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萧何的封地在老河口吗?

答案:1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0-17 03:05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10-16 09:26
萧何的封地在老河口吗?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10-16 10:30
萧何封地辩析
■周遂义

说起地方的历史,我们老河口人有一个引以为自豪的话题,这就是:我们老河口曾是西汉开国名相萧何的封地。据《正德光化县志》记载:“前汉酂侯萧何,沛人。高帝论功行封,何功最先,五年(即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丙午,封酂侯,食邑8000户。”“酂”,就是我们老河口的前身,秦代时所设的酂县,当时属南阳郡管辖。然而,无独有偶,在我们的邻居----河南省商丘市东南永城县也有一个从历史以来到今天都写作“酂”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也称他们那里是萧河的封地。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萧何封地呢?笔者为此查询并分析相关资料后,所得出的结论仍然是:萧何封地在老河口。

依据一:鄂“酂”与豫“酂”其字其音原本并不相同。据史料记载,今天的湖北老河口,在秦汉时期尚属南阳郡管辖,而河南的永城县一带(包括现在的酂城)当初属泗水郡(现属江苏省)管辖(秦始皇二十六年,天下设三十六郡,泗水郡改为沛郡),后称沛郡酂。对于鄂,豫“酂”的区别,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文字著作《说文解字》中就已经诉说得很清楚。对于鄂地“酂”许慎明确解释:“酂,百家为酂。酂,聚也。从邑,赞声。南阳有酂县。作管切,又作旦切。”而对豫地“酂”许慎同样明确指出:“,沛国县.从邑虘声.昨何切.今酂县”在这里,许慎既明确了鄂、豫两地“酂”字的不同发音,又指出了它的字源,那就是,沛国之“酂”其实是古字“”改变而来,其发音应为“嵯”而不是“酂”。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其积数十年之精力著成的《说文解字注》中也作了进一步充分的认证。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对许慎《说文》中“南阳有酂县”所作的解注中列据道:该酂县系指“汉地理志南阳郡酂侯国。”同时又列据道,该酂“孟康曰,音赞,按南阳县作酂,沛郡县作”。

正是在古人对鄂、豫两地之“酂”历史解释的基础之上,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两地之“酂”也作了进一步明确区分,即一“酂”二音:其一“酂Zan,古地名,在今湖北光化县一带。”其二“酂Cuo酂城,村镇名,在河南永城县西。”由此可见,两地之“酂”自古以来在读音上从来都未混淆过,即使河南之“”由古字变为了“酂”字,二者在文字学家及民间百姓读来,它仍旧念“嵯”。

依据二,二“酂”在历史上的名气,地位各不相同。正像段玉裁先生在其《说文解字注》中所引证的那样:“南阳有酂县”系《汉地理志》所指的“南阳郡酂侯国”,且“南阳之酂”与“筑阳文帝至莽之酂侯皆在南阳,故地理志于南阳云酂侯国,而沛郡酂下,不云侯国”。这里的“侯”系指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系“公、侯、伯、子、男”五等,在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的爵位。属哪一等的爵位即食那一等的俸禄。萧何正是由于在刘邦起事以后,自始至终全力辅助刘邦夺得天下,被刘邦认定为是最得力的有功之臣,与张良、韩信一道,被称为汉初“三杰”。萧何也由此在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后首批论功行赏所封的三十二名列侯中名列第一,被封为酂侯,而且赐萧何“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即可破例随身佩剑,足登军靴上殿见皇帝,不必小步疾行。而跟随刘邦攻城略地,功劳很大的大将曹参、周勃、樊哙等开国功臣,虽被封平阳侯、绛侯、舞阳侯,分别名列萧何之后二、三、四名,都从未得到萧何所获的特殊恩宠。而且在赐封萧何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后,刘邦还另因萧何在其起事前因公(刘当时是泗水亭长)出差,曾得到萧何五百钱赞助而又增赐萧何二千户作为报答。由此可见,刘邦对萧何是尤为亲近,倚为腹心的。

