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答案:1  悬赏:70  
解决时间 2021-10-13 09:09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10-12 22:44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10-12 22:51
端午习俗之一:粽子飘香--用心慢慢品味

粽子是一种食品,在秭归却是一种文化。屈乡人包粽子很是讲究,他们选用上好的糯米,宽宽的蓼叶,把粽子包得有棱有角,然后再缠上细细的五色丝线。最特别的是在糯米中间放颗红枣。棱角分明的外形,象征着屈原刚直不阿的品格;雪白的糯米,意味着屈原廉洁清贫的一生;那颗红枣既是屈原对楚国也是乡亲们对屈原的一颗火热的心,屈原故里还流传着《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端午节里,人们扶老携幼早早来到江边,他们向江中抛撒包好煮熟的粽子,召唤屈原的魂魄回归故里。

端午习俗之二:龙舟竞渡--端午的重头戏

处处划龙舟,秭归特不同。千百年来,划龙舟一直是屈乡秭归最大的群众性集会。秭归划龙舟除场面壮观、竞争激烈外,特别之处是竞渡前还要举行游江招魂。颜色各异的龙舟在江中缓行环游,峡谷中则回响起荡气回肠的《招魂曲》:我哥哟,回哟嗬,听我说哟,嘿嗬哟!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地不可下啊,下有九关八极。......惟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衣食勿须问,楚国好天地……

端午习俗之三:“骚坛”诗会{吟诗凭吊屈原

泥巴腿子“骚坛”。在诗人屈原的出生地--乐平里,这里起于明清时期的农民诗社--“骚坛”延续至今,每年在艾粽飘香的五月端午,乐平里总要举办一次诗会。骚坛诗社的农民诗人们相聚屈原庙,比文赛诗,他们用屈原故里的土腔土调吟唱着自己的诗作,以骚体诗凭吊屈原。这种文化习俗代代沿袭,成为乐平里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景观。

端午习俗之四:公祭屈原--大夫魂兮归来

从南北朝开始秭归就有了由官府出面组织端午祭祀屈原的历史,为区别于民间祭祀而称为“公祭”。在婉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之中,主祭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百姓则依次向屈原牌位(或塑像)叩首焚香,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此之外,端午习俗还有悬挂艾蒿、菖蒲,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饮雄黄酒,免受虫蛇伤害;悬钟馗像,消灾避难;写符念咒,避邪驱鬼;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保安康等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