占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是英语翻译的一个重点。本文在
分析英语习语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英语习语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 英语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习语结构稳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是人们在劳动
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思想结晶,它们主要来源于生活。
另外,它还来源于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它们同文学作品、
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
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翻译作为语
际交流的手段,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
一种文化移植的过程,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
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二者密不可分。本文现从文化信息传
递的角度,就英语习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一、英语习语的特性
李福宁说:“一个英语习语是一种语言的一个要素,
这种语言在其时代的基础上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表达方
式。”所有历史悠久的语言都包含着许多丰富的习语。一
方面,英语习语是一种艺术,它主要反映英语国家的文化
特征,所以思想和内容必须是可译性习语的先决条件;另
一方面,在语法上习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且作为一种规则,
任何一种习惯用法中的任何元素都是不能改变的。例如:
在句子“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中,“A”不能被“one”
所代替。“To be at liberty”不能改变成“To be at freedom”。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方文化背景间的差异大
量减少,这为英语习语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的语言规范和不引起错
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
和民族、地方特色的方法。随着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民族所理解和
接受,英汉语的文化差异正在缩小,民族特色正在逐步融
合,这使得习语的直译成为可能。用这种方法翻译习语把
西方习语移植到汉语中来,可以很容易地翻译原文。
例1: Hewentwith the stream, forhe lacked confidence in
making his own decisions·
(A·他随波逐流,因为他对自己做的决定缺乏信心。
B·他跟着别人做,因为他对自己做出的决定缺乏信心。)
显然, A比B更忠实原句,因为英语习语“gowith the
stream”,翻译成汉语“学别人的样做事”意思一样。如果
我们选择B,“学别人的样做事”无法准确表达原来意思。
相反B会使中国读者产生歧义。
例2: She refused several offers ofmarriage, and then, at
the age of forty, found herself left on the self·
(她拒绝了多次求婚,到了40岁,发现自己被“束之
高阁”。)
这里“on the self”被翻译成“束之高阁”。这种译法
不仅忠实表达原句的意思,而且还展现出说话人有点自卑
的心理。
例3: He who follows two hares is sure to catch nei-
ther———Benjamin Franklin·
(追逐两只兔,两头都落空。)
这种译法成功再现了原始谚语的形式和所描绘的情景,
同时还给读者一种原汁原味的感觉。如果翻译成“同时干
两事,全都干不好”,虽然通顺,但由于失去话语原来的特
征而显得不够忠实原文,不够生动。
(二)意译法
语言毕竟是交流的工具,因此译者的首要任务是让读
者理解原文隐含的意义。在翻译时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
保留英语习语的表达形式,且汉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义
习语来套用,就得使用意译法结合上下文把习语的含义表
达出来,也就是在翻译时使用另外一个中国读者能接受的
类似的习语来翻译。意译法的特点是简洁易懂,不足之处
是失去了原文的风格特色,也可以说意译法是一种不得已
而采取的方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别很大,在实际翻译
中此方法使用得很广泛,尤其是翻译民族色彩浓厚的习语
时。
例4: She can tdo itwell because she is a green hand·
(A·她做不好这件事,因为她是新手。B·她做不好这
件事,因为她是绿色的手。)
这里A显然更加合适。在这个英语习语中“green
hand”代表“无经验的人”,所以这个习语应该被翻译成
“新手、生手”。许多读者第一眼看这译文的时候会觉得很
茫然,可仔细想想就会觉得这样翻译很有道理。译文B看
起来翻译比较呆板,虽然做到了忠实原文,但事实上它不
仅没有把这个习语的灵魂翻译出来,而且产生了不切实际
的汉语表达方式,让读者觉得乏味。(下接60页)
(上接158页)
(三)直译意译兼用法
直译法有时候会减少译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会导致阅
读的厌倦和文化传递的失效。意译法经常会改变英语习语
的原汁原味。为了使习语的翻译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其原有
风格,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直译意译二者兼用的方法。
例5: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着晴天晒干
草,莫失良机。)
“趁着晴天晒干草”,属于直译法,它在成功地表达出
内容的同时,也保持了谚语原来的风格。然而读者可能无
法理解其含义,因而“莫失良机”这种意译法被附加上。
这两种译法的联合增加了可读性也保留了谚语的原始韵味。
例6: 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俗话说:衣柜里藏骷髅,家丑家家有。)
To lifta rock only to have his own toes squashed·(搬起石
头砸自己的脚。)
(四)借用法
英汉两种语言有一部分同义习语不但有相同的意义或
隐义,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遇到这种情形
时不妨直截了当地借用英汉语中的同义习语。例如: Milk
the Bull (缘木求鱼);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
类聚,人以群分)。
(五)直译加注译法
严格来说,加注不是翻译法,在写作、翻译中加注是
最后的选择。因为有些习语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民族色
彩,或具有典故性,为便于读者充分领会和完全吸收其特
殊的文化意蕴,翻译时以直译加注为宜,即直接翻译出来,
然后加注,予以解释。例如:“To carry coals to Newcas-
tle.”,译成“运煤到纽卡索,多此一举。”还是不能让读
者了解为什么运煤到纽卡索是多此一举,必须采用加注法
说明纽卡索是英国的一个产煤中心,运煤到纽卡索是多余
的。
参考文献:
[1] 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 蔡福华·英语习语的翻译[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4(1)·
[3] 刘湘屏·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学报, 2004(1)·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