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易理是解释自然规律的吗

答案:1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11-08 23:02
  • 提问者网友:皆是孤独
  • 2021-11-08 00:10
易理是解释自然规律的吗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11-08 01:16
《周易》不是迷信历史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周易》因为有占筮之用,二侥幸地逃过一次劫难,因此,后世的学者多认为“《易》本占筮之书”。纵观世界文明的发展史,占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只有伴随人类文明成果的不断积累与进步,占筮文化才开始逐渐地淡出于现代的文明社会。我们考察占筮文化,应当从占筮文化的历史根源入手。在原始的远古人类时期,其生产力水平是极其低下的,人类文明尚处于蛮荒时期。但是,人类的主体意识是觉醒的,人们力图认识和阐释客观世界,力图适应和利用自然的规律,从而改善生存的状况的意愿和努力是一直存在的。因而,这一时期的占筮文化,其实质性的内涵是一种原始的文明成果,其产生的根源是有其合理性的。《周礼》中有:夏、商、周三代太卜掌“三易之法”的说法,这是历史的事实。在远古时期,一切文化活动是被史、筮知识阶层所垄断的,他们因此而参与到国家政事的决策活动中。《尚书》中记载:“汝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民,谋及卜筮。”其中所透露出的信息是,占筮文化,是曾经作为古人类决策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其参与决策的理论及其程式一并泯灭难明了,但我们不能借此而武断地认为:占筮文化就是迷信。占筮文化,在它所产生的时代里是有其合理性的,只有当人类文明开始进步,而占筮文化的非科学性成分不能得到批判而因袭传承下来,这才是迷信产生的根源所在。在《易传﹒系辞》中,有关于“占筮之法”的记载。而我们确切地知道:《周易》和《易传》是分别成书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周易》至少成书于西周初期,而《易传》则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只是到了汉代,被后世的儒家合编成书,以为《易经》矣。《易传》在解读《周易》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不能据此“占筮之法”而片面的认为,《周易》就是“占筮之学”。笔者以为,《易传》中的“占筮之法”,是徒存程式的象数之术的操演而已。这只能说明:《周易》理论的卦爻模式与象数之理是相通的,但不能据此而认定,《周易》的卦爻模式,就必然是一种“占筮之术”。笔者以为,至少从《易传》开始,《周易》的卦爻模式,便被当时的史筮们利用了,是后世操占筮之术者的附会之作。是后世操占筮之术者,为援引《周易》的卦爻模式,对古之“占筮之术”的改进和引入,是以“筮”入“易”的典型案例。后世的“梅花易数”、“麻钱课占”等均是卜筮之术的平移、嫁接到《周易》卦爻模式上的明证。《周易》理论自汉宋以后开始变得粕杂起来,先后有河图说、五行说、天干地支说等等参伍其间,其迷信的色彩也日甚一日,这也严重干扰了后世易学的研究与发展,造成了亘流几千年的历史迷误。因此,当我们能够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周易》时,才不会简单而武断的以为,“《周易》就是占筮之书”,更不会指斥其为迷信之说。也只有这样的学术态度,才是正确理解《周易》理论的思想基础。三、易理概说当我们认真地研读《周易》,就会发现,《周易》理论博大精深,可谓中华五千年精神文化的根源之所在。其对中国儒、道诸家的影响是深远的,由此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实质性内涵:广博的哲学意义、包容的文化特质、中庸的人生态度、刚健的民族性格等。我们这里暂且不对《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我们重点要关注的是《周易》理论的科学实质及其内容。实际上,以科学而认真的态度研读《周易》,就是探寻真理的一次历程,《周易》理论的哲学内涵,是每一个研究《周易》的人都无法回避而感觉饶有兴味的事情。《周易》理论的精髓,我将其概括为两句话:易理三维认知理论及其模式;易理六维决策理论及其模式。古人在解释“易”的含义时,曾提出“易简”的定义。真理往往是最为简易的,无需更多的语言去解释和描述的,这一点,对于《周易》理论来说是较为贴切的。五千年的东方人,对影响事物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因素有着就为深刻的认识,并开始形成阴阳观。在此基础上,古人类开始依据事物的特性对客观事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类认知,进而形成三维认知的八卦理论。古人类的探索并未停歇,他们开始运用易理三维认知理论及其模式,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性和历史性的考察,并成功运用演绎思维方式,对时空的交替、事物的发展、世事的变迁,科学地总结出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即六十四卦的演绎思维决策模式及其理论。至此,人类文明达到了一个极致性的高峰。中华文化绵绵五千年的渊流,都是从这一高峰起源的,而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时至今天也不曾消减分毫。在哲学意义上,世上的所有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宇宙万物的产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正是《周易》所揭示的“元、亨、利、贞”的发展过程。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无始无终的,而每一件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有始有终的,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运行规律,而也正是《周易》所揭示的六爻运行周期。