当时的封侯所在地,因“侯”仅次于“王”,所以也称侯国,在历史上都享有一定的名气。正是在这一点上,《汉地理志》确认了古时的湖北老河口系“南阳郡酂阳侯国”的历史地位,而河南永城县西的酂城却无此种殊荣。

依据三,从鄂、豫二“酂”历史与地理分析,萧何封地只可能是老河口而不是“沛郡酂” 。首先,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就是以地处汉水上游的汉中盆地为其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建立起西汉王朝的。刘邦与项梁及其侄项羽本是秦末农民起义时的反秦同盟军。公元前208年,刘邦与项羽的叔父梁共立原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为加速推翻暴秦,楚怀王曾向各路将领许下诺言:先入关者王关中。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率军经由砀县(河南夏邑东)出发,经昌邑(山东金乡西北),过高阳(河南杞县),战白马(河南滑县西),南攻颖川(河南禹县),北攻平阳(河南孟津),又经洛阳下阳城(河南方城)攻南阳,由武关(陕西商南一带)进入咸阳,秦王朝最终灭亡。而此时项梁已经战死,项羽已经拥兵四十万号称百万,刘邦十万,号称二十万。秦朝灭亡后,项羽也趁机强行入关。同时违背了怀王之约,只封刘邦为汉王,占据巴郡(今四川东部)、蜀郡(今四川西部),汉中郡(汉水上游,今陕西秦岭以南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建都南郑(今属陕西),并将其北部的关中盆地一分为三,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以堵死刘邦复出之路。而项羽自已,则定都彭城(今徐州),称王于梁楚九郡,作了西楚霸王,是当时诸侯中封地最多的。随后他又密杀了楚怀王,以求当长久实际的霸王。此时的刘邦虽满腹怒气,无奈力量尚弱,还无法摆脱项羽的控制,便听从了萧何等人的劝告,暂时入主关中,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最终演出了一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取关中,进而夺取天下的楚汉战争的大戏。公元前203年,项羽最终被刘邦大军围困而自尽。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称帝,史称西汉。这里,刘邦帝业的成功是与萧何在后方的全力佐助是密不可分的。而其汉王朝的建立则明显是由其汉王封地而兴,以汉水流域而起的。从历史图册上看,当时的汉王封地,其东部疆域已沿汉水向东到达今湖北郧县,接近均县的地方,今天的十堰、房县乃至整个武当山地区,都已隶属汉王的封地,已与今天的老河口仅有百余里。且刘邦在定都长安,论功行赏的过程中,对开国功臣的封地,就地图上看,也都是由近及远分配的。例如,序功于萧何之后的曹参,封为平阳侯,在今河南洛阳北的孟津一带;序功第三的周勃,封为绛侯,在今山西绛县;第四位樊哙封为舞阳侯,在今河南舞阳。这些封地都在其都城长安的外围,且距都城都不过三、五百公里。因此,刘邦对序功第一的相国萧何的封地也绝不会舍近求远,放着距都城不远,且地处“襄郧要道,秦楚通衢”且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南阳郡酂县”不管,而将自己的爱相赐封到远距千余公里之外且土地贫脊的“沛郡酂”去,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而今天的河南永城县的酂城,只所以能够与老河口争夺“酂候封地”的历史地位,其无非是借助了东汉的班固在《泗水亭长碑记》中的“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于”一段话来作证据的。实际上,当时专门考究字原的许慎在其《说文》中已经明确:“南阳有酂县”。段玉裁则更明确是“南阳云酂候国,沛郡酂下,不云候国”,同时指出班固的“受封于”系“以韵求之,可以不惑也”。何况历史上的这个班固在东汉明帝永平五年曾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下狱。在萧何封地这个问题上谁知道他到底是笔误?是“以韵求之”?还是老毛病重犯,再次“私改国史”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