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答案:3  悬赏:70  
解决时间 2021-01-11 00:24
  • 提问者网友:欲望失宠
  • 2021-01-10 19:24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1-10 20:00
基本方法:
1、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2、多写片段,多记日记,练写随笔。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首先,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力求写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行,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愿望。
 其次,多写片段,多记日记,练写随笔。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第三,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1-10 21:0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大多数中、高年级教师头疼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我认为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作文水平。在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做到:
一、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要想让学生写好文章,首先要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素材在哪呢?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教会学生观察,是写文章的关键。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在自然界中观察动物,观察大自然,以及美术课上的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让他们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并用语言总结自己观察、探索到的内容。
因为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心中的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要说作文先观察,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二、学会说作文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孩子们说熟悉的词语,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一句话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用有的.......有的......越......越......练习说一句简单的话。学生说: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玩跨步冬天越来越冷。树叶越落越多。然后再在这几句基础上加上别的修饰成分练习说几句连贯的话。或者说自己的一件小事。让学生充分体会说的乐趣。要让学生说好话,就要教会他们先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千世界、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善于积累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要不断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同时,还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实践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阅读有益书籍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喜爱生活。比如:在学习了《观潮》这一单元后,习作写景点或景物,带学生走出教室,去看校园、去看田野、去看胶林,体会到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的季节。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出了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有了充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内容,并不等于学生就有了积累。首先,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搞搞摘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这也是平时积累素材的结果。经常练笔写日记,不仅可以增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例如:本学期,我让学生注意观察本班的同学、科任老师,把每个人的特点都写写,我还让学生亲手种大蒜、绿豆,让他们记录每天的情况和感受,鼓励他们不拘一格,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发现多数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指导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名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国内外的优美诗文,并且经常在课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较快的增强,学生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了。
  • 2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1-10 20:11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对学生而言,写作文难,写一篇好的作文更难。他们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即便是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论勤奋》等,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同学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积累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文本"。很多课文的思考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和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在写作文时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2、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进行积累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得最好方式,也是最好途径。我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三、学会观察,吸收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只有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机观察,随机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让他们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使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断增强。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同时, 教师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际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坚持观察,获得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四、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1、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布置的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进行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写景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遍,从中找出写景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任何体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使容易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3、提纲训练法
  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记叙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上学路上的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在雨中》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一个,然后要学生只拟题纲,不求成文,此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多角度进行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平时,让广大学生学会做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