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怎样周密的偷情才不会被抓奸在床

答案:1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01-16 16:06
  • 提问者网友:泪痣哥哥
  • 2021-01-15 21:50
怎样周密的偷情才不会被抓奸在床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野慌
  • 2021-01-15 22:59
我只看过他写的《蛋白质女孩》,不错,这篇《61×57》没看过,不好置评,摘录他人的评论给你看看吧,供你参考。

饮食男女 解读王文华的长篇新作《61×57》

 爱情小说《61×57》简介

  《蛋白质女孩》的作者王文华出新书了。

  《蛋白质女孩》出版后这一年,王文华很少在媒体出现,也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他专心地写第一本长篇小说《61×57》。因此,《61×57》是倍受期待的作品。

  《61×57》是一篇爱情小说,描写四名单身专业的都会男女的工作与爱情。他们对爱、性、生活、婚姻有截然不同的观念和作法,于是在交会时激发出猛烈的火花。

  《61×57》有几个特点:

  ※这是王文华的第9本书,却是第一本长篇小说。王文华写过短篇小说集、电影文集、企管文集、电影剧本。长篇小说是第一次尝试。

  ※这是一本相当接近日剧风格的小说,有都会的背景、个性复杂的主角、起伏转折的内心,以及悲喜交集的情节。

  ※《61×57》的风格与《蛋白质女孩》截然不同。《蛋白质女孩》嘻笑怒骂、玩世不恭。《61×57》则浪漫抒情、富含诗意。《蛋白质女孩》展现了王文华搞笑的天份,《61×57》则显现出他感人的能力。

  ※虽然《61×57》的整体风格和《蛋白质女孩》不同,但王文华文字的基本个性,如尖锐的观察力,视觉性的场景描写、细腻的内心刻画,幽默的对白,仍然处处可见。

  ※虽然《61×57》的整体风格和《蛋白质女孩》不同,但本书仍可被视为“蛋白质女孩第二集”,原因是本书的主角林静惠完全符合蛋白质女孩的特质,而《61×57》是她的爱情故事。本书从林静惠的角度来看这段爱情,王文华虽为男性,但对女性心理有细腻而深刻的描写。

  饮食男女解读王文华的长篇新作《61×57》

  作者:李奭学

  我们揽镜自照,所见通常是形影相反。纽约某店却别出心裁,卖出的镜子是形在右,影也在右。王文华的《61×57》谈到这种镜子时,称之为“真实镜子”,因为常态下的镜中象是“幻”,而这种镜子映照而出的却是“实”。王文华写过不少短篇小说,篇篇都在试写人生这种“真实”,十一年前的《寂寞芳心俱乐部》是如此,如今的长篇《61×57》也是如此。《寂寞芳心》里他犹牛刀小试,笔下的饮食男女仅见轮廓,但是士别三日,在《61×57》中王文华已经展露大家气派,小说里的镜中象和生命实体几乎一般大小。

  王文华所着迷的“真实”,说来竟是陈映真《华盛顿大楼》等系列所嘲讽的商场男女。《61×57》里的林静惠出身台南小康之家,自小文静乖巧,大学毕业后做了点事便出国,从德州大学拿了个企管硕士再回台湾,在北部某金融机构负责外汇买卖。她像一般银行人精明干练,但也循规蹈矩度日,所以卅二岁之年虽犹小姑独处,倒也乐在其中。徐凯是广告业好手,自称和静惠同年,刚刚走进她生命中时,静惠心里虽为之一震,但也要等到某日徐凯吐露生命理想,她才真有来电之感。这一场恋情始则闷闷,继而焰焰,各阶段的发展都不同。王文华像写《秀发劫》的蒲伯喜欢夸大细琐,将生命俗常郑重处理。小说中流行用语充斥,后现代社会的生活用品一样不缺。

