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濂、洛、关、闽之学是甚麽?

答案:5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04-27 15:35
  • 提问者网友:但未伤到心
  • 2021-04-27 02:47
陈鼎《东林列传》卷二《高攀龙传》有句话:(士人)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这句话中的“濂、洛、关、闽”之学指的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二级知识专家网友:不服输的倔强
  • 2021-04-27 03:15
“濂、洛、关、闽”之学指的是宋明理学的四个主要学派。
其中“濂学”指北宋时期以周敦颐为主要代表的学派。因为周敦颐的原居住地是道州营道(今湖南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431356634道县)的濂溪,而世间称周敦颐为“濂溪先生”,所以这个学派就称之为“濂溪学派”。
“洛学”指的是北宋时期以程颢和程颐两兄弟为主要代表的学派。因为二程家住在洛阳,所以人们就把二程发扬的学派称之为“洛学”
“关学”指的是北宋时期以张载为主要代表的学派。因为张载经常在关中讲学,于是人们就把以张载为首的学派称之为“关学”。
“闽学”指的是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主要代表的学派。因为朱熹曾经在福建的考亭讲学,而福建的别称是“闽”,所以世间就把以朱熹为首的学派称之为“闽学”。



扩展资料:
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它是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其哲学中心观念是“理”,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同时,它还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鼻祖,也是二程的老师,可以说是理学发展的奠基人。而二程确定的理学的中心观念,也就是“天理”。朱熹是宋明理学的大成者,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其著作《四书章句集注》还成为了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濂洛关闽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眠于流年
  • 2021-04-27 06:14
嗯ヽ(○^㉨^哦哦哦好吧好吧好吧唧吧唧唧哇哇哈哈啊哈喽
  • 2楼网友:伤口狠精致
  • 2021-04-27 04:58
〖濂洛关闽〗宋2113代理学的四个主要学派。“濂学”指北宋周敦颐为首的学派,因其原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而得名,也称“濂溪学派”。“洛学”是以北宋程颢、程颐为首的学5261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又因程颐曾居临伊川,二人讲学于伊洛之4102间,也称“伊洛之学”。“关学”是以北宋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氏讲学于1653关中而得名,又因世称张载为“横渠先生”,也称“横渠学派”。“闽学”是以南宋朱熹为首的学派,因朱熹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路的建回阳(福建别称“闽”)而得名,又因朱熹号“晦庵”、在建阳考亭讲学,也分别称“晦庵学派”或“考亭学派”。参见“濂溪学派”、答“伊洛之学”、“横渠学派”、“晦庵学派”。
  • 3楼网友:為→妳鎖鈊
  • 2021-04-27 04:53

周张程朱(周張程朱) 

宋 代 濂 关 洛 闽 四派理学家 周敦颐 、 张载 、二 程 ( 程颢 、 程颐 )、 朱熹 的合称。 宋 叶采 《进<近思录>表》:“儻於宫庭朝夕之间,时加省閲,即是 周 张 程 朱 之列日侍燕閒。” 明 薛瑄 《读书录》卷二:“ 周 张 程 朱 有大功於天下万世,不可胜言。”

  • 4楼网友:桃花别处起长歌
  • 2021-04-27 03:45
濂洛关闽,濂指周敦颐。因其原居道州营道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为宋代理学之祖,程颐、程颢的老师。洛指程颐、程颢兄弟,因其家居洛阳,世称其学为洛学。 关指张载,因其家居关中,世称横渠先生,张载之学称关学。闽指朱熹,朱熹曾讲学于福建考亭,故称闽学,又称“考亭派“。 "濂溪学派"北宋周敦颐等人创立的理学学派,也称“濂学。周敦颐原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濂溪学派”。 北宋程颢、程颐所创理学学派。世称程颢为“大程”,程颐为“小程”,合称为“二程”。二程为亲兄弟,均为洛阳(今属河南)人,长期在洛阳讲学,后来程颐又居临伊川,二人讲学于伊河洛水之间,因称其所创学派为“伊洛之学”,也叫“洛学”。 横渠学派是北宋张载所创立的学派。张载,北宋风翔郿县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6634(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人称“横渠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横渠学派”。张载长期在陕西关中讲学,故又称其学派为“关学”。 朱熹因在福建讲学,弟子多为福建人,形成的学派世称“闽学”。朱熹自号“紫阳”,后来有学者称朱熹为“紫阳夫子”,因此闽学又称为“紫阳学派。 扩展资料 理学起源: 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而北宋中期的周敦颐、邵雍、张载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理学的基本范畴,从而为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瑗提倡“明体达用”,主张把儒家经典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据;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作论证;石介倡言“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万世常行不可易之道也”;他们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理学奠基者。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主要哲学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周孰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依托道士陈抟的《先天图》而作《太极图说》,提出一个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 “人极”即“诚”,认为“诚”是由“太极”派生出来的阳气的体现,是“纯粹至善”的,因而以“诚”为内容的人类本然之性亦是完善的。他宣传“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进而提出“主静”、“无欲”的道德修养论。 认为人们只要通过学习和修养,能够“自易其恶,恢复善性,”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不违背封建的仁义礼智。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 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理学奠基者,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与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其弟子多为关中人,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 主要著作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横渠易说》、《文集》等。熙宁三年张载因其弟张戬反对新法,得罪王安石,深感不安,辞官回乡,隐居横梁。隐居横梁期间,是张载治学上最有成就的时期。张载自述其志曰:“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间,不仅加深研读《六经》,而且还把自己一生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整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集其思想之精华的《正蒙》就是这一时期完成的,对理学发展和完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濂洛关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濂溪学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洛之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横渠学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闽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