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怎么样判断紫砂壶泥料好坏?

答案:3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10-18 12:26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10-18 03:20
怎么样判断紫砂壶泥料好坏?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像个废品
  • 2021-10-18 04:17
看颜色,纯正紫砂的颜色,应具有玉石般的韵味,不论其自身是紫色、黄色、还是红色,其光质像上了油一样,越擦越润。
听声音,在紫砂壶内放入茶叶,然后注入开水,紫砂壶发出沙、哑、沉的声音,声音沙哑说明材质透气性好,内部不结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变味。如果注水后,发出金属声或者瓷器般的脆声,就可断定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
闻其味,掺了化工原料的茶壶有异味,或是用铁观音入壶,泡一小时后,茶水变色或有异味,属假紫砂壶。
4
凭手感,纯紫砂壶的手感应是光滑圆润、舒坦自然的,虽有颗粒但仍很圆润,通过传统手工加工碾磨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通过长时间的泡养,好的紫砂能显现出深沉、古朴、油亮的气质,而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的壶基本上养不出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10-18 04:42
紫砂壶鉴别中泥料的鉴别,只是一种习惯说法,其本意是指对壶胎颜色和质地进行评价。大部分紫砂器都是不施釉的,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壶胎的颜色和质地,根据壶胎颜色的质地的特点是,也可以间接地判断了制坯时所用泥料的特点。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其所有泥料并不相同,这在各时期的紫砂器中有明显特点。《阳羡紫砂壶图考》对此有详明的记述,可资参考,现摘录于下:   历考所睹诸传器,宜兴土以紫色者最夥,朱色次之,白者又次之,盖自大彬而后,嬗递至道光间,潘壶、伍壶凡紫砂壶名家紫白泥、黄泥胎骨之坚硬与紫砂无异,唯温透明则不如也。   雍乾之世砂传器,无不质美色佳者。朱泥壶则自明季以迄乾嘉均甚质美,道光而后虽制作极工,泥质已不如前,非淡则微黄,且欠坚润,白泥则色桔而黝,佳者更为罕见,是故后之作者,纵有精工亦为土质所限矣。"   由明以迄清初,凡紫砂制者,胎骨硬而坚,色润而光和。红泥所制者,胎骨虽不如紫砂之坚,温润透明则一也。至紫砂制者,胎骨仍属坚硬,而温润透明已逊。至朱泥所制者,胎骨松而不结,色枯而不泽,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腻,已非本质之美矣。   降及嘉道,紫砂壶胎骨之坚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温润殊为逊色。白泥亦腹如是。独朱泥制作者胎骨坚硬胜于雍乾制器,而略逊于明,且与清初相较,色仍温润,仅透明不如耳。   递至咸同光宣,紫砂制器胎骨之坚与嘉道制器相伯仲,惟色泽枯燥未脱砂土之气。白泥所制者亦同。朱泥壶则胎骨乾而色寡。   这些记载,对我们了解不同时代紫砂壶的胎骨,肌理效果、颜色很有帮助。大体上说,明代紫砂壶普遍泥料质感较粗,且多含砂,触摸壶体手感皆平滑整齐,硬朗温润,轻叩之发出沉闷的木击声音,壶表面有自发的黯然之光,色泽多为紫褐色。   清代紫砂泥料的质地普遍很好,原因是对紫砂料的加工远较明代精细。清初泥料有含砂与不含砂之分,含砂者有粗犷之感,不含砂者显得细腻,烧成之后似若玉石,抚摸壶表细滑坚润,紫砂色泽深紫,品质优良。清代嘉庆道光朝以后,泥料加工仍然很精细,但制品色泽有干枯之感。   紫砂矿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其制成紫砂成品泥具有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烧成收缩率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成为举世名陶。其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也赋予了紫砂茗壶手工成型、拍、压、括、塑、镂、刻等多种工艺手法。紫砂矿土包括紫泥、本山绿泥、红泥等几大类。   紫泥类:底槽清泥:位于矿层下部,色偏紫,十分稀少,泥质细腻纯正。烧结后呈紫红色,烧成范围宽,在1200摄氏度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为10%左右。   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矿层较厚,色紫微泛红,泥质纯正,产量较多。烧结后呈棕红色,烧成范围广,在1180摄氏度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为10%左右。   段泥,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共生的意义是自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段泥原矿目前非常稀贵,现在宜兴制壶人开始   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   段泥料优质的特征是紫泥颗粒不是很明显。在本山绿泥里似乎只起了改变其颜色的作用。有层次,象玉石。段泥烧不出本山绿色,本山绿泥烧出是很娇嫩的一种纯纯的黄颜色。段泥用于烧制陶罐行业。   朱泥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为红泥、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目前朱泥矿是明显减少了。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至于优劣问题就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了。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朱泥壶与紫砂壶有着本质的不同。从成品分析,朱泥壶的结晶度比紫砂红泥高出许多,烧成收缩率也比紫砂红泥高出80%以上由于收缩率大,使朱泥壶在烧成后壶体表面产生出或多或少的皱折,这些皱折在经久使用后,又只能看到而手却感觉不到,所以在玩壶高手中有"无皱不成朱"的说法。   由于泥性的不同,在预热烘干、高温、冷却这一烧制过程中,朱泥和紫砂红泥在任何一阶段中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首先,烧制温度不同,朱泥1000--1040度,紫砂红泥1100--1200度;其次,预热烘干时间必须比紫砂红泥长,因为朱泥的密度高、气孔小水分不易散发,只能用时间克服这个问题;甚至在高温带,时间也要拉长并缓慢升温,因为朱泥在烧成结晶过程中比较活跃,特别在最高温时特别剧烈,这是高结晶度泥质的特性;第三,朱泥的冷却过程也必须十分缓慢,否则极易炸裂。朱泥壶从泥料制作到烧制成型,成品率大约只有60%左右,这就是连许多制壶名家及成型老手也不愿多做朱泥壶的原因。   清水泥,该泥为纯的紫泥矿直接陈腐加工成熟泥,我们称之"普泥",为较常用之泥料;窑温:1160~1180度。收缩比:约11%.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口本色泥。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易与使用者产生共鸣,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冲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茗,泡养日久愈加红润朴拙,古穆端庄
  • 2楼网友:毛毛
  • 2021-10-18 04:23
1、真正的紫砂泥再精细看起来仍有颗粒感,虽有颗粒感但很圆润,摸上去不会太光滑也不刮手。    2、好的紫砂泥料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色不艳、质不腻”,要有玉的质感砂的肌理感。    3、好的泥料制作出来的紫砂壶有一点儿土腥味,这也是为何新壶需要开壶的原因,只需要泡上开水便是一下辩论是好的泥料还是差的泥料。    4、好的泥料制作出来的紫砂泥颜色黯雅,不会很鲜艳,好的泥料给人是古朴的感觉。    5、纯正的紫砂泥料即使目数再大,也会有温润的颗粒感,但加了化工的泥料会给人光滑的感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