  不过王文华万变不离其宗。他关心徐凯静惠周边的商场痞子,写他们表面一致的理想和出发处雷同的价值。这群社会中坚学就是为了用,孜孜营利之余理所当然以时髦消遣。即使力有未逮,他们也要尽情享受人生,所以男的伺机而动,女的基本上则像王文华另作《蛋白质女孩》所说的“爽口而不黏”。他们的生命变幻莫测,却也以变为常。而人性既然如此,且管他道德为何!这类人陈映真攻之伐之,因为他们不思救世拯民,然而王文华另有所见,小说中虽有讽谏,毕竟承认“肤浅”才是社会多数的生命之“实”。王文华的教育由文转商,现代或后现代的社会万象他知之甚稔,对价值趋势卓有心得,看惯了商场的瞬息万变之后,身处爱情的快餐文化中也就不惊,抑且同情以对,中道而观。他笔下的人物或许凡俗,但也不是毫无抱负,而是短短数十年间台湾社会确实已经经历了一场李安式的革命。

  在文风上,王文华可谓新时代的典型。他像海明威造句简洁,用字素朴,但是海明威板着面孔,不像他风趣幽默,机智频生。六○年代以来台湾作家所讲究的修辞妙道与技巧变化,慢说麦当劳里的读者已经兴味索然,王文华自己恐怕也不耐其烦。尽管如此,他的笔底春秋仍可卷起千堆皑雪。这种力道固然因他布局缜密而得,也因他用喻巧极所致。布局关乎情节铺展,用喻则涉及个人感性。王文华文如其人,对时代的脉动嗅觉敏锐,用喻之准罕人能及。这一切,当然因他微观社会而得。举例言之,静惠有一次人在高楼,王文华说台北街景在她俯瞰下有如“显微镜下的变形虫”,因为出租车“不断黏合又分开”。而静惠自己和徐凯的恋情也是这样,分分合合,时聚时散。起伏间又似“云霄飞车”,因为“玩得刺激,有些害怕,想要下来”,然而“结束后却想再玩一遍”。王文华的喻词妥贴无比,更重要的是富于新意,而其总枢则为书题斗大的两组数字:61×57。

  徐凯学画不成,如今沦为广告文案。他追赶时潮虽然不落人后,却也有过一段赴法求学的前尘,十九世纪印象派画家雷诺瓦是他自小心仪的对象。雷氏有幅肖像画〈小艾琳〉,徐凯一见倾心,和静惠初会时就觉得她像极了画中人。他因此展开追求,她多少也因此感动而倾心。〈小艾琳〉原画的尺寸是61乘以57公分,正是小说题名的由来。“这画不算大”,不过徐凯自忖生性浮浪,“永远也画不出来”。他这句自剖的话犹如一语成谶,因为静惠就是他在现实世界里的小艾琳。两人间的聚散分合,正如他和雷诺瓦名画的关系。徐凯非但静不下心来作画,也定不下心来“从一而终”。他和静惠的互动有进有退,但总有道墙横亘其间,就像〈小艾琳〉的上下左右始终就差那么四公分。书题巧,不仅把两位主角的关系空间化,也把商业社会的爱情数量化。静惠得见〈小艾琳〉,说来复因徐凯扫瞄后再“伊妹”之,所以打印机上的情缘由数量化又走向数字化。在这场有如计算机推演的爱情游戏里,我们看到费尔亭的汤姆琼斯幻形入世,茶花女几乎也逆转为卡门。

  用卡门来比静惠其实不合理,因为在商业社会中,她对道德所持一向是高标准,所以和徐凯交往了好一阵子,才在好友程玲的启蒙下弃守婚前守身的“旧思想”。这一撤退,静惠是有点卡门了。和徐凯耳鬓厮磨日久,王文华笔下的床戏也越多,时而夹杂在刻意经营的异国情调里。浪子一旦征服了淑女,便意味着《61×57》自此要从流浪汉小说走向世态小说去,见证的又是所谓社会的“真实”。程玲的出现强化了这一点。她是现代豪放女,既不让旧道德委屈了自己,也不拿来要求新世界。她和周胜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彼此只知眼前,不问过去,更知道如今的有情人要成为眷属,对肉体甚至是心灵上的“忠”,唯有睁眼闭眼才成。这对新时代的新男女让静惠困惑不已,不过在姻缘路上,她们确实走得比自己顺,说来何其讽刺!

