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李清照是谁?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1-08 12:57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11-08 02:16
李清照是谁?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woshuo
  • 2021-11-08 03:44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五/六年?(1151—5/6?) 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一、家人·弟子父:李格非,字文叔,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生卒年无考,《宋史·李格非传》仅载:“卒,年六十一。”有一子一女。母:王氏,一说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知书善文,有的学者推测是后者,在生下李清照后不久亡故,而前者是李格非续娶之妻,李迒生母,李清照继母。弟:李迒(hang),任勅(chi)局删定官。夫:赵明诚,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八月十八日,年四十九岁。赵挺之幼子,字德父(夫、甫),性急,为金石考据家,官至江宁(今南京)知府兼江南东路经制使。公:赵挺之,字正夫,谥号清宪,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移居青州,有三子一女。婆:郭氏,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濮州知府、提点夔州刑狱郭概的女儿。叔外公:王珪,李清照幼年时封岐国公,不久因病逝世。表姐:王氏,宋奸臣秦桧之妻,但李清照一直耻其夫妇为人,无往来。女弟子:韩玉真(玉父),小时曾向李清照学诗,身世也很坎坷,曾全力资助夫婿林自建赴京赶考,考中后却被抛弃,韩四方奔波万里寻夫,留有感怀诗《题漠口铺并序》一首传世。据陆游文中所记,她晚年欲将所学传孙氏女,孙氏以文非女子所应学予以拒绝。二、生平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崇宁元年(1102)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元祐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蔡京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赵家弟兄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赵氏的旧居。因仰慕陶渊明,取其文《归去来兮辞》之题名书房为“归来堂“,取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自号易安居士。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后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开始编写《金石录》。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三月,赵明诚母死于南京,明诚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江宁府(今南京)。十二月,青州兵变,归来堂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车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至南京夫妻重聚。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江宁府改名,今南京)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八月十八日卒,年四十九岁。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派人先将大部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兵乱,尽散失,身边仅余数箱。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钟氏之家,被邻家钟复皓盗去五箱,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张后来投了金。这件事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颁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 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1134年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她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开禧元年(1205)刻书。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三、作品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从风格上看,主要是诗慨言志,词婉道情。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长诗,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十余岁时作《如梦令》 ( (尝记溪亭日暮) ,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词的成就最大,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风格婉约,但偶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的豪放之作。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诗、文虽留存不多,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部分诗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广为传诵。也有如《偶成》、《春残》这样的思人怀乡的清深之作。晚年有五首写给皇帝、后妃的节日帖子诗,皆美化阿谀之语,俗甚。其文存数篇,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金石录后序》一文追忆一生,情深意切,更是研究李清照的珍贵资料。晚年有《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赵明诚所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现存作品不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等。 有文6篇,残句2则,诗18首,残句15则,词88首,残句13则,佚词1传世,包括存疑词14首,残句1则,误题词29首,残句2则。李清照工书,能文、画,兼通音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