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有意义,让人变的有心机的书

答案:1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10-16 17:06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10-16 13:36
有意义,让人变的有心机的书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鸽屿
  • 2021-10-16 14:44
厚黑学,很厚一本书,不过看完了以后如果你理解了你就很厉害了,那叫做人精!


  本书以“台北图书馆”的镇馆精品《厚黑学》为底本,首次将李宗吾的完整手稿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可以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本书增加了林语堂、柏杨、南怀谨所写的序言,查阅了大量三四十年代的报刊,收录了李宗吾先生有关“厚黑学”的全部经典文章,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厚黑学”的精髓,还可以看到李宗吾先生运用他所创立的学说对社会、政治问题所进行的深刻精辟的论述。本书将一部分文言文译成了现代文,并对一些典故加以注释,让读者在阅读中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这一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学说。
  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 吾将苦研数十载英雄豪杰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将此著与书――厚黑学,其书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其类共有九大类:1、人性弱点厚黑真言;2、进退有方厚黑怕经;3、做事为人厚心奇学;4、小人之智厚黑心术;5、立身行世面厚心黑;6、成败铁规厚黑秘诀;7、待人处世厚黑之道;8、求人办事厚黑妙法;9、能言善辩厚话黑说。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何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李宗吾 世间学说,每每误人,惟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知已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西洋镜一经拆穿,则牛渚燃犀,百怪毕现。受厚黑之牺牲者必少,实行厚黑者无便宜可占。大诈大奸,亦无施其技矣。于是乎人与人之间只得赤诚相见,英雄豪杰,攘夺争霸,机诈巧骗,天下攘攘,亦可休矣。李先生之《厚黑学》有益于世道人心,岂浅鲜哉!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 ――林语堂 李宗吾先生结论曰,他把这些人的故事,反复研究,才将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必须持此观点,才读得通,这种学问,原则上很简单,运用起来却很神秘,小用小效,大用大效。


  厚黑学价值
  《厚黑大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书作者李宗吾,少时,曾从孔子“后世以为楷”之语,改名为世楷,字宗儒,表示宗师儒家。后来在成都读书时,以为儒家学说缺点殊多,宗孔子之儒家无如宗自己,遂改名为宗吾,从此进入他自己认为的那种状态:每读古人书,必生怀疑,以思想独立精神审视历史和社会,1912年,他以“独尊”之名,撰写了轰动—时的《厚黑学》,以后陆续写了—系列文章,其中包括1927年发表的《我对圣人之怀疑》。1928年发表了《社会问题之商榷》。1936年,他将历年所作文字的一部分,融合自己的新观点和想法,重新以随笔体裁整理为文,在成都《华西日报》上开辟《厚黑丛话》专栏,连载发表,以后同名结集单独成书。1936年,他还发表了被人称为扛鼎之作的《中国学术之趋势》。1938年,又将以前曾发表过的短文((JL、理与力学》重新整理成书同名发表。因作者认为此文所言是厚黑学在学理上之根据,所以人们称此书为《厚黑原理》。
  作者的基本思想线索是在研究人性中,提出了“厚颜黑心”之说,由此而生“心理变化,循力学公例丽变化”之说。作者认为后者,使“厚黑学就有哲理上之根据了”。其论人性、论经济、论政治、论国际关系、论学术,均循此线索。他自己认为世人多注意其“厚黑学”,而对其他作品“不甚注意”,其实,后者才是作者更为着重的作品。
  这些著作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作者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和官场腐败予以深刻揭露和严厉抨击。文笔犀利,讽刺辛辣,许多见解令人叹为观止。作者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自成一家,使人不能不佩服其对传统文化的切肤感受与妙悟能力。
  《厚黑大全》收集了李宗吾的重要论文和专著,通览全书,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全貌。就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而言,《厚黑学》、《厚黑原理》(心理与力学)、《厚黑丛话》、《中国学术之趋势》、《社会问题之商榷》堪称是李宗吾的代表作。
  《厚黑学》是作者的压轴之作,作者以为如果不是彻底的厚颜与黑心,就不能成为大奸大雄。他将厚黑学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代表人物是尧舜,学说是孔孟之道。其特征是人民浑浑噩噩,无所谓厚无所谓黑,纯是天真浪漫,人人皆处童心状态。孔子学说,提倡道德,梦想唐虞,欲返民风于太古。第二时期,代表人物是刘备、曹操,刘备是厚颜的代表,曹操是黑心的典型,代表学说是作者的《厚黑学》。其特征是人民知识渐增,机变百出,世故奸猾,阴险狡诈。第三时期,代表人物还未出现,代表学说是作者的《心理与力学》。其特征是以孔孟之心行曹刘之术。在第三时期,即使孔孟复生,必归失败者,谓其无曹刘之术也;曹刘复生,亦归失败者,谓其无孔孟之心也。作者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是第二时期末,第三时期初。
  作者撞笑怒骂,妙语连珠,通过刻划封建社会某些政治家的真实肖像,彻底剥下了他们的画皮。作者以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读者得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曹操和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易雄。经过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传播,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在作者看来,曹操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杀皇后皇子,并鼓吹“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 奸雄的嘴脸暴露无遗。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逃西跑,丧尽廉耻。他最善哭,以骗取将士的好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