  徐凯痴肠百转,对静惠的心用不着怀疑。但是王文华以程玲为例,明白宣示“从一而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商业社会的饮食男女纵然情投意合,也难以要求对方终身不得情感走私,何苦不睁眼闭眼?徐凯的流浪性格远甚于汤姆琼斯;他可以是唐璜,因为静惠情同姊弟的阿金生病时,他义无反顾协助照料,看得出是无怨又无尤。然而一扯到男女关系,徐凯再怎么敬重静惠,却也一如程玲,就是克制不了脚踏两条船。打从他们认识开始,徐凯深知不忠就是忠。他喜欢静惠,又怕这位57年次的老处女自卑,于是谎报年龄,让61年次的自己平白多出了4岁。真相未明就是实,一旦拆穿反可能带来害,至少需要更多的掩饰来圆谎。61乘以57所以会出问题,就是因为拆穿了中间那四年的间隔,而这一拆穿所造成的乃两个世界的差别。

  徐凯爱耍嘴皮子,有急智,但非王文华的机智,浮躁的层面居多。静惠年长,因此静而慧。61乘以57既然有此差异,不管怎么乘,就是得不出应该有的爱情空间。一趟东京行,静惠得悉徐凯的爱中另有隐情,前述的聚散波澜遂生,往后便呈分合的情史常态。四年虽不长,但可别忘了徐凯就是画不出《61×57》的那张肖像画。静惠就是小艾琳,中间就是有一道徐凯不了解也跨越不了的鸿沟。王文华把数字转成时间,把时间又化为空间。他用喻之巧,设局之妙,除了王朔,中文世界的痞子文学家看来是无人能及了。

  王文华和王朔最终仍有别。王文华身在变化万千的商业社会,尽管同情圈内的企管新贵,对消失中的旧道德似乎仍然恋恋不舍。静惠在东京所启的疑窦,就是他对肤浅的都会男女的批判。静惠有程玲开示,有周胜雄演法,但宽厚所欢之际依旧“本性难移”,《61×57》的后半部才会上演了几出捉奸记,陷入世态小说惯见的闹剧中。这出闹剧在小说里稍显夸张,反倒凸出静惠不随俗而流的价值观,也反映出王文华毕竟有其道德视境。每次扮侦探捉奸,静惠总在卡通般的刻画里提升了自己的心灵。每原谅徐凯一次,又表示她长了一智。最后她认清“实”与“不实”实难齐一,而饮食男女也要有其超乎“人之大欲”的价值,便毅然决定离开徐凯,再走旧路。手机鸣,电话响,传真机加上“伊妹”来,静惠铁了心,硬是不答腔。意志坚定了,道德当然就占上人性的制高点。吊诡的是,如此一来,徐凯反倒开了窍,始终画不成的〈小艾琳〉居然大功告成。无声有时胜有声,而拒绝才是“真正的”爱,是生命中的“实”。静惠经事长智,徐凯则振衰起弊,霜枝上的梅花傲放,朵朵无不经过一番寒彻骨。小说中这最后的一景,王文华写来有禅意。

  《61×57》确实有如禅门公案。徐凯来去间,甚至是静惠和他在一起的时光,王文华每用“戏剧化”三个字加以形容,而禅门公案就是戏,演的是饮食男女的文化表象与生命的真谛。禅戏和一般戏不同,经常是反常而行,目的却在彰显或开示生命的常态,像极了纽约那家店所贩卖的“真实之镜”。《61×57》就是一面这种镜子,在反照商业社会的实况之际,同时也显示人性的应然,最后则映照出小说家王文华内心最真实的坚持。

参考文献:《61×57》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