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结合《荷塘月色》《背影》说说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答案:1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0-17 21:39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10-17 06:07
结合《荷塘月色》《背影》说说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10-17 06:58
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首先来自于作者的“立诚”意识。散文和诗歌一样可以言志载道、抒情述怀,但由于它摆脱了音韵格律之类的束缚,使得在直抒胸臆上更贴近真实的心境。

朱自清的《背影》只有一千五百多字,既没有深奥的哲理,更没有华赡的文词,却那么动人,却能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原因在于作者是以最诚挚的态度抒写人生中平凡的一幕!“依我看这就是全部因为写的是真情、至情,是父子情深这样一个文学话题
通过洁净的文笔以绘态传神,揭示主旨,这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典型手法。作者写父亲的对话都很简短,只有四次,但话短情深。四句都集中在送别时,这些话可谓语语平常,再简朴不过了,但其中却是蕴含着千情万绪。
自清散文的第二大特色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朱自清原是一位诗人,所写散文自然 不失其诗人本色,“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导言》),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弦歌画舫,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象一个导游把“游客”步步引入,都往往能招人入内,生亲临其境之感。《荷塘月色》是他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写于1927年7月他在北京清华大学执教时期。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变得十分美丽,富有诗意……照一般来说,荷塘容易描写,月色则则较难描写;画家做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因为月景的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幻着,很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张白山:《朱自清品作欣赏》)清代的国画理论家淘贻汾曾说:“画月下之景,大者亦晦,在晦中而须空明。”的确,要在晦暗中见空明,是很需要独特的表现手法的。于是便有人提出画月亮的方法:“月景阴处染黑,阳处留光”。画画尚且如此困难,我们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画笔所不能表达的事情,那自然更吃力。然而,朱自清却能够把一个月夜死荷塘写得那样的饶有生意,不愧为现代语言大师;我们在这短短的《荷塘月色》里,看不到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作者只凭着一时的感受,委婉细致地写来,却十分迷人。

作品中的景,重点自然是“荷塘月色”。作者以缜密细致的笔触,把“荷塘”和“月光”表现得出神入化。而作者的感情则完全融会在景物之中,手法高明,方式多样,有时甚至不着一点痕迹。这种不同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是需要我们潜心观察,悉心体会的。比如写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既客观地写出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了作者来到“这一块天地”时的“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舒畅。对荷叶的描写,使人联想起《天鹅湖》里小天鹅们的圆圆的挺挺的裙子,不也点染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吗?再看作者笔下的荷花: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那荷花的洁白,晶莹美好,就更不仅仅是月光下荷花的写实了,作者主观上对荷花的特有的深情厚爱,在这里是十分明显的。即便是写荷香,作者也绝不肯作平庸的描写,而是借助通感,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比喻这随着微风飘拂而来的似断还续的缕缕幽香,以引起人们美好的情思。风过荷塘是一瞬间的现象,但也没有逃过作者敏锐的观察,他形容它“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就连不能见一些颜色的流水,作者都感到它的“脉脉”含情啊!这些描写不都反映了作者在用整个身心来感受自然,并根据自己的理想来表现美的吗?

对于月光的描写,作者描绘了它照在夜间塘面上的氤氲水气所形成的“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的美的景观,和照在花叶上所涂上的象在牛奶中洗过一般”的柔和的色调,在这两个比喻的基础上用“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来表示置身于这种境界所引起的梦幻似的感觉,而这三种意象的朦胧飘渺,与作者当时的不满黑暗却又不知如何打破黑暗,向往光明却又不知如何走向光明的朦胧的憧憬与追求,不又是一种心理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的契合吗?甚至对形成这种朦胧意象的原因--“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作者也十分欣赏,喻之为别有风味的小睡。最后写由采莲联想到梁元帝的《采莲曲》和南朝乐府《西洲曲》,并引出对江南水乡的怀念,这实质仍是写作者对美好自由的憧憬和延伸,更多的是在“颇不宁静的”心境上又增添了一层怀古之情和乡思之愁。就这样,原只是清华园中僻静少人的一角,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充满诗情画意,似乎比之曹氏父子的邺水朱华都更胜一筹。关于这一点,他自己在他的《论逼真于如画》中就说过:“文学的文字媒介,文字表示意义,意义构成 想象,想象里有人物,花鸟,草虫及其他,也有山水--有实物也有境界,但这种实物只是想象中的实物,至于境界,原只是存在于想象中,倒是只此一家,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朱自清散文的第三大特色便是文质并茂、富有情致。

要写好一篇散文是很不容易的。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曾提到散文家应“收视反听,耽思谤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自古以来,散文高手如林,流传遐迩的白话散文杰作也层出不穷。“五四”文学革命中倡导白话散文,但白话散文能否也能象古代散文杰作那样做到漂亮和缜密,关系到新文学的成败。鲁迅先生曾十分明确地指出: “‘五四’以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写法也有漂亮的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那么,哪些现代散文家的作品可以称作“漂亮和缜密”的楷模呢?迄今为止,许多评论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总是把朱自清的散文看作是以漂亮缜密取胜,向旧文学示威的代表。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的出奇制胜便是如此。《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 《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 )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松堂游记》虚实并举,又一情贯注。关于伦敦与欧洲诸地的游记,行文力避“我”的出现,而“我”的情思,“我”对西方世界的东方式观照,并未消泯净尽。

朱自清的散文,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有口皆碑。在质朴中见风华,其人如是,其文也如此。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