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法律行为”到底是不是我国民法上的概念?

答案:2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04-27 14:03
  • 提问者网友:血樱陌殇
  • 2021-04-27 04:50
“法律行为”到底是不是我国民法上的概念?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爱情是怎么炼成的
  • 2021-04-27 05:50
法律行为可以分为很多,从法律分类上,如民事法律行为,刑事法律行为,从行为规范上,如禁止或许可的法律行为等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懂得ㄋ、沉默
  • 2021-04-27 07:18
在我国,1986的《民法通则》并未直接采用法律行为这一概念,而是采用了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行为这两个概念。在制度设计规定上,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行为。《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行为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在这里强调一下,现在很多的行政法律行为、诉讼法律行为等概念是相对于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来说的。但是这一规定其实不是很合理的,在上面也已经提到了。

 概念的起源

  法律行为一词源于德国民法典,萨维尼给出的定义是“行为人创设其意欲的法律关系而从事的意思表示行为”,大多数法学家接受了这一定义。这一定义强调了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要素与所产生的私法效果。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不可缺少的核心构成要素。如果法律行为能够产生主体预期的后果,按照当事人的意思安排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必须要能够自主作出意思表示,而且这种意思表示能够依法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拘束力。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即在于当事人是否做出了意思表示且这种意思表示是否能够产生拘束力。在一些事实行为中,当事人也可能对其行为后果有一定的意思但没有表达于外(如先占),也有的对其行为后果有一定的意思而且也表达于外了(如自助),但由于不符合法律行为的本质要求而不能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只是产生了法律直接规定的法律后果,因此并不被认为是意思表示。可见,在事实行为中,意思表示是不被考虑的。

  还要指出的是,萨维尼的这一经典定义表明法律行为本身不含有“合法性的要求”。在法律行为的构成中强调合法性的要求,将不适当地突出国家对民事主体行为自由的干预,限制了私法自治。法律行为的本质不在于其合法还是非法,而在于意思自治。在法律行为的构成中强调合法性的要求,不仅人为地造成许多概念上的冲突,而且人为地形成了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等多个概念,反而使得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趋于模糊。

  实际上,合法性仅仅是法律行为的效力判断要件(标准),而非其本质构成要件。在确定法律行为的效力时必须要强调合法性要件,即“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共道德”。这样,既严格确立了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又严格区分了其效力规则(生效要件)与成立规则(构成要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