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什么是“教研组文化”?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13 19:52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10-13 01:27
什么是“教研组文化”?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渊鱼
  • 2021-10-13 02:39
“重心下移”是现代型学校得以建立的标志之一,也是“新基础教育”完成整体性学校转型的基本策略。其结果是作为中层组织之一的教研组成为当代学校变革与转型的重心,并且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综观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研组的体制沿革、组织结构、活动方式等内容上①,但对教研组建设的文化思考却相对薄弱。“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学校整体性变革与转型,最根本的是实现学校文化转型,同样,教研组的变革与转型,其深层的根基也在于教研组文化的转型与重建。换而言之,将教研组的建设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来考察,通过寻找教研组建设的文化之根,探索当代教研组变革的文化路径。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对于教研组建设而言,文化意味着什么?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与不从文化的角度思考有何区别?在很多情况下,“文化”可能成为随处套用的帽子,甚至成为一种“皇帝的新装”。“新基础教育”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对于教研组而言,文化具有三种内涵:其一,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表明了在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中,教研组成员以何种规范性要求为基础,如何共同备课、听课、评课,以及如何共同研究教学问题。以听课为例,华坪小学各教研组都对听课教师提出了如下规范性要求:要为执教老师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缺点,提供一条建议,写出一个听课小记等。其二,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例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提出了“建学习型的组织,创学者型的队伍”的口号,这一口号本身就是该教研组的价值观念体系的集中体现。其三,教研组成员的生活方式。具体地说,是指教研组成员在日常化的各种形式的教研组活动中,是怎么样思考和行动的。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意义上,对教研组建设而言,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它是教研组及教研组人的活动及其成果在历史长河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或凝结的结果。作为稳定的生存方式的教研组文化一旦生成,它一方面对置身于教研组文化之中的个体教师的生存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它构成了教研组运行发展的内在机理,从深层制约着教研组发展的方向。正因为如此,教研组文化的变迁或转型总是一种最深刻的变革,因为它代表着作为管理者的教研组组长和作为被管理者的普通教师的根本生存方式的转变。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研究教研组文化实际上是在研究人本身。具体而言,就是研究教研组组长和教师在教研组这个群体和组织内的生存方式和状态。上述观点同时表明,当我们试图在文化的层面上思考教研组建设的时候,首先意味着进入对教研组中的每一个教师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关注。构成这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的是具体的、细微的日常活动和行为。即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是怎样过日子的,他们是怎样备课的?我们是怎样评课的?他们是怎样学习的?他们是怎样交往的?他们是怎样管理班级的?等等。正是在“以日常性为底蕴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这个意义上,文化构成了教研组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所以,当我们在文化的层面上思考教研组的时候,就是力图站在教研组的根基上进行思考和行动。在这个意义上,“新基础教育”的教研组文化是以改造和重建设教研组成员的日常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为核心目标的文化,因此,它是一种有根基的文化。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就“教研组文化是什么”进行了阐述,为了进一步廓清教研组文化的内涵,我们还需要对“教研组文化”不是什么加以说明。1.教研组文化不是教研组建设的代名词正如学校文化不同于学校教育一样,与教研组建设相比,教研组文化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是“文化”带来的。它表明:从教研组的“文化”根基上,即教研组成员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中考察教研组的发展和建设问题。2.教研组文化不是教研组加文化对于教研组来说,文化不是外在于它的,不是像衣服一样,随时可以套也随时可以脱的东西。相反,文化是内生的,内在于渗透于教研组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因而是日常性与根基性的。3.教研组文化不是学校文化的翻版虽然,教研组文化是在学校转型性变革过程中学校文化重心下移的结果,但这种重心下移,不是简单的直接的下移,而是需要转化和生成的下移。因此,不能学校文化做什么,教研组文化就做什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教研组文化在学校文化体系内赖以生存的基础。这种特殊性通过教研组文化的结构要素体现出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