在六爻运行周期理论中,事物的发展总是循着从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到上爻的时空周期运行着。我们在把握具体的事物变化时,固然不能机械式地去套用,但其作为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规律是存在的。《周易》理论的基础是辩证的阴阳理论。易学中的阴阳观,不仅指称相互对立的事物,也指称决定事物本质的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内在因素。易学的阴阳观是动态而辩证的,是指蕴含于事物内部的决定性因素。作一个简单的类比:《周易》的阴阳理论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应用便是“二进制”。在阴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八卦和六十四重卦,亦可分别视为是“二进制”的三维表达式和六维表达式。易理的三维认知模式,即《周易》八卦,是有天、地、人三维构成的。其考察的对象是:在宇宙天体运行的规律作用下,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所能够发挥的积极应对与适应能力。这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探讨,其对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力。正像现代数理知识中的三维空间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三维坐标确定宇宙间的任何一点。同样,《周易》的三维认知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提供了三维认知的思维工具,“天地人”三维观的提出,正是《周易》理论的精髓之一。易理三维认知理论中:天,是指宇宙自然的运行规律与周期;地,更多的是强调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变迁和条件制约;人,则指出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还可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劳动和自主性,从而将人类与天地并列,第一次以人文主义的精神,观察和思考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况,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哲学思考。易理六维决策模式,即《周易》六十四卦。前人对六十四卦的形成原因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这里我们姑且不论。笔者以为:六十四卦的形成,正是古人类在分类认知、归纳思维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演绎思维的经典性成果。首先,五千年前的人类,通过三维认知模式对客观事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即八卦所代表的八类基本事物。其次,为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事物变化的复杂性,人们有开始通过八卦事物的两两组合,运用演绎思维模式,进而达到对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的认识与把握。这种演绎思维的模式,在六十四卦的卦名中得到了集中性的表达,如:山水蒙、水雷屯、风雷益等,这里就不作过多的陈述。易理六维决策模式,就是在易理三维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时空维度,对不同时空维度中的事物进行三维状态的考察,一般是两个连续的时空维度的相互组合,故而形成易理六维决策模式。就如同在不同的的时间点上,我们在三维的坐标中连接两个点一样,我们通过六维决策模式,也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研判,这便是易理六维决策的模式的要义之所在。如果说,正是由于《周易》八卦的八卦三维认知的朴素性和六十四卦组合的繁杂性,使汉、宋以后的人们开始陷入象数的迷思中,企图通过对卦象的、物象的探寻来考察事物的变化,从而陷入了迷信的泥沼之中而无力自拔。那么,《周易》理论又是如何避免这一缺陷而达到其理论认识高度的,这一点在易学界是一个千古难解之谜。因而有人提出《周易》,乃“天人之书”,是外星人带到地球上来的。这种说法的可笑之处,是不值一提的,只要我们仔细研读《周易》,相信一定会找到答案的。易理爻变,是指在易理六维决策模式中,每一个爻线都要面临变阴为阳、变阳为阴的变化机遇和机制。其基本原理符合事物的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它所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和运行周期,“七日来复”,是《周易》周期理论的基础,也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周期。易理中的爻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每发生一次爻变,则预示着事物的发展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其反映的是事物变化的周期性特征。这里的随机性变化不是随便发生的,不可预测的,而一定是三维认知中的某一爻(某种因素)发生量变,以至于发生质变而引起的。而且,每一次爻变的发生,都清晰地表现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以,在易理六维决策模式中,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某一维度的爻变,从而预知事物可能存在的发展方向及其运行趋势,从而为科学的思维决策服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