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企业物流运作定义

答案:4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0-17 03:39
  • 提问者网友:斑駁影
  • 2021-10-17 00:15
企业物流运作定义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人间朝暮
  • 2021-10-17 00:39
企业的物流系统设计越有效,它对信息的准确性就越敏感。信息流反映了一个物流系统的动态形态,订单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的信息和信息延误等都会削弱物流效率。因此,物流信息的质量和及时性是物流运作的关键因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10-17 03:37
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洁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   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配送的概念:   第一种,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对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质行为予以表述:   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这个概念的内涵,概括了四点:   1.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据经济学家的理论认识,因而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   2.配送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最终配置",因而是接近顾客的配置。接近顾客是经营战略至关重要的内容。美国兰德公司对《幸福》杂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一项调查表明"经营战略和接近顾客至关重要",证明了这种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3.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这里面强调现代送货,表述了和我国旧式送货的区别,其区别以"现代"两字概括,即现代生产力、劳动手段支撑的,依靠科技进步的,实?quot;配"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   4.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处于接近用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有其战略价值,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   第二种。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表述如下:   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   这个概念的内容概括了五点:   1.整个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配送实质是送货。配送是一种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区别:   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配送却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货形式。   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送货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从工厂至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有什么送什么,配送则是企业需要什么送什么。所以,要做到需要什么送什么,就必需在一定中转环节筹集这种需要,从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转形式出现。当然,广义上,许多人也将非中转型送货纳入配送范围,将配送外延从中转扩大到非中转,仅?quot;送''为标志来划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4.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有一件运一件,需要一点送一点,这就会大大增加动力的消耗,使送货并不优于取货。所以,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在定义中强调"按用户的定货要求"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用户第一"、"质量第一",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因此不能从本企业利益出发而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满足用户利益基础上取得本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损伤或控制用户,不能利用配送做为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割据市场的手段。   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按用户要求"是不妥的,用户要求受用户本身的局限,有时实际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于配送者讲,必须以"要求"为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用户,实现共同受益的商业原则。这个问题近些年国外的研究著作也常提到。 发达国家的配送 1.发达国家对配送的认识。    发达国家对配送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在表述上有其区别。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认识,配送就是送货。美国配送的英语原词是Delivery,是送货的意思,强调的是将货送达。日本对配送的权威解释,应该是日本工业标准JIS解释。"将货物从物流结点送交收货人",送货含义明确无误,配送主体是送货。   当然,现代经济中的送货也必定比历史上送货有所发展,这种发展是竞争的产物,受利润和占领市场驱使,想方设法使送货行为优化,于是实践上出现了送货时车辆合理调配、路线规划选择、送货前配货、配装等。   在发达国家对配送解释中,并不强调配,而仅强调送达,原因是在买方市场的国家中"配"是完善"送"的经济行为,是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是在竞争中优化形式,既然是一种必然行为,就没有再强调的必要了。   对于配送稍详尽一些的解释,反映了发达国家对配送范围、性质、作用等认识。1991年版日本的《物流手册》这样描述它的范围:"与城市之间和物流据点之间的运输相对而言,将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需要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很明显,日本人对配送的一个重要认识,是配送局限在一个区域(城市)范围内,而且从性质来看,配送是一种运输形式,关于这一点书中又有进一步描述:"生产厂到配送中心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叫'运输'从配送中心到顾客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叫'配送"。 2.发达国家的配送发展及现状。   一般的送货形态在西方国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说是随市场而诞生的一种必然市场行为。尤其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剩,在买方市场情况下,必然采取各种各样推销手段,送货最初便是做为一种不得已的推销手段出现的。仅将其做为推销手段而不认识到做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手段,在有些国家持续了很长时间,甚至出现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仍然如此,很多企业直到七十年代仍然将送货看?quot;无法回避、令人讨厌、费力低效活动,甚至有碍企业的发展",正是反映了这种现实。   从历史上曾采用的一般送货.发展到以高技术方式支持的,做为企业发展战赂手段的配送,也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许多国家甚至到八十年代才真正认识到达一点。国外一篇文章提到,"在过去十年里,这种态度和认识有了极大转变。企业界普遍认识到配送是企业经营活动主要组成部分,它能给企业创造出更多盈利,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quot;。这种认识的转变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可以为经济界提供省力且高效的管理方式与技术装备方式,将"无法回避、令人讨厌,且费力低效的活动转变为刻意追求、容易接受,且省力高效的活动。   第二,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发使人看出流通和物流过程中的潜力,不少实践证明,包括配送在内的物流领域开发,可以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就不再"有碍于企业的发展"。   第三,生产力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分工,服务性生产大大发展,服务性社会出现,使人们增强了配送的主动服务性质,成为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quot;。
  • 2楼网友:雾月
  • 2021-10-17 03:30
1.物的概念 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做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物,就是通常所称之物品。 2.流的概念 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3.物流的划分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予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微观物流:是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 3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10-17 02:05
“在中国物流领域,通常认为‘物流’即是相关的物资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移动。涉及运输、仓储等各层次的活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及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它特别强调有效流动与存储,强调信息及管理在物流中的作用,它特别关心运输可见性(Shipment Visibility)、库存可见性(Inventory Visbility及电子商务在今日物流中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在考虑物流时的宽广视野及把它纳入系统工程的战略思维。……。如果中国在物流工作起步时,不采用最先进的思维方式,不学习美国的新设备、新知识及新管理,那么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仍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引自《2002年美中物流研讨洽谈会》招商材料)p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这份招商材料中给出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H)关于物流的定义不是最新版,从内容上看可能是1985年的。就我们手中的资料看原文是(Logistics is process of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efficient,cost-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raw materials,in-process inventory,finished goods,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point-of- origin to point-of consumption for the purpose of conforming to customer requirements.)译成中文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p 我们查到1992年,CLM修订了物流定义,将1985年定义中的“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修改为“产品、服务”(Logistics is process Of planning,implem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efficient,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service,and related、in— formation from point-of-origin to point-of-consumption for the purpose of conforming to customer requirements.)。这实际上大大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 既包括生产物流,也包括服务物流。p 1998年,CLM对物流的最新定义是:(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pprocess that plans,implements,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effective forward and revers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services,and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origin and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pcustomers requirements.)。我们译成“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我们理解它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即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最低。总之,该定义反映了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美国物流界对物流的认识更加深入,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并从“反向物流”角度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p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