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中代表性的科学家及其观点是什么?

答案:1  悬赏:80  
解决时间 2021-10-13 08:32
  • 提问者网友:十年饮冰
  • 2021-10-13 03:46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中代表性的科学家及其观点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woshuo
  • 2021-10-13 05:26
补充:α、为氦核流、动能大、电离能力强、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带正电
β、为高能电子流、速度高(接近光速)、动能小、电离能力弱、运动状态易改变、带负电
γ、为光子流、不带电、
质子(proton)是一种带 1.6 × 10-19 库仑(C)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直径约 1.6 to 1.7×10−15 m 1,质量是938百万电子伏特/c²(MeV/c²),即1.6726231 × 10-27 kg,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5倍。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数目决定其化学性质和它属于何种化学元素。
中子呈电中性,其质量为 1.6749286 ×10-27千克(939.56563兆电子伏特),比质子的质量稍大
电子:静止质量为9.109×10^-31kg、电荷为-1.602×10^-19C的稳定基本粒子。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带负电荷的负电子。其反粒子是带正电荷的正电子。
定量关系: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质量数等于中子数加质子数、
原子质量为一个原子的质量、单位为kg、
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为原子质量和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单位为1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量为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保留整数位或一位小数(如氯)、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是平均的、和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不同)与核素c(碳)12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整数位或一位小数(如氯)、

先是汤姆孙发现电子、然后提出“枣糕模型”猜想、即原子中含有电子带负电荷、带正电荷的物质均匀分布在原子中、就像枣糕一样(电子像枣、带正电荷的物质像面粉)、
卢瑟福用α粒子(氦核)轰击金箔后否定了“枣糕模型”、提出了“核式模型”、即电子在核外、正电荷在核内、后发现质子和中子、完善了核式模型、
玻尔发现了电子的分轨道运动(即能级)、
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G.茨威格各自独立提出了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夸克(quark)组成的、

基本结束、不明白就HI我好了、我详细讲给你